传统媒体寄望借版权来实现逆袭脱困,别逗了!
作者:魏晓
来源:蓝媒汇
一大波来自纸媒、电台、电视台的版权保护声明,不约而同地于近日密集发布。
之所以有如此表态,在于昨天 “中国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的正式成立。据了解,目前已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1家传统媒体参与该联盟,并均通过本单位所办的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渠道发布共同声明,共同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
声明中,各方重申了版权归属后,要求”各新闻媒体、网站和个人应主动自查并删除涉嫌侵权的内容。如需继续使用相关内容,请及时联系相关传统媒体,进行版权合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传统媒体集体发出版权保声明,是在向社会传递收紧版权保护的信号,并冀望通过版权保护,来与“掘墓者”网络媒体、新媒体进行竞争和制衡。甚至有媒体形容,这次版权保护联盟的成立,意味着传统媒体借版权开始逆袭,将对网络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断奶。
长期以来,大多数传统媒体确实遭遇了侵权的困境,自已辛苦生产的内容,未经授权擅自转载,或对原文标题内容改头换面、拼凑嫁接、断章取义等等。一方面,侵权平台对生产内容的媒体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媒体内容成了一些平台的嫁衣,成就了一些平台的快速成长。而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及商业变现上,则变得性价比非常差。
不少传统媒体坚持认为,网络媒体、新媒体正是靠持续地“偷”传统媒体的内容,才得以生存并发展壮大。因此,他们认为一旦从版权上给予严控,收紧,网络媒体、新媒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生存。
换句话说,一些传统媒体希望通过严控版权,或者大幅提高版权费,甚至有人认为应该集体拒绝向网络媒体、新媒体出卖版权,从而可以致新媒体于死,实现逆势。
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毕竟眼下的新闻还是一个垄断产品,非商业手段所能解决。但是,在如今媒介环境已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下,如果传统媒体还将版权保护,视为解救困境的灵丹妙药,想以此杀出一条血路来,显然是没有正视现实的一厢情愿。要知道,新闻与资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大量用户对一些平台的依赖和刚需,并非仅是因为只有传统媒体生产出来的新闻。
众所周知,一条稿件、一个视频、一张图片,能否获得广泛传播并产生品牌影响力效应,除了本身内容优质外,还跟传播渠道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因如此,近几年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议,至今没有停止。抛开到底谁为王不说,内容、渠道对媒体的同等重要性,这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早在PC门户时代,就已经有过论证。门户网站需要传统纸媒的优质报道资源,而传统媒体也难以抗拒门户网站强大的传播力,在经历了初期的对抗后,很快彼此就认识到双赢才是出路,双方的合作逐步密切起来,多采用转载或售卖版权的形式进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业内靠售卖版权获得不错收益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媒体。其实,看似卖的是版权,背后其实售卖的是敏感新闻的垄断权,这个垄断权并非是市场红利,而是政策红利。
况且一个现实是,当下,不少传统媒体最为倚重的内容,近几年在质量上已经今非昔比,大幅下滑。除去为数不多的媒体,有资格有底气对内容版权进行售卖外,事实上,相当比例的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并不具有多么大的售卖价值,议价能力并不强。收紧版权的背后,其实是传统媒体在争夺流量。
一来,因为广告发行营收大幅度下滑,目前不少媒体很难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持优质内容的生产。要知道,做深度、做调查,做独家,是需要有财力和精力去支持的。
二来,从传统媒体流失优质内容人才的现象,上到总编辑、下到记者,在不断加剧。他们要么转身创业,要么去了新媒体等单位。随着技术的升级,这些内容生产者获得解放,在新的平台上继续发光发热。比如咪蒙、罗辑思维,内容传播更广。
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生产,自然有所下滑,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或新媒体平台,近几年则开始在内容生产上大量投入资本和精力。比如几大门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UC等,都在发力生产内容。一些平台入驻的自媒体人已经多达几十万人,这些自媒体人每日生产的大量内容,同样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非常优质,并不比传统媒体差。业内最为知名的一些作者,纷纷转投给腾讯大家、UC这样的平台独家供稿。
与此同时,报道的收紧以及政务新媒体的兴起发展,传统媒体的政策红利已经在减少。最为重要的是,传统媒体即便把版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上,如何盘活变现则又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媒体转型融合的背景下,各家媒体纷纷上马“两微一端”,希望通过自己的平台传播自己的内容,产生流量和商业变现,与现有市场化的渠道平台进行抗争。事实上,因为体制、技术、运营等限制,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之路并不顺利,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
媒体从内容到传播,已发生革命性变化。指望靠版权来破局,可能是传统媒体的最后一剂海洛因。
更多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