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力量改变大世界?小微企业或将主导商业生态
作者: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平台型的大企业?生态圈式的无边界组织?小而美的中小型企业?个人创业式的微型经济体?
马云在2009年APEC峰会上曾讲过:未来的企业是“小而美”的,“巨无霸”式的大规模组织是不正常的。“小”是指杰出的产品和简单的业务模式,“美”指的是凭“小”所打出来的大片市场以及丰厚回报。
著名管理学家彭剑锋教授也曾说,未来商业是网络化大平台+分布式、生态型组织+项目制、自组织的小微经营体。
2010在国内出版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中,凯文凯利也畅想过未来的公司形态。他写到:“未来的公司形态会不断地演化,去中心化,分布式,强化合作,适应变化,直到彻底地被网络化。终极公司的形式将会变得与生物体相同,无缝地集成到生态圈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
凯文凯利尤其强调了未来“高能量个体”在商业形态中的作用——“一个个独立的个人(或者AI),通过技术联结在一起,形成千万个微小而鲜活的企业生命体,织就一张未来企业的大网……”
马云是在淘宝网这个大平台上见证了很多凭着优质的产品、对某类用户需求准确理解而做出巨大销量的微小型企业。所以他说,未来一定是“小而美”的商业形态。
不过,如果把一个个微型经济组织比做一个个生物物种,他们的生命力一定源于系统的复杂性。系统越复杂多元,这些小微越能获得生命能量。反过来,这些小微企业越多、连接越紧密,形态越多元,越能形成改变或重构系统的强大力量。
未来的小微型企业将来自哪里?
1.大企业变小
在工业文明时代,把企业做大几乎是每个创始人的梦想,因为大规模带来资源获取相对简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但在互联网时代,大企业越来越感受到危机:从管理到经营、再到持续创新并保持盈利,每一环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日本的索尼、松下、丰田等大企业近几年正在收缩自己的业务,实际上是把大企业做小、分散风险的一种策略。日本的三万多家百年企业绝大部分是人员规模在100—1000人的中小企业。
2.生态链上的企业
小米生态链产品已经像爬山虎(一种藤蔓植物)般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通过投资、合伙制等整合方式,上百个小微企业成为小米生态链中的一环。事实上,谷歌、Facebook等近些年都在想着办法延伸业务“触角”,把小微企业整合到它们的生态链上。
3.高能量自由职业者
健身教练、营养师、造型师、咨询师、作家、保险代理人、演员等等,越来越多具有专业能力和经营思想的人,他们通过一些网络平台或者社交工具,出售自己的时间和技能。他们或者是面向个体客户,或者是面向企业客户,从签订合约到获得预算资金、开展工作、交付成果,他们可以像企业组织般的开展经营活动,却并不需要办公场地。他们往往只需要一两个助手就可以开展经营,而且这些助手大多也是兼职的。
4.各种形态的创业者
他们或者是在平台型企业上创业,或者是加入一个生态链,或者是借助智能技术独立创立,比如拥有一台3D打印机,或者是一台食物合成加工的机器,就能独立开一家小工厂或小店。
还有人预测,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或许也将成为微型企业的一部分:把企业的一部分工作交给由一个真人带领的AI机器人工作室去做。
许许多多上述这些商业“碎片”,连接、聚集在一起就可形成新的微型企业网络,或者是一个新的系统,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当小微商业体成为经济的驱动力会发生什么?
1.契约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力量更重要。如果没有契约精神、不遵守规则,小微企业这个物种就将付出“灭绝”的代价。
2.“达人利己”将真正实现。在平台上、生态链中,如果你不能够先帮助他人,通过帮助他人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你就失去了在生态中存在的意义,所以未来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创新的商品和服务可能变得比拥有财富更重要。
3. 市场会变得更公平,产品将更优质。小微企业的存在将极大冲击大型企业的垄断性,因为借助平台的力量、生态的力量、投资机构的力量,任何一个有新想法、有闲置资金的人都能够成立公司,参与竞争,企业只能提高产品创新的频率,以优质的产品、更低的价格来留住用户
4.投资前移,商业价值突显。当微型商业成为主流,大型企业数量减少,资本市场能关注和投资的大公司股票数量也相应减少,市场投资预测方向将更为明确、更为稳定,更为注重产品和服务本身所具有的商业价值。
或许我们可以好好期待这样一个“小而美”的微型商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