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专栏◎散文:大美安康

大美安康

文/高鸿

生在陕北的人,对秦岭以南的感觉是神秘的。那里气候温润,四季常青,动植物繁盛。从课本上我们知道,秦岭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是中国大陆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这条横亘在秦地上的巨大山系,把陕西分成了关中和陕南,成为“天下之大阻”。“云横秦岭家何在?”望断终南,空馀北斗。秦人以秦岭为屏障,壮怀激烈,倚天拔剑,演绎了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的猎猎华章。

那么,让我们翻过这座山,看看山那边的风景吧。

一、在瀛湖

终南山隧道未通之前,去安康必须翻越秦岭。车随山而转,道险弯急,山在云端上,人在悬崖边。遇冬日天气,大雪阻隔,车子往往会被堵一个晚上,苦不堪言。如今好了,隧道群洞洞相连,车子像穿山甲遁地而行,人人都成了土行孙,陕南与关中的距离被大大缩水了。

到安康便不能不去瀛湖。

那一汪水是在汉江之上浮起的,厚厚的绿杂着亮亮的银,颜色就有些稠了。据说江底最深处有一百多米,生活着百十斤重的大鱼。也是的,这里的鱼如果不长到一百来斤,真有些对不住这一潭水呢。

水是二十多年前蓄起来的。为了建水电站,瀛湖库区10多万村民携老扶幼,背井离乡移居汉中等地。从地域上来说,他们只是沿着汉江朔流而上,可谓水平移动,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凭心而论,汉中的自然条件是好过安康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村里的大喇叭一遍遍地讲述着汉中的美,汉中的富,宣传蓄水建电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村民们都听懂了,也流泪了。他们故土难舍啊!如今,这些移居他乡的村民应该已经融进了当地的体系,他们的下一代已经在那里生根开花,成了地地道道的“当地人”了。他们应该会把瀛湖当做故乡,隔三差五回来看一看,看看这里的水位是否又涨了,或者是降了;水里的鱼类是否增多了,长大了……这么深的水,会有海豚吗?如果弄几头鲸,能养活吗?你知道,这里是长江最大的支流,长江里的白暨豚应该就是海豚吧?

说起瀛湖,山上村民更多是骄傲的,脸上弥漫着兴奋和满足。你看那山上的柚子大的,把树都快压垮了;橙子和橘子,能甜死个人呢。如今山山通电通公路,人都住到山顶上去了。山上风景好,那里能看见瀛湖的全貌。这瀛湖,简直就是一条活泼的巨龙呢。我站在地图上看,瀛湖库区还真是像极了一条巨龙:龙头在码头,龙角伸向市区;龙颈在织女石、玉兴岛;龙爪在金鲤岛和翠屏山庄;龙尾通过流水向紫阳方向延伸。村民说,别看这水,除了发电,旅游,还滋养着几十万号人呢。听说北京那边吃的水,都是从咱这里调过去的呢。咱瀛湖的水一年四季都清湛湛的,清湛湛的水里长的鱼肥嘟嘟,亮闪闪的,能不好吃么?城里人开着车几百里路赶来,除了看风景,还不是想吃上两口鲜嫩的瀛湖水货?如今呀,城里啥都不缺,可是那些鸡呀鱼呀,都是饲料喂的,有啥吃头?你看咱瀛湖的红尾鱼、桂鱼,肉质细嫩,刺少肉多,味道那是真美呢。最有特色的是银鱼,白得煊净,白得耀眼儿。银鱼的特点是鲜,嫩,爽,入口即化,你们一定要尝尝呢。

因了作协采风,我在瀛湖住了几天,每天在湖上飘荡,快艇在湖中犁出一道白浪,贴着水面飞翔。夹岸绿树浓荫,黄花衾地,画在山中走,人在画中游。厚厚的绿倒映在湖中,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了。正午的白云跌在水里,被水一浸,亮得有些晃眼儿。傍晚的时候,夕阳在湖面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金,稠乎乎的,搅不动,拽不开。一叶小舟披着霞光顺水而来,舟上身影窈窕,一看就是个俊俏的女子。女子手摇独桨,嘴里哼着曲子:“太阳大了一把火,奴家晒得焉妥妥。我把草帽给你戴,愣叫太阳来晒我……”歌声贴着水面叠动,细柔润爽,荡着一股麻丝丝的山野味儿。

二、太极城

城是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的,曲水环流,状若太极,因此被誉为“中华天然太极城”,也是世界唯一一座天然“太极城”。

车子逆山蜿蜒,逶迤而上。正是阳春四月,山上阳光灿灿,草木葳蕤,清香宜人。一块巨大的石头上篆刻“观极”二字,极有风度;旁边的小石上刻着:“江河同源,太极归宗”的字样。拾级而上,新建的石坊后面是一道青色的石壁,壁上刻着真草隶篆不同的“道”字,前面庄子悠然闲卧,静思养神。壁曰:“在大极之上却不算高,在六合之下却不算深;先天的存在却不算久,长于上古时却不算老。”再看那庄周,似睡非睡,眼前蝶飞蜂舞,分明是睡不踏实的。当庄子以“庄周梦蝶”的方式来思考存在时,就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庄子在用一个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审美超越及“天人和一”思维模式牵涉出了另一个命题,即生死问题。“庄周梦蝶”以感性人生为出发点,以对个体存在的追问得出了人生的悲剧认识,“以美启真”,把握存在的本真状态,追求一种自由的理想境界——人的诗意栖居。

旬阳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因旬水得名。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秦时这里已经设有旬关,汉以旬关置旬阳县,西魏改旬阳为洵阳,因“洵”字生僻难认,解放后复改为旬阳县。这里物华天宝,气候温润,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秦楚争雄,旬阳几易其手,后终归于秦)。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的影响,这里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貌,人口茂密,经济繁荣,成为汉江百舸争流的重要引擎。

这里应该是旬阳“观极”的最佳处了,凭高眺望,风景独好。“怀抱一座金城,腰缠两条玉带”是昔人对旬阳的生动写照。县城分老城和新城,为太极的阴、阳两仪。老城在汉江之边的阴鱼岛上。远远望去,江与河之间恰似一条游动的鲤鱼,跃跃欲试。千百年来,这条“鱼”受自然条件影响,洪涝无常,交通闭塞,因此一直没有跳出龙门。因观景位置不同,站在灵崖寺鸟瞰,老城三面环水,恰似巨大的葫芦漂浮在水面,被哑子口这条金线紧紧拽住,当地人称之为“金线吊葫芦”, 是为阴极;新城于旬水之畔屹然雄起,依山傍水,高楼叠嶂,成为县城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为阳极。阴阳化而万物生,天地之道,莫过于斯。如今的旬阳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提出“撤县设市”的规划目标,对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旬阳便不能不看石。这里的石可不是一般的石头,是鸡血石。

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因其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旬阳的鸡血石主要产于青铜沟汞锑矿。这些亿万年前山体运动形成的红石头在当地一直司空见惯,曾经被农民用来当做猪舍羊圈的栏石,如今却身价暴涨,数年间已经从几块钱一斤,涨到上万元一斤。据报载,最贵的一块石头身价已高达每克2万元,许多人因此疯狂,瞬间爆发。昔日偏于一隅的小县城一时豪车云集,一石千金难求。

跟着当地的朋友去了几家石头店,品相好的鸡血石价格都不菲,比黄金还贵。安静的小城似乎一夜之间刮起了财富风暴,从民间到官方,人言必谈鸡血石。作为一种珍贵的资源,鸡血石能够被认知、开发和利用,能够让人们因此而致富,这是好事。但是,一个考验当地政府智慧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难得的资源,有效开发,合理利用,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茶乡紫阳

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而得名。据《陕西通志》:“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乃紫阳真人所居,称为紫阳洞。县名本此。”康熙《紫阳县新志.建置沿革志》载:“以紫阳真人修炼之地,故名。”

认识紫阳是从紫阳的茶叶开始的。紫阳茶是有历史的,在唐代即为宫廷贡品“每岁充贡”,在清代属全囯十大名茶之一,当今为世界上首次通过科学鉴定的天然富硒茶,是我国唯一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天然富硒茶产品。

史料记载:在东汉末年,佛教传入紫阳时,紫阳茶和紫阳茶文化便开始萌芽并逐渐兴盛。僧侣坐禅讲经由于佛规而不能饮酒,饮茶提神醒脑是最好的办法。寺院来客不敬酒只敬茶,这种待客方式先被民间接受,进而传入官府。此后,为进贡而兴植的茶园就陆续产生,其规模不断增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陕南茶文化。

“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这是平凹先生的诗句。大自然赋予了紫阳山水以灵气,紫阳茶风味独特,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中亚等地。茶马古道促进了紫阳与外界的交流,昔日马帮走过的这条茶马古道上,至今仍回响着清脆的马蹄声。曾经穿越紫阳至汉中茶马古道的曾晓勤在《夜宿羁马庄》中写道:“古茶商遗下的商业习俗至今还在延用,逢大宗交易便有牙子客从中撮合,拉下袖子,两手靠拢一言不发,捏指头论价。偶闻铃声,那是山民赶着马队在运板石 ”大量的茶叶销售到外域,成为汉族和其他各民族团结共济的纽带。

车子沿着汉江朔流而上,山势越来越险,道路越来越窄。许多山民的家是悬在半空的,几根水泥柱子扎在江边,看着都玄乎。这样的风景令人想起余光中笔下的江南,想起梁实秋笔下的重庆,想起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的,紫阳的水是软的,是浓的,是稠得化不开的翠玉粉末,是饱浸着茶园清香的富硒水。山上拥着一簇簇的绿,一抹抹的粉,一片片的黄,一点点的红。绿的是茶,粉的是花,黄的是油菜——这个季节,就让他们肆意地张扬吧。红的是采茶的女子,臂挽小竹篓,一双灵巧的小手像蜜蜂在绿茵上飞舞。这是初春的第一道茶,最好是未婚女子采摘,泡上当地清澈的山泉水,汤色明亮,嫩绿,入口鲜爽,回味悠长。品味这样的茶叶,就是品味春天的味道呢。

“小姑娘多大了?”忍不住就问。

“十四了。”女孩有些羞涩,低了头,只是采茶。

“那俩个都是俺闺女,放了学,就上山来了。”一旁的妇人掩不住脸上的喜悦,看了我一眼。

“这一片,都是你家的么?”

“可不是。从那边到这头,都是呢。”

“这么些茶园,一年能收入多少钱?”

“三千多块吧。”

“三千块,不多的。”想起一些茶动辄一斤上万元的价格,茶农的劳动是廉价的。

“比过去强多了呢。”妇人冲着我笑笑,一副非常自足的样子。

是啊,三千元对城里人而言,可能就是一桌饭的价钱,可对他们而言,却是一家人一年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老人生病,孩子上学,都在里头了。他们的日子或许有些清苦,但经得住雨,受得住泡,就像那紫阳茶,绵长,鲜亮,透着微微的甜。这样的日子是清瘦的,也是丰盈的,值得细细咀嚼,慢慢回味。

紫阳同样是民歌的故乡。一部根据安康作家李春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在上海电影节大红大紫。这部电影既有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有传统的紫阳民歌,又有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的小桥流水人家。很佩服章明导演把紫阳拍的那么美。女主角吕星辰初次触电便有不凡表现,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吕星辰的表现“展现了一个中国现代女性真实而富有变化的内心世界,将一个女性的欲望展现得如此丰富完整,十分罕见。”“小漾”带着甜蜜蜜的微笑和些许的固执,些许的野性走进千万观众的心里,成为紫阳人留给外界的深刻记忆。

四、女娲故里

作为陕西人,我居然不知到有平利这么一处美景,真是惭愧呢。

平利是安康的一个县,与湖北竹溪相邻。相传这里是女娲的故里,是人类初祖的初祖。查了一下历史,这里早在七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活,境内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以及新石器时期石凿、石斧、石棒、彩陶片等劳动、生活用具。与旬阳一样,这里在夏商之时,曾为庸国封地。春秋时期,楚、巴、秦灭庸后,平利先属巴国,后属楚国。战国时期,秦大破楚军于丹阳(今河南丹水之北),楚军战败,向秦献出汉水北及上庸,平利遂属秦地。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划汉江上游为汉中郡,平利属汉中西城县;三国时期,平利属锡县地,先后为魏、蜀统治区……至民国29年设县至今,可谓历尽艰阻,饱见沧桑了。

虽都处秦巴山区,但这里与紫阳的地貌是大为不同的,与旬阳也不一样。这里的山不像旬阳那么高,不像紫阳那么险,也没有秦岭的那般挺拔。这里的山是缓的,坡是平的,水是亮的。山上有墨绿、头绿、三绿,还有橄榄绿,像上好的国画颜料,一层层地烘,一层层地染,一层层地皴;墨绿是茶,头绿是竹林,三绿是新长的嫩芽,在绿荫丛中浮了出来,分外夺目。于众绿簇拥中,白花花的樱桃花(不是樱花)开得密集厚实,肆无忌惮。坡上的桃花快要谢了,把鲜艳让给了油菜,一片片耀眼的黄就成了这里的主宰者,与翠绿的茶园平分春色。橄榄绿是新春的颜色,也是山上的主色调。这些绿随着夏季的到来会一点点变厚,最后混迹于郁郁茫茫之层恋叠嶂中。茂密的植被构成了立体交叉的生态环境,空气中浮着厚厚的氧离子,沁人肺腑,让人忍不住想重重地呼吸。

平利是绞股蓝茶叶的产地,山上、路旁到处都是茶园。路边的茶园平展展的,像厚厚的绿毯铺在地上。陕南的山上都产石,这里的石与与紫阳的石板不一样。紫阳的石板可以用来盖房,这里的每一块石头却是可以入画的。

走进平利,让你赏心悦目的除了山,除了水,还有那些整齐划一的徽派民居。我不知道这里的民众自古以来住的什么房子,但徽派民居的确很漂亮,令我们久居喧嚣都市的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想着等到退休,能否来这里置一块闲地,门前绿水,背后青山;前院种菜,后院养茶——多么惬意的事儿啊!当地朋友告诉我,等不了几年,这里的高速就通了,到安康顶多半个小时,去西安,也不过三个小时的路程。昔日需要几个月马途劳累的距离,一夜之间被缩短成了一晌。

平利除了产茶,还出美女呢。这个我想应该与女娲有关吧。想想人类初祖最初造人的时候,还是有些偏心的。她有意把最好的身段和肤色都给了家乡的女子。也有说法是这里的水好土润,空气清新,女人整天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熏陶,想不美都难呢。

离开平利县城后,我们去了楚长城。高大的长城上面刻着“关垭”二字,东边是湖北,西边是陕西,历史上应该是秦楚的分界线,当有重兵把守的。长城是用土夯筑的,保存完好,当年筑墙时的椽印清晰可见。据说为了使城墙坚固,筑墙的土里掺了糯米水和石灰,即使几千年以后,依然固若金汤,比我们的某些“钢筋水泥”豆腐渣工程结实多了。可是再结实的工程也经不住人为破坏,山上的一段城墙豁然被撕开了口子。口子是新挖开的,像一道豁开的伤口在风中颤栗,令人触目惊心。这些历经几千年风雨依然巍巍耸立的楚长城,或许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就会消失匿迹。那个时候,我们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呢。

五、美丽安康

按照原定的计划,我们是要去南宫山的。南宫山又名笔架山,因主峰并排三峰成笔架状,故称。据说山上有仙女石、莲花盆清泉、千年铁坚古树、不腐的达鉴和尚肉身等景观上百处,数万亩原始次森林和遍布山野的溪流飞瀑,引人胜往。可惜因为修路,未能成行,留着以后念想吧。

安康是美的。不仅仅因为瀛湖,因为太极城,因为香溪洞,因为笔架山,更美的是这里的人们。在乡下,随便走进一户居民,他们都会给你递烟倒茶。烟是家里最好的,茶是平日舍不得喝的,都拿出来了。如果赶上饭时,那也别客气,热情的客人会邀你一起吃饭的。安康的小吃很丰富,熏肉、腊肉、血干、粉蒸肉、山野菜、菜豆腐……这里的熏肉皮烂肉嫩,色泽鲜艳,表里一致;血干醇香劲道,坚韧耐嚼;粉蒸肉肥而不腻,醇香绵爽;山野菜肥绿鲜嫩,瘦不塞齿;菜豆腐清香滑爽,入口即化……每一道菜都会令你流口水呢。这些美食多藏在家户人家,不招摇,不铺张,像当地的民风一样淳朴、厚道。没有当地人引路,很难找到地方。

“对坐何须聊大雅,相逢只管问安康”。就是这样一座小城,一条江河穿境而过,这座叫安康的城市,带给人们安逸闲适的同时,也赋予百姓对幸福的向往追求。

山是安康的体魄。重重叠叠的山,没完没了的山。“灵蓄南国一派秀,势呈秦巴二脉雄。”古人是如何走出去的?如果说陕北是秦人的头,关中是秦人的腰,陕南是秦人的腿,如今陕北靠着油田煤田天然气已经腾飞,关中经济实力雄厚,成为陕西的脊梁,那么,作为身体的重要肢体,秦人要想快速飞奔,陕南的经济必须提速才能跟得上。

水是安康的灵魂。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是幸运的,汉江是他们骄傲的资本。每当夜幕降临,汉江两岸是灵动的,神秘的。那厚厚的夜色中蕴藏着多少向往,闪亮的河水里涌动着多少故事?江边是休闲的人们,三俩成群,或临江小酌,或载歌载舞。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依着石栏,凭江远眺。往北是秦岭,翻过去就是长安;往南是重庆,走出大巴山便是长江;往西是汉中,沉淀了几千年文化的福地;往东是湖北,一个更加辽阔的地方……每年的端午,这里会有一场隆重的龙舟节。龙舟节的重头戏是龙舟竞赛,来自安康各区县的几十支参赛队大展身手,健儿们身着不同色彩的服装,在旗手的指挥下戮力同心,协力向前。一时龙舟竞渡,桨击激流,搅沸一江春水,气势蔚为壮观。两岸数万名欢呼的观众吼声如雷,汉江便真的沸腾起来,成了欢乐的海洋……

终南雄阔,一道天堑分割了南北气候,分不开的是三秦人的气概与血脉;

汉水激荡,一条巨龙衔接着秦山巴水,融不化的是陕南人的壮怀与激烈!

——哦,安康,你的沧桑,你的浪漫,你的深情与大爱呀,铸就你宽阔的情怀;

你的富饶,你美丽,你的勤劳与智慧哟,成就你的梦想与荣光!

原载《美文》《北京文学》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61300号

内容简介:《南泥湾》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50余篇散文,涉及对历史、人文、社会、自我等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角度书写,记录了作者近20年来行走的足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风景,洞悉历史。作品通过对亲人及童年的追忆,弥漫着故乡的血统。作者通过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深刻描述,抒发了苍凉的悲悯情怀,触摸这个时代人性的温度,读来令人潸然泪下。饱蘸浓重的笔墨,不仅关怀温度,关怀气息,更多的是人性的思考。这些作品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北京文学》《美文》《散文百家》《海外文摘》等报刊上,入选多种版本并屡次获奖。

高鸿,男,1964年生于陕西富县。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作家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长篇小说委员会委员、陕西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新叶》文学期刊主编。2005年开始,先后在《延河》《长城》《清明》《北京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黑房子,白房子》《农民父亲》《血色高原》《青稞》,中短篇小说集《二姐》《银色百合》,散文集《遥望陕北》《走进西藏》,长篇报告文学《艰难超越》,20集电视连续剧《血燃烧》等300余万字。《沉重的房子》网络点击率超过4000余万次,被新浪网评为“2006年十大重磅经典小说”,小说多次再版,销量超过10万余册;《农民父亲》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出版署献礼作品”,荣获吉林省第二届新闻出版精品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血色高原》在《文化艺术报》等连载后,引起强烈反响;《青稞》先后在济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播出,颇受好评;中篇小说《爱情规则》获陕西省第一届网络文学大赛最佳作品奖;报告文学《到中流击水》荣获陕西省报告文学奖;散文荣获第二届“孙犁文学奖”“中国散文年会2013年度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入选《大学语文》(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散文大系》《2013年中国最美散文》等国内多种版本。

 

  新书推荐   

     读书、教书、编书、卖书、捐书……作者数年来用充满温暖的行动感召身边的人,呼吁让阅读重新回归美好生活。伴一窗月影,沏一壶清茶,在茶香和书香的氤氲中,手指在飘着油墨香气的书页上滑过,或伏案秉烛,或随性浏览,穿越古今让自己拥有一份宁静平和,穿越时空让我文字洗涤心灵的尘埃。《微风轩书话》是作者首部书话随笔集,主要收录了作者读书有关的文章。透过这些飘着书香的文字,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生活的独到见解,而且也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书稿语言平实、情感真挚,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读书随笔。

青年作家魏锋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2017年6月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新华书店、网店均有销售,签名本、限量毛边书扫描上方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李志安:【追忆岳母】(散文)

    作者简介: 李志安.陕西旬阳人,男.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中共党员.工程师.安康市作协会员.市科普作协会员.热爱文学,已有部分散文.诗歌在文学刊物和报刊及网站发表. 岳母生命的时钟摇摆,停止在二 ...

  • 中国地理:陕西省(安康篇)

    陕西省地图 中国地理:陕西省(安康篇) 别名"金州""金城"的安康市,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 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 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 被誉为 ...

  • 陕南第一个县级市旬阳市,2020年变化真大

    变化的旬阳,2020年旬阳南站翻修焕然一新,通往西安2小时到达的动车,旬阳小河北烟厂家属楼的改建眼前一亮,然而如今的旬阳,太极城仅仅是冰山一角.用科技记录城市变化

  • 高鸿专栏◎散文:世间有大美——登太白山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世间有大美 --登太白山 文/高鸿 年少的时候,我的心灵不堪黄土高原沟壑的束缚,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长大后走过了太多的地方,许多所谓的名胜感觉大同小异,看久了,心就累 ...

  • 高鸿专栏◎散文: 我的老师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我的老师 文/高鸿 想起来,这一生中遇到的老师还真不少.有启蒙之师,有知遇之师,更多的则是在某些方面给予我帮助的人--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呢. 杨柳岸 杨柳岸是我的老师, ...

  • 高鸿专栏◎散文:那年的月亮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那年的月亮 散文<那年的月亮>入选<大学语文>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多年入选 ...

  • 高鸿专栏◎散文:关山行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关山行 文/高鸿 我们有幸参加了关山草原之旅.出发的时间定在下午,我们迎着夕阳上路,带着满车的欢声笑语向西而去.一出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收的丰收景象,大片的麦浪正 ...

  • 高鸿专栏◎散文:怀念一位没有见过的亲人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怀念一位没有见过的亲人 文/高鸿 人生值得留恋的事情很多,值得怀念的亲人也很多,然而我的许多亲人却是我从未见过的.--比如爷爷,比如奶奶,比如三叔.四叔.姑姑.舅舅和 ...

  • 高鸿专栏◎散文:故乡的老槐树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故乡的老槐树 文/高鸿 一 故乡的巷道中有一棵老槐树,极高极高,极老极老.没有人知道这棵古槐的年龄,爷爷说他小时候老槐树就是这个样子了.槐树据说是汉武帝手植,因没有足 ...

  • 高鸿专栏◎散文:永远的美猴王

    永远的美猴王 文/高鸿 六小龄童说,哥哥的这句话影响了他一生,也改变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后来,等到他用了17年时间完成电视剧<西游记>,该剧创下中国电视剧收视率最高纪录,在13亿中国人中几乎 ...

  • 高鸿专栏◎散文:童年的鱼

    童年的鱼 文/高鸿 因为出生在黄土高原,常年缺水,吃水都要到很深的沟里去挑,所以从小对海洋生物充满好奇,首当其冲的就是鱼类了. 那时候,我还没有见过真正的鱼类,只是在彩色的图片里见识过.图片里的鱼各种 ...

  • 高鸿专栏◎散文: 灵魂栖息的地方

    灵魂栖息的地方 文/高鸿 1985年的初夏,我离开了生我养我二十年的家.带着挣脱黄土地束缚的兴奋,一路狂奔,从富县到延安,再到深圳.北京.威海--最终,我把家安顿在西安这座城市.最初的日子,因为频频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