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用旧毛线织炕毯,7丈长6天完工,感叹年轻妇女无人会


织布是一项传统的老手艺,经济匮乏的年代,几乎家家都有织布机,母亲油灯下“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还回响在60、70后的耳畔,但转瞬间,母亲已年迈,家里的织布机也不知所踪,母亲织布的场景只能靠回忆重新复原。近日,摄影师在山西夏县的重重大山之中,遇到一位老妈妈正坐在织布机上,用拆下的旧毛线织土炕上铺的毯子,“哐当哐当”的声音再次唤起幼年时的记忆。

老人叫张海玉,今年67岁,因山里地少,三个儿子都外出打工谋生,她和老伴居住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土窑院落内。当日,老伴下地干农活,张大妈就坐到放在厨房内的织布机上,继续织尚未完工的毛毯。老人介绍,因为窑洞内光线不好,她年龄大了,眼神不好,就把织布机搬到了光线充足的厨房里。

老人使用的织布机是当地最为普通的木制织机,结构相对简单,织布时需要将连接卷布轴的带子束在腰间,用身体的力量将机杼抬起,然后通过梭子在经线间的往来穿行中完成织布动作。图为张大妈坐在织机上织布。

张大妈说,现在村里会织布的都是70岁左右的老人,40岁以下的妇女们几乎没人会了。“现在都是买,有钱就行了,衣服、床单、被褥各种花样的都有,比织的粗布要好看、好用。年轻人都是想着挣钱,根本没人愿意学、愿意织。”

“织布是个比较麻烦的事,从拐线、放捻子、放线、打筒、上机到织布,一系列的活要做,年轻人的时间金贵,现在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年人,干不动别的活了,才织些布自己用。”老人介绍,她这次织的是一块在土炕上铺的毯子,用的是旧毛衣上拆下来的毛线,准备织大约7丈长,有20多米的样子。

说话间,一根经线断了,张大妈停下织布动作,熟练地将断了的线头重新接上。“旧毛线不结实,容易断线,对付着织吧,总比扔掉要好。”

“这点线要是连续地织,5、6天就能全部织完。”老人说,现在地里的农活不太多,老伴一个人干就够了,她想利用这个空闲时间赶紧织完,等地里的农活多了,她还得和老伴一起忙碌。图为老人织布使用的梭子。

张大妈这次织的毯子不是纯色的,有好几种颜色相互搭配,所以梭子就比较多,每一个梭子里都放着不同颜色的线。图为梭子中填放的红色纬线。

在和老人聊天时得知,老人所在的村是贫困村,她们家也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这两年不论是村里还是家里都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不少扶持,村貌和家里的生活都有不小的改变,但老人说,不管怎么帮助,最重要的还得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上要节俭,地里的活要上心,不能自己扶不上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