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玕阁|唐弢:线装诗集

“五四”运动以后,由于大家热烘烘地反封建、反复古,的确出现过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因为有人一股劲主张把线装书丢到茅厕里去,当时许多青年看到线装书就头痛。1926 年,刘半农出版了他的《扬鞭集》,用连史纸中式排印,纸拈装订,上海的进步青年曾为文抨击,斥为陈尸人的装束,可以看出彼时的风气。

  话虽如此,不过线装本的新诗集却不止《扬鞭集》一种。在这之前,1925 年已经出版了俞平伯的《忆》和徐志摩的《志摩的诗》。《忆》为相当于四十开的小本,朴社出版,丝线穿订,内容手写影印。就字体论,淳朴如汉魏人手迹,也兼有苏长公写经的味道,与作者后来挺秀的书法不同。封面用虎斑笺,篆字题签,画瓶花炉香,扉页又加上龚定庵的两句诗:“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大概当时作者好定庵诗,出版此书时又正为二十六岁,就有了这个点缀。全书收诗三十六首,附录旧诗词十六篇,除自序及朱自清跋语外,尚有莹环的题词和丰子恺的插画十八幅,其中八幅彩色。这样讲究的印本,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志摩的诗》用四号仿宋字排印,相当于三十二开本,北新书局出版。俞平伯的《忆》印有“呈吾姊”三字,而徐志摩却是为了“献给爸爸”。这也是当时的一种风气,从欧洲出版物上学来的,每出一书,总要献给一个自己最亲近或者与本书有关的人。《志摩的诗》收诗五十五首,后来由新月书店改版重印,易为洋装,删去十四题,《沙扬娜拉》一篇原版为十八首,再版时也仅删留一首,倘要研究新文艺书籍的版本,就这本诗集说,这是一点重要的更动。

  与《扬鞭集》同年出版的线装新诗集,还有于赓虞的《晨曦之前》,和《扬鞭集》一样,都由北新书局印行。但从装订印刷上看来,《晨曦之前》似不及《扬鞭集》精美。大抵《晨曦之前》大量发行的是道林纸洋装本,只是用同一纸型印了少数线装,所以用老五号铅字。版口式样,一仍旧观。《扬鞭集》却只有线装本一种。一切版式设计,都从线装本的要求出发,就比较的独创和别致。半农原来的计划出上中下三册,后来只印上中两册,下册始终没有出版,遂使读者有“伯道无后”之憾。

  上册收诗三十六题,中册收诗并山歌六十二题,下册原定为译诗,作者译诗散见于书报杂志者颇多,不知何以终未收集。

  至于译诗用线装本出版的,也不乏实例。据我所知,中华书局的泰戈尔《飞鸟集》和梵乐希《水仙辞》,就都是用的线装。这以后,王统照曾经以所译的诗,自费印过一部线装的《题石集》,收汤姆司摩耳诗十六首,亥丝曼夫人诗十首,勃雷扬特诗六首,凯拉苏塞挪司基诗一首。

  这部书出版于1941 年的上海。其时上海已沦为“孤岛”。译者在扉页印上韩非子的话:“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大概这就是《题石集》命名的由来,也很足以看出剑三在蛰居中的所谓此时此地的心情。至于新文人所作旧诗用线装本出版的,有沈尹默的《秋明集》、刘大白的《白屋遗诗》等等,为数更多,那就不在话下了。

  我很喜欢这种线装本,当然不是为了什么复古或者提倡“国粹”,我以为用中国纸印书有许多好处。第一是纸质耐久,容易保存;第二是分量较轻,携带方便;第三是看起来便于把握,不像硬面洋装的一定要正襟危坐。当然,线装本也有麻烦,例如大量发行上有困难,印刷装订过程较慢,成本较贵等等,这一切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改正和克服。

(0)

相关推荐

  • 线装书[线装书]

    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王洙原叔内翰常云:作书册,粘叶为上,久脱烂,苟不逸去,寻其次第,足可抄录,屡得逸书,以此获全.若缝缋岁久断绝,即难次序.初得董氏<繁露> ...

  • 空厂:《书画鸳鸯谱》一一章味三、张光夫妇辄提携方介堪

    名印人方介堪,"二弩精舍"赵叔孺入室弟子.渠与张光女史同乡,张光长方氏二十几岁,对渠多有提携. <方介堪与中国文化名人>(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有篇< ...

  • 贩书日记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晴

    北京的天真蓝,蓝到能让心烦的你一下子就心情舒畅.可惜我工作的地方看不到天,高碑店不能,南阳胡同也不能,这是个遗憾.以前奢望有一天把店开在大街上或者胡同里的商铺里,现在基本放弃了,觉得自己不善于打理接待 ...

  • 枕善居藏古玺印43品。线装本。此本前后各留五张空白页。为近年所经手玺印资料。孤本!!!

    枕善居藏古玺印43品.线装本.此本前后各留五张空白页.为近年所经手玺印资料.孤本!!! 更新于 2019-01-26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 胡洪侠书故事|线装了波德莱尔和奥玛珈音之后,阅读会发生什么?

    波德莱尔<恶之华>,钟锦译,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8月版,线装本,黄曙辉策划 <波斯短歌行>,奥玛珈音著,钟锦译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9月版,线装本 我收集各种<鲁 ...

  • 金石 | 谷卿:品鉴中的感伤——郑孝胥金石题咏初论

    品鉴中的感伤 --郑孝胥金石题咏初论 本文原刊<西泠艺丛>2021年第9期 感谢作者授权推送 谷卿(1987- ),安徽安庆人,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古典 ...

  • 姜德明:新文学的线装本

    唐弢先生在他的<书话>中,写过一篇<线装诗集>,讲的是"五四"以后的新诗集以线装的形式出版,包括某些译诗集在内,唐先生还以刘半农的<扬鞭集>为例 ...

  • 琅玕阁|唐弢:俞平伯的散文

    俞平伯<燕郊集>,除收<良友文学丛书>,用冲皮面装订外,另有一种特印本,纸面平装,由平伯自署书名,饰以黑色直条.平伯字本秀丽,近年来更趋平实,用作书面,醇朴可喜.此本内容与丛书 ...

  • 琅玕阁|孙犁:我的读书生活

    最近,北京一位朋友独创新论,把我的创作生活划为四个阶段.我觉得他的分期,很是新颖有意思.现在回忆我的读书生活,也按照他的框架,分四期叙述: 一.中学六年,为第一期.当然,读课外书,从小学就开始了.在村 ...

  • 琅玕阁|谢兴尧:买书谈

    北京旧书业卖碑帖.售字画者,通名之曰"吃软片".碑帖与字画之毛病尤大,挖补摩仿,几天真鼎,故世称碑帖为"黑老虎",言其吃人也.虽同属软片,平心论之,仅旧书尚有真 ...

  • 琅玕阁|郑振铎:一部唐人小说集

    这一集所选的短篇小说,都是唐代人所作的.有的相传为唐代人所作的作品,如托名为韩偓作的开山记,迷楼记,而实乃北宋人所作之类,俱不选入本集. 唐人小说,在文艺上的价值很高,有几篇如南柯太守传,霍小玉传之类 ...

  • 琅玕阁|岑桑:焚书记

    父亲没有给我留下什么"余荫",我只继承了他的一窝书.不过,这也是够我受用的了.我很早就发觉,人对物质的需要是不必太多的,很容易便可以满足:而精神上.心灵上的需要却很多很多,仿佛无穷 ...

  • 琅玕阁|袁行霈:书斋乐事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是陆游的两句诗,题曰<书室>.陆游书室的闲雅气氛,我神往已非一日了. 我的书室虽然不俗,但于闲雅二字还是不够的.一来,我的书太乱. ...

  • 琅玕阁|林希:买书

    书市,本来是古已有之的一种售书方式,但旧日的书市绝非今日的书市,今日的书市越办越大,大到占地数千亩,云集全国出版社数百家,各类出版物数万种,引来天南海北购买人以十万.百万计,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逛书 ...

  • 琅玕阁|叶灵凤:书斋趣味

    在时常放在手边的几册爱读的西洋文学书籍中,我最爱英国薄命文人乔治·季辛的晚年著作<越氏私记>.因为不仅文字的气氛舒徐,能使你百读不厌,而且更给为衣食庸碌了半生的文人幻出了一个可羡的晚景.此 ...

  • 琅玕阁|王了一:战时的书——瓮牖剩墨之四

    如果说梅和鹤是隐士的妻和子,那么,书该是文人的亲挚的女友,抗战以前,靠粉笔吃饭的人虽然清苦,也颇能量入为出,不至于负债:如果负债的话,债主就是旧书铺的老板.这种情形,颇像为了一个女朋友而用了许多大可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