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的答题思路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谈有关小说阅读的问题。
限于篇幅,我今天就不给大家举例子了。只是讲一些理论的问题,主要是不想让繁琐的信息打搅大家。具体的例子说明,我会在课堂上运用。前天给大家讲了一篇小说。下面先说一下概括故事情节的问题。概括故事情节有以下两种方法:
1.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1)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可概括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可概括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可概括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
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过程可概括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2.表述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短的小说)
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部分的概括,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用简洁、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答题规范:
► 依据线索,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语言,不可纠缠于细节,不求面面俱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 依据题干要求明确概括的对象和范围,做到问与答一致,前后贯通。
第二个问题,如果问其中某一情节的作用,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①对情节发展而言,其目的,或使情节更曲折生动,或引出下文,或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或设置悬念,或推动情节发展;
②对人物塑造而言,更好地表现人物某种性格,完善人物形象;
③对环境描写而言,使环境更有典型性;
④对主题展现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
⑤从作者构思和读者阅读角度分析,如,行文有节奏感,制造波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
⑥结构上的作用,“呼应标题”“照应文段”“卒章显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大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位置不同,作用亦不同: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作用:
(1)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2)写景式 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铺垫。
2.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前后情节的关系;
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值得玩味的两种结尾方式及其作用:
(1)出人意料式 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突起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2)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另外,在分析情节作用时,要注意情节与标题的关系。下面附上“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
(1) 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2) 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隐含多重含义、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
(3) 以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主旨等作用。
回答情节作用题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1) 审所给文字在文中的位置,以此判定它与上下文的关联。
(2) 审问法。
①是单一问(只问情节作用)还是综合问(该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是问某一段落的作用还是问段落中的某处文字的作用,甚至某处描写的作用。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该题是综合问(必须答出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作用),问的是小说开头细节描写的作用,而不是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答题规范:
►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
►表现了××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最后还想跟大家说一点,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重视朗诵这个学习环节。它的作用和效果是无形的,却又是巨大的。如果孩子能够坚持,我相信肯定能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