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和米未值得无限度信任,《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新了!

在几乎没有太多宣发推广的情况下,马东的米未团队上新了一档新节目,名字粗暴直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让所有等待《奇葩说》又咒骂《奇葩说》的观众看了个稀奇。

上新上的很神秘,听名字,你都无法解释和想象出是一个怎样的综艺。

看完第一期,笑劈叉了,双击666。

不可否认,马东的综艺,值得我们无限度信任和支持,一个神奇的团队操盘,一个值得所有CEO学习的商业精神,都在米未的一档档节目里发酵。

依然是带着探究的精神,策划的思考,来看一看这档综艺的背后,到底有多少猛料。

01
重新定义【喜剧】
一个让你笑的节目,是有很固化的“中国思维”的。
相声,小品,魔术,杂技……曲苑杂坛的传统喜剧是上一个世纪的霸屏节目,虽然有“德云社”的传承创新,但依旧摆脱不了我们想象中的傻乐呵状态。

《喜剧大赛》跳出了这样的框架,从策划方向,到招商策略,基本都对准了年轻化的市场,也是米未一直稳固的核心价值。
早在今年5月,米未就开始带着节目的概念去做了市场型的推广。
其实国内这样的节目非常多,比如《欢乐喜剧人》一类的,基本都是纯愈东北风占领了主流,让小沈阳一类的民俗喜剧文化铺满了整个市场。
▲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喜剧综艺都是这个样儿的

装疯卖傻一类的喜剧,可能是春晚的旋律,但是已经越来越不能逗笑现代观众了。

而新一类的节目创新,就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开始酝酿,从米未商业型的线下推广可以看出,熟悉的内容想做出新鲜感,必须改头换面。
来看看这档节目清晰的解构;
以下内容,策划行业的人员,直接收藏吧,未来一定用得着。
从项目的风格包装、设计定调、内容呈现、以及西方喜剧概念的引入,基本让“喜剧”二字换了个样子。
而其中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原创力和符合当下话题的共鸣感
想要让内容、产品、品牌发生更强大的链接力,必须站在当下的社会,去发现那些值得共情的地方,这是策划里必不可少的公关思维。
02
重新定义【CEO】
米未的节目能一直占据年轻市场,和马东的商业策略是紧密相扣的。
想要省掉大部分推广费,最好让自己成为一块活招牌。
马东的个人IP,就是那种幽默睿智、好笑谈吐的中年大叔魅力值,你无法为其身份做很好的界定,有时候他算是一个艺人,但更多时候,他是商业打头的灵魂。
就像我们做乙方策划信奉的一句名言:
想不被甲方欺负,想不打价格战,最好的办法,就是乙方把自己搞得比甲方还有名。
出名,意味着你占据了流量,有了流量,才能省下那些投放进市场但泡儿都不冒的巨额广告费。
这是真相,也是未来很多CEO都会去选择的一条道路。
因为它太省力了。
经常和马东做商业联动的这些艺人,其实背后也不是单纯的艺人身份,大家都有商业操盘的项目,用IP去撬动合作,比陌生拜访的效果好了不知多少倍。
一旦CEO们想通了这个思路,那么在出镜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扭捏之感了。
不会有什么偶像包袱,也不会去刻意去营造某种人设。真诚的释放,适当的夸张,将会让CEO们和他的商业王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但在我们很多实际接触CEO的过程中,会发现,想通这个问题的人,非常少。
大家对IP的理解,可能仅仅是对“名”及“急功近利”的追求。
IP的寻找,是一个个人内化的过程,而IP的结果,又是需要长期运营和创新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需要CEO们付出极大的心力,而不是等着什么团队来包装你,割韭菜。
03
重新定义【市场】
让市场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就是最好的标准。
这一点在米未的很多节目里,都能看得出。
《奇葩说》《乐队的夏天》,一溜水的原创,有时候初期的原创,你甚至会觉得这是米未公司内部的年会。
没有什么咖位加持,参与的主体人员全是陌生的素人,而这些所谓的“素人”,其实又并不是歪瓜裂枣的“素”,基本都是各有各的特色,在社交平台上发挥着稀奇古怪的光彩。
让一些本来就有点粉丝有点小知名度成就的人群,因为某种共识重新走到一起,去共创出不同的作品、内容,参与更有炒作点的市场评价体系,这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
新一代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些“有趣”的年轻人,他们已经不需要为了生存奔波而牺牲太多,家庭经济能支持他们为自己的热爱而持续追求,于是,火花出现了,新的时代产物也出现了,米未抓住了这样的时代契机,玩的是一套链接人再整合人的游戏。

与其看明星在那里假模假式的站台,不如为一些有才华的同龄人打call,因为那是一个可实现的“未来的自己”,背后向市场传递出的声音是:

只要你有才,你就是未来的明星。

对于年轻人来讲,“想成为xx”的意淫态,太重要了。

是希望,是可能,也是社交年代的网红体。

04
重新定义【好笑】
节目的呈现,成为了检验这档节目是否成功的关键。
好笑是个很主观的感受,而“剧”的魅力是非常强烈的,两者的融合,在一个现场感的舞台中,出来的东西,就会是话剧、音乐剧、舞台剧、漫才等等各种各样的形式。
与其说好笑是检测标准,不如说这些好笑背后,全是创新。
观众的口味,是随着见多识广而逐步攀高的。
你永远不能用一招鲜打天下,时不时得融入新鲜的元素,去挑战那些“高笑点”;
而这里面的共性,就是摆脱套路,把过去一眼就看穿的装疯卖傻彻底砍断,让更多幕后人员愿意和演员们一起参与个性化的共创。

在第一期的节目里,呈现出来的,几乎是观众们感到陌生的好笑场景。

他们都在一些非常刁钻或者细化的领域里去创作故事,然后用各种各样的元素点去和观众的日常生活发生共鸣。

就像新一届《脱口秀大会》的冠军周奇墨,喜剧感从不是去无中生有,全是那些生活槽点,让我们感到愤怒无奈又不吐不快的片段观察。

所以很多的“好笑”,往往是透露着“原来这也可以?太扯了吧”的思维,观众感受到的是喜剧的一份诚意,为这样脱离套路的诚意买单,是最洒脱最有力的商业情感。

05
永远推翻过去
永远保持创新
马东,一个奔6的中老年人,依旧活成了十八岁的模样,还带有成熟男人的睿智和口才、幽默和玩笑,这可能就是年轻的秘诀。
做内容,或者做一切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事情,都是戴着镣铐舞蹈的创新。
商业市场,没有“平衡”,只有“选择”。
在赚钱和活儿好之间,你得先选一个目标作为前行的动力,推动着一步步的后路演化,既要又要,好多时候是我们会走向失败的必然。
无论商业还是创意,只要我们是在社会里当着一颗螺丝钉,推翻套路保持创新就是永恒的旋转陀螺。
入了局,就得当好入局者,这是策划给予我的养分,也是内容创造赐予的力量。
“只要有天赋的人,
放在一起共同创作,
就一定会很好笑。”
——马东

📹  633@大野633

📷  老孙@牧野笙

大野WLarge

内容营销行业的独立联盟,去链接设计师、摄影师、导演、商业主理人、营销人、媒体人、文案策划等有趣的人群,致力于商业内容传播的生产服务。

大野到底是干嘛的?一键到达

一些其他有趣的小内容
会分享在【视频号】【抖音】和【小红书】
搜索: 拍照吧!老孙 
一直看好未来的场景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