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之一易大厂
所谓“四象”,语出《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以两仪为天地而生四时之象。拙文引出“四象”,是因为在下2010年3月26日在上海朵云轩第39届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了“四象”之一易大厂的一幅《牡丹图》。把易大厂列入“四象”之一,缘于沙孟海在《沙邨印话》中有一则文字,论及清末民国印坛四位名家,把他们称为“四象”,分别是吴昌硕、赵叔孺、易大厂、黄牧甫。原来沙老把“四象”引用于品评印章之各有所长之境界,而以“四象”之“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各指一位上述印家,“太阳”指气势雄浑,谓之吴昌硕的篆刻;“太阴”指肃穆庄重,谓之赵叔孺的篆刻;“少阳”指趣味朗散,谓之易大厂的篆刻;“少阴”指情韵隽逸,谓之黄牧甫的篆刻。沙老此文末尾云:“此四象者,各有攸长,若必执其一以摈其余,而强为出入焉,斯惑也。”“四象”中,在下先后拥有吴昌硕的《菊花图》成扇和赵叔孺的《柳溪骏马图》,这次又拍得易大厂的《牡丹图》,现在是四缺一,真的是该留意黄牧甫的作品了。
易大厂《牡丹图》99×42cm的直幅,设色泥金宣纸本。此图是画给朋友的儿子结婚之用,所以用了这么考究(惜保管不善泥金宣氧化褪色了)的泥金宣绘成两朵艳丽的牡丹。图上两朵牡丹一朵偏于大红、一朵偏于胭脂,色艳彩浓,很显富贵吉庆。枝叶则浓墨加胭脂勾勒点写,笔力苍辣,很见金石味。吴昌硕讲过:“画牡丹和水仙皆配石,以医牡丹之俗和水仙之乱。”易大厂此幅果然有秀石医住了牡丹之俗。其实易大厂本来所绘牡丹就尽脱俗态,但为离尘更远,画家还是补上一方秀石。秀石粗笔勾皴,敷色赭石交杂着胭、三青和水墨点苔,看上去清脱淡雅。整个画面既有婚庆的喜气,又不失清雅的逸气,是幅雅俗共赏的以出世思想所作的入世之作。画上先用小篆书署题“春艳相鲜”四字,接着用赵之谦味儿很浓的北碑体行书题款:“肇佳先生喆嗣远辉仁兄嘉礼,华南印书社大厂居士敬贺。”钤印:“乐”(单字朱文)。“华南印书社”为易大厂所设,该社创制北碑字模,编印古籍美术图书。
易大厂(1874~1941)初名廷熹,字馥,后得汉印“臣熹之印”,遂改名为熹,字季复,又更字孺,号大厂(古“庵”字)。有《大厂词稿·画集·印存》等),又号韦斋(与萧友梅合作《唱歌教科书》、《新歌初集》、《今乐初集》、《杨花》)等新歌曲书籍署名),别号及别署大厂居士(有《大厂居士造像印集·遗墨选刊》)、鹤山易孺、无念、阿大、易感、苏龛、花邻词客人、玦亭(有《玦亭印谱》)、岸公、孺斋(有《孺斋印存》)、魏斋(原号。有《魏斋印谱·玺印集·汉碑跋》等)、大盦居士、大厂孺、穷于甲戌(生于甲戌年,因取庾信《哀江南赋》句“穷于甲戌”自刻印一方)等等,室名人一庐、双清池馆(有《双清池馆集》)、古溪书屋(有《古溪书屋印集》)、守愚斋(有《守愚斋题画诗词残存录》)、寿楼(有《寿楼春课》)、梅寿盦(有《梅寿盦丛书》)、宜雅室等等。易大厂早年肄业于广雅书院,从朱一新、张延秋、廖廷相游,治考据之学。曾求学于上海震旦书院;后又东渡日本习师范。通法文及日文。学成回国,应江苏提学陈伯陶之邀,襄助江宁学务,并任南京方言学堂监学。民国(1912~1949)初年,尝掌唐绍仪记室,居燕京有年。一度任职印铸局,与唐醉石、王福厂等为同僚。既倦游,乃作客海上,以诗文书画自给。民国十年(1921)罗瘿公曾为易大厂代订《易大厂润例》,以印应市,云:
大厂居士易季复,吾广雅旧同学,金石专家,锲而不舍,吾见能为古玺逼真先秦者,独大厂一人而已。既疲于篆刻,宜有以答其劳,为定刻例如下。
接着在民国十四年《华南新业特刊》上又刊出《易大厂篆刻书画直例》,是由甘璧生、严直方、王秋斋、邓秋枚四位名人代订的,云:
老友大厂居士,慧根绩学,连年南北朅来,朋从既众,闻见日多,于金石书画,孟晋深造,令人惊异。迩日京国倦游,栖息海上,编述之暇,贡其艺术,吾人为代订其直于次。
易大厂书法取径赵之谦,舍其婀娜,而益之以豪纵,楷、行、篆、隶皆如此。画则花卉、山水并善,逸笔草草,纯写胸中块垒。尤以篆刻名重当代,少曾迫抚黄牧甫,后吸取汉印及封泥意趣,斩钉截铁,枯老古拙,天趣自然,不假修饰,风格独特。陈声聪有六言诗称易大厂篆刻:
易大多文为富,无如语涩难谐。
险峻终归平淡,残年铁笔生涯。
《近代印人传》(马国权著,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称易大厂印:“其厚朴与跌宕奇逸,直与齐鲁所出战国陶文同趣,邓散木、冯康侯诸先生皆许为近世治玺巨擘,信为知言。所作沉雄奇肆,世罕俦匹,论者谓造诣是与吴缶翁、齐白石比肩……”
易大厂又于碑版、音韵、文字源流、乐理等无不精研,填词好生涩、僻调。列名南社。历任北京高等师范、暨南大学、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教授等。著作除上例,又有《和玉田词》、《古今声律异同考略》、《封泥集拓》及《中国金石史》等。孙中山任大元帅时,易大厂任秘书,作国民党党歌,以孙中山名义发表。
于 建 华 简 介
于建华法名智凯,别署不器斋、染丕室、无住庵、种瓜得瓜庵、不歌楼、闻乐不乐斋。1962年9月生于河南郏县,祖籍山东省文登。工书法篆刻,富书画收藏,精书画鉴定;研究佛学,参修禅宗;善诗文,多著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原印社副社长,漯河观音阁书画院院长、漯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洪丕谟年谱》、《洪记书坊》、《平常心是道》、《近代名家书画藻鉴》、《名家扇书扇画漫说》、《无住庵谈字论画》、《丹青遗痕弥足珍》、《闲敲棋子赏书画》、《中国佛门书画家图典》、《书情画趣》、《拍回书画细赏玩》、《小篆入门》等。
于建华 书法作品
于建华 扇面作品
于建华 作品
智凯居士作品—无量寿佛
即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此画中无量寿佛红衣端坐于蒲团之上,神态宁静安详,庄重肃穆,似在传经说法,又似在参透禅机。上题禅句,亦为玄妙法门。配上飘逸灵动的字体,使得扇面妙意横生
于建华《行草》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