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走进充满记忆的建筑——客家围龙屋

围龙屋和客家的传统民居,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曾与自然和谐相衬,散发古老的人文气息。而今,终被打乱生活境况,只留下破败景象和恪守客家传统的老人们在苦苦支撑。当这一切瓦解消失,那份最真挚的情感和客家人饮水思源、慎终思远的记忆也终将逝去。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支为逐梦而不懈努力追求的族群。千百年来,客家先民筚路蓝缕,辗转迁徙,凭着自身的勤劳智慧和团结奋进的精神,在中华大地及世界各地拓荒开埠、建基立业,也为粤赣闽的开发建设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在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中,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独具特色,是中华建筑的一朵奇葩。其中梅州地区的客家围龙屋更是极具代表,围龙屋和传统民居融科学、实用、艺术性于一身,凝聚了客家文化历史内涵,也成为了客家广大民众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观照客家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情习俗的宝贵遗产,不失为南粤大地上闻名遐迩的独特人文景观。

梅州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也是客家传统文化,客家传统建筑存世最多、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围龙屋和传统民居,更是隐含了深厚的文化精神,包涵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及传统的宗族观念、村落和民居群之间的交流。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千百年来讲述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璀璨的客家文化。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美誉。素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等之称。同时,梅州倡办教育历史悠久,梅州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年间。历来文风鼎盛、英才辈出。围龙屋和客家民居成为了客家儿女的精神家园,造就了叶剑英、李坚真、李金发、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黄遵宪、张弼士等一大批名人贤士。曾孕育了29名两院院士、1名元帅、545名将军、228名大学校长(书记)。这些都离不开梅州民众的精神家园与客家文脉的传承。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一方面梅州正着手围龙屋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另一方面却又在亲手抹掉了关于客家人的历史传统印记,逐渐拆去我们的民族记忆,抽去我们的民族脊梁,也使无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建国几十年以来,无数围龙屋和传统民居被破坏或拆除。如今,凝聚无数中华先驱智慧和心血的建筑遗产-梅州客家围龙屋和传统民居,也正面临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大面积拆除的绝境。无法想象有一天我们要去别人的博物馆瞻仰缅怀我们的过去,那么这样的民族还有什么将来?

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下,梅州再次不可避免的卷入中国式的城市浩劫中。围龙屋及民居群落作为各个姓氏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文化传承的载体,并以此为根基,行达天下。如果经济发展是以毁灭客家文化和历史文脉为代价,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慢下来,有什么事物、仓促的短期利益和想法,又怎能和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媲美和划等号?拆掉一座围龙屋,等于拆掉了一个宗祠的根基,拆掉了一处民居群落,也拆掉了每个姓氏宗亲的荣耀与情感。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物资源管理教授龙炳颐曾在《客都家园》一书中谈到:“……单是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足以令人对过去社会产生兴趣,正因如此,我们要赋予‘民间建筑’的价值意义。

广东省梅州客家建筑在中国民居建筑中举足轻重……迁途路径与定居地的文化感染,再加上客家民和风俗,构成了其建筑形式。记录客家建筑的精华与演绎其意义之间的重要关系,应被视为研究此独特而深厚的文化遗产的基础”。要发掘客家围龙屋的重要性和价值,必先对其进行保护,为所有建筑场所进行详细叙述,重新诠释其独特意义,发现价值所在。

承载历史文化的建筑慢慢在人们的眼中淡出,回头来看看我富含荆楚文化的大武汉、辛亥革命第一枪打响的地方,还有多少建筑、多少人文风景可回溯当时的历史人文?现代发展的脚步不能慢!但是否能留一片历史的风景待我们追溯?

(内容来源:网络整理,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