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赤峰供销社盗窃案:侦查员束手无策,53岁羊倌凭脚印擒凶

自古以来,破案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需要抽丝剥茧,回环往复。因此历史上的破案高手,都非常有名气。比如北宋的包拯,因为没有判过一件冤假错案,所以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包青天”。而近代著名的华人侦探李昌珏,一生更是包揽了800多项荣誉。上世纪50年代,内蒙古赤峰有一个放羊老人,名气虽然没有前两者大,但也有破案的独门手段。他就是马玉林。

放羊老人马玉林

  马玉林自幼家贫,出生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所以从12岁便开始给地主家扛包、放羊。因为在放羊时经常出现羊失踪的情况,所以马玉林开始练习辨踪、追踪的本领。他以羊的大小、毛色、特性等体征为依据,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琢磨,练出了一手“看蹄印,就能联想出羊体态特征”的过硬本领。

放羊老人

  之后放羊时,马玉林从不清点羊的个数,只看蹄印就知道羊少没少。如果哪只羊丢了,他也能顺着脚印找回来。渐渐地,马玉林不单再研究羊的蹄印,猪、牛、羊等牲畜也进入了他的研究范围。很多乡亲的牲畜丢了,都是马玉林替他们找了回来。等动物研究明白了,马玉林又开始研究人。通过人的脚印,他能精准地判断出这个人的性别、身高、年龄、体重等相关信息。因此,马玉林在乡里很有名气。

供销社盗窃案

  195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赤峰市公安局接到报警:“水地乡供销社分销店遭人盗窃,不仅丢失了300多元的款项,而且还被抢走了一些粮食和布匹。”公安局立刻安排侦查人员前去查看,在案发现场,侦查人员发现两种足迹。但到了门口,足迹就消失不见了。当时还没有高科技设备可以使用,所以侦查人员也是束手无策,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供销社

  这时,有人向时任赤峰市刑警队队长的史海滨推荐马玉林,说他是个能人。这事找他,准能找到线索。史海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来了马玉林。当看到马玉林斑白的两鬓时,史海滨没了底气。但人来了,也不好再让人回去不是?所以史海滨便让马玉林试试看。只见马玉林对着屋内的两个脚印一直比比划划,反复端详和琢磨。第二天一大早,马玉林开口了。

马玉林

  他指着地上其中一个脚印说:“这个胶鞋印我熟,是徐家那个不成器的小子的。另外一个光着脚,暂时分辨不出来。但他也跑不了。”随后,马玉林便开始画追踪路线,带着侦查人员一路来到梁子村。马玉林找来村长,让他安排全村老爷们儿到村头集合。与此同时,马玉林在一处空白的地上洒下一层薄薄的黄土。

警察

  村里的男人到来后,马云林又让他们脱了鞋,在黄土上留下脚印。虽然男人们很不情愿,但配合警察办案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他们只好照做。只是有一个中年男人在踏脚印时鬼鬼祟祟,试图踮起脚尖。马玉林一把抓住那个男人,对着办案人员道:“另一个脚印就是他的!”男子着急地大喊:“什么就是我的?马玉林,你可别血口喷人!”

马玉林

  马玉林道:“警察同志在这里,你还敢狡辩?就是你同徐家那小子一起盗窃的,以为光着脚,我就认不出你了!你可敢跟我去公安局对质。”中年男人眼看事情败露,便承认了犯罪事实。而马玉林因为神乎其神的破案手段,也被吸纳进了市刑警队,当了一名刑侦队员。

追踪

结局

  经过长期的码踪实践,他脑海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踪经验,并把它普及到警队中。1964年,国家公安部还把他和助手苗青春请到北京,研究步法追踪技术教材,并组织了一次技术表演。马玉林去世后,有作者还根据马玉林的事迹写出了《神眼》、《神眼马玉林》等文学作品,也有导演根据他的事迹,拍摄了电视剧《神眼》。所以英雄不问出处,我们不能因为外貌小瞧任何一个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