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昂给皇帝写的楷书,得“二王”正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赵子昂的书法在书坛是被忽视的,其原因就是没有深厚的“帖学”功底,是很难发觉赵子昂与“二王”之间的内在理路的,而当你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往往已经虚度了数十年的书法光阴。

所以,方法正确的话,学“赵体”应该是最接近书法正脉,也是最容易出效果的一种方法。

众所周知,赵子昂是皇室后裔,在南宋到元初的一段岁月当中,这一位昔日的贵族生活已经捉襟见肘,所以“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他隐居乡间,读书学艺,他以超凡脱俗的天分,学究天人,成为一个时代的翘楚。

在诗文方面,赵子昂被誉为“元代之冠”,在音律上,他与古琴曲的发展和搜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考古方面,他继承家学,并且影响了一大批人,在绘画方面,“文人画至赵松雪,而敞开大门”,在书法方面,他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些大师并峙。

赵子昂受到了鲜于枢的影响,与之一道扛起了元朝的“复古”大旗,使书法史在元朝得到了一个踹息之机。赵子昂是高宗赵构的儿子秦王德芳的后人,他的书法最初学习高宗赵构,所以字里行间,有一种高宗的典雅之气。

关于赵子昂书法的取法,王世懋总结的比较到位:

“文敏书多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

意思是赵子昂的书法从“二王”中来,他得王羲之之体势,得王献之之秀逸,在楷书上有李北海的风貌。

公元1316年,这一年是元朝的元祐三年,赵子昂63岁,他奉皇帝命写下了一篇千古“神作”,这一“神作”成为了他一生当中楷书的至高境界,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帝师胆巴碑》。

有记载,赵子昂如今传世的奉敕作品仅有两件,一件是小楷《闲邪公家传》,另外一件就是《帝师胆巴碑》。

在《帝师胆巴碑》的开篇之处,有赵子昂亲笔书写的篆书大字,堪称绝妙,这几个篆字乃是真正的古法用笔,由此便可以窥见,赵子昂的字是直接魏晋的。

在楷书的正文当中,我们能看出赵子昂在63岁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这句话在每一个字当中,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件作品点画极为沉稳而精到,结字上潇洒而率真,且极富变化,在整体的气格上神气完备,经历弥漫,这样“神而明之”的境界,也是他年轻时候的作品所不具备的。

清代的书法大师杨岘曾这样评价《帝师胆巴碑》:

“用笔犹饶风致而神力老健,如挽强者矫矫然,令人见之气增一倍。”

对于真正优秀的学书者来讲,初学书法不宜学唐楷,学唐楷容易有“板滞”之弊,手会写僵,而学“赵体”的楷书,则能够直接行书与草书,这就是“用笔千古不易”的道理。而这件《帝师胆巴碑》乃是赵子昂平生书法的绝诣,令后人望尘莫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