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读】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读《问道经典——何慧敏楚简小品书法集》 ■姜修翔
2020年9月30日《书法报》第36、37期39版
责编:孙超 邮箱:sfbs12@163.com
《问道经典——何慧敏楚简小品书法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0年10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订价:180元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
——读《问道经典——何慧敏楚简小品书法集》
■姜修翔
湖北作为楚国故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大量战国竹简出土。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发现这类简册有30多批、10万字以上。这批材料的发现、公布与研究,为文献学、思想史、书法艺术等领域开辟了一片生机勃勃、前景广阔的新天地。王国维指出:“今日之时代,可谓之发见时代,自来未能有比者也。”楚简的出土正是“发见时代”的重头戏,而湖北地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楚简发现与研究的“重要靶心”之一。
何慧敏书迹
新世纪以来,简帛图片资料不断公布,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让人们对这些材料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更深理解。尤其是近些年,清华简基本保持着一年一本整理研究报告的高速度,为学术界和书法界带来可喜的成果和源源不断的动能。纵深观察以楚系简帛为中心的发现史和研究史,恰好与何慧敏先生的书法成长史、转变史相吻合。身在楚地六十余载的何慧敏先生,正是伴随着这一发现和研究,在楚简文化的浸润之中迅速成长起来的。今天,何先生呈现给我们的《问道经典——何慧敏楚简小品书法集》正是这些新发现、新成果在书法学术领域的代表之作。
何慧敏书迹
新材料的发现与研究,往往需要几代学人的探索和推动。在书法学术领域,自然也需要有远见卓识、深积厚累、勇于创新的书家来引导后辈书者,何慧敏先生正是担当了这样的历史角色。我们知道,简牍原本就是日常实用的书写,这些材料最大程度上记录着最为原始的书写状态。我们平时所见的石刻、翻刻、拓本和摹本,往往失真,甚至离古人最初的笔墨意境相去甚远,让人难以体会到孕育其中的艺术感觉。
何慧敏书迹
所谓远见卓识,是要认识到楚简的重要之处。当何慧敏先生意识到楚简的重要价值以后,便转而攻习楚简书法,十几年如一日在楚简书法领域深耕细作,以弘扬、传播楚简书法为己任,并取得可喜成果,如《楚简集古今联语200则》《楚简集古诗文句200则》《何慧敏楚简楹联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典藏·楚简卷》《楚简书法集字丛帖》等,这些著作不仅是当今习练楚简书法的重要参考,而且成为何慧敏先生新作《问道经典》的铺垫。
何慧敏书迹
所谓深积厚累,仅仅具有书法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有古文字学和古文献学的功底。何慧敏先生早年攻习隶、篆,由隶、篆入战国楚简,可谓是抓住了古文字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路径,几十年在隶、篆方面的积累让何慧敏先生学习古文字入门极快,十几年的楚简研习让何慧敏先生在识字、临字、用字方面颇具心得。他将楚简中一个字的多种写法融汇于心,在其深厚积累之下一幅作品往往信手可得,突破学习楚简先要认识楚简文字的门槛。
何慧敏书迹
何慧敏先生的《问道经典》选取诸子百家的名言、名句集楚简文字成书,并附释文、解说,成为可供学习者参考的工具书。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楚简得以在地下保存千年;精诚所至的临池不辍,成就何慧敏先生的翰墨书香。所谓“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对于文本的精选,成为《问道经典》的基础,也是最简单、最辛苦的研学问道环节。成功无捷径,勤恳、贯通是何慧敏先生成功的关键。
何慧敏书迹
何慧敏 又名会溟,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兼楚系文字研究会负责人,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湖北楚简书法研究院院长,中流印社创作部主任,武汉大学通识课书法主讲教师,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野草诗社副理事长。出版有《楚简集古今联语200则》《楚简集古诗文句200则》《何慧敏楚简楹联书法作品集》《楚简书法文字编》《中国书法典藏·秦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楚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汉简卷(8本)》,《楚简书法集字丛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