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阅读能力促思考,紧扣文本特点学表达


聚焦阅读能力促思考,紧扣文本特点学表达

——《活化石》教学录评

张幼琴/执教 黄国才/点评

一、创设情境,引导自主解疑

师:小朋友们,刚过去的国庆节天气晴朗,你们都去哪儿了?

生:爸爸妈妈带我去青岛看海。

……

师:想知道张老师去哪儿了吗?请看照片!我带儿子一起去了浙江自然博物馆。(课件出示:浙江自然博物馆门口合影。)

生:我也去过。(生纷纷举手)

师:我儿子在博物馆讲解员阿姨的帮助下,体验了一回“小小讲解员”呢!下面我们跟着小小讲解员的镜头,来一次浙江自然博物馆网上游。(播放课件,学生指指点点,兴趣浓厚。)走进博物馆,你们看到了什么?

【点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入课自然、兴趣盎然。张老师是个有心人,把真实的生活与课文情境对接,由旅游到博物馆,由博物馆自然过渡到化石,实现“生活即课、课即生活”的教学生活理想境界。】

生1:我看到了猛犸象化石。

生2:我还看到了恐龙化石。

师:除了动物化石,还有……(生补充:植物化石。)知道化石是什么吗?

生4:我知道化石就是一个活的物种死掉以后,它的骨骼埋在土里,后来又经过许多次的打磨就变成了化石。

师:了不起,你还知道“物种”这个词,真是个小博士。化石是什么时候的物种呢?是不是只有有骨骼的动物才能变成化石呢?(生摇头)现在说不清楚没关系,我们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哪段话在提示我们什么是化石?(生:第1自然段。)谁来读读第1自然段。(生5读得正确流利)课前你读了几遍课文。(生5:三遍。)课前自觉预习是个好习惯,读了三遍课文就能读得这么流利,更了不起,奖励你做小老师带大家读好这个词语。(师举生字卡片:博物馆。)

生:请大家跟我读“博物馆”。(生跟读)

师:有小老师的范儿。“博”是“十字部”,在古代表示东西南北中,范围很广,很全面。那么知识很广很全面的人叫……(生齐说:博士。)书看得很多很全面就叫……(生说不出)张老师送你们一个成语。(师举生字卡片:博览群书,生齐读。)积累了关于“博”的词语,咱们把它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齐读第一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发现原来化石就是……

生:课文里说,化石就是亿万年前动物、植物(课件出示学生的圈画: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

师:没错。它们死后,遗体慢慢地变化成了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就叫化石。如果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顽强地存活到现在,科学家们就把它们称为……(生齐说:活化石。)我们一起写课题。(师板书:活化石。生书空,重点指导“化”。)

【点评:这个环节的教与学,体现三个特点:一是随真实的语言情境和实际需要识字、学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实际语言运用;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优势资源为教与学所用,如背景知识的传授亦师亦生;三是重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在学习中的作用,如,学习方法的点拨、自主释疑以及对学生的鼓励表扬等都自然而自然进行。】

二、通读课文,初识活化石

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快速浏览课文,把它们的名字圈一圈,一边圈,一边叫叫它们的名字。(生一边动笔圈,一边开口说。)谁来叫叫它们的名字?

生:银杏树、大熊猫、 中华鲟。(师板书)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介绍这三种活化石呢?

(生:课文第2到第4自然段。)赶紧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吧!争取比预习时读得更通顺,更流利。要是遇到特别难读的句子可以多练几遍。(生自由练读,师个别指导3分钟。)

【点评:这个环节体现了第一学段“整体把握”的特点,也体现了这篇课文特有的“整体把握”。当然,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快速浏览”是不合宜的。】

师:刚才张老师认真听了五六个小朋友读课文,

特别要表扬这位小朋友,她朗读的时候有个长句子遇到了困难,来回练了三遍,有很大的进步哦!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活化石?

生1:我最喜欢大熊猫。

师:看,可爱的大熊猫来了。(课件出示大熊猫照片)你来读读介绍大熊猫的自然段。(生读第3自然段,读得准确、流利,师生送上掌声。)真了不起,你可以做大家的小老师了。来,小老师带我们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吧!(生拿词语卡片带学生读“食肉为生”“灭绝”“熟悉”,“熟悉”读成轻声。)

师:“悉”这个字很特别,单个或在其他词语里读第一声,如“悉心照顾”,但在“熟悉”这个词语里我们通常读轻声。(生齐读“熟悉”。)喜欢大熊猫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段。(生2读成了“肉食为生”。)

师:是“肉食为生”吗?(生2摇头)看清楚,再读读。(生2读对)知道“食”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吗?(生2略感困难)

生3:“食”是吃的意思,就是吃肉为生。

师(面向生2):现在明白了吗?(生2点头)那么吃草为生的动物就叫……(生2:食草为生。)真棒!

生4:我喜欢中华鲟。(生读第4自然段,读得有滋有味。)

师:听出来了,你很喜欢中华鲟。不过,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能读得这么流利,我们也要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师请刚才自由读时遇到困难的生5读,生最后一句话仍读得不够流畅。)大家看到你的努力了,读好最后一句话的秘诀就是先读好这两个四字词语。(师出示词语卡片“缺乏保护”“稀有鱼种”,其余生领读,生5跟读词语后,再读句子,生鼓掌表扬。)

【点评:再次体现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识字、学词以及学释义,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储备正能量。其次,张老师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都在进步——“一个也不能少”。】

生6:我最喜欢银杏树,因为我们小区里就有。

(生6读第2自然段,读得准确。)

师:你们见过银杏树吗?(有个别孩子举手)张老师刚才在校园里捡了几片树叶,你们来辨认一下,哪片是银杏叶?这是一号树叶,这是二号树叶,这是三号树叶。(师出示实物树叶,生齐喊三号树叶。)你们怎么异口同声地辨认出来了?

生7:因为银杏树叶像小扇子。

生8:因为书上说,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会用书上的信息来辨认,真能干。原来课文里用我们非常熟悉的小扇子打比方,怪不得你们一下子就辨认出来了。银杏树不但样子有趣,名字更有趣呢!

生9:它叫白果树,也叫公孙树。(“孙”字读成了翘舌音。)

师:看来它的名字有点拗口啊!先拼一拼,读准平舌音。(生拼读“孙”)平翘舌音在一起,吐字咬音要清楚,再叫叫这名字。(生开小火车读“公孙树”。)你还在哪儿见过“孙”?

生10:《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生11:我也姓孙。

师:是呀,孙是我们中国的一大姓氏,我们常常说什么孙?(生齐:子小孙。)

师:它为什么叫公孙树呢?

生12:它长得很慢,所以就叫公孙树。

生13:因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师:谁还能把这个原因流利地讲一讲。(三个学生讲,讲得流利。)

【点评:这个环节,张老师的“有心”再次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如张老师准备的树叶;其次,张老师聚焦阅读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历以及文本信息,培养学生识别信息、理解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师:张老师上网查了资料,百度词条里是这样介绍银杏树的:银杏树生长缓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20多年,40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课件出示句子)小朋友,与之前说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想法。

生14:我更喜欢第二种,因为第二种说结果要20年,大量结果要40年,说得更详细了。

生15:我也喜欢第二种,因为我觉得第二种更科学一点。

师:有道理。第二种用了数字,使我们一看就清楚明了,而且显得科学可信。有不同想法吗?(只有一个学生举手)

生16:我喜欢第一种,因为我感觉这种说法很有趣,它打了个比方,说如果我们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我当上奶奶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师:有意思!这两个句子都是说明银杏树长得慢,百度词条里用了数字说明,我们课文是写给你们这么大的小朋友看的,就用了这种有趣的说法。当你们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们当上爷爷(学生兴致勃勃地说着奶奶、外公、外婆。)才能吃上它的果子。看,你们都笑了,多有趣,多好玩呀!

【点评:这是一个大胆的、开放的教学活动课堂,张老师在二年级就尝试培养学生“评价和欣赏”的阅读能力,而且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做得有效又有趣,了不起!究其原因,是张老师成功地运用教学策略,化难为易、化理为趣。一是运用比较的策略,将文学性的(课文)描写与学术性的(词条)阐释进行对比。对比不是比出孰优孰劣,而是比出语言文字的适配性、比出学生的阅读欣赏力。二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既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实现“教”“学”双赢互益。】

三、设计标签,梳理关键信息

师:多有意思的活化石——银杏树呀!为了让更多的人熟悉它,我们来为它做一张标签,感兴趣吗?(生纷纷点头,跃跃欲试。)你们觉得银杏树的标签上,必须写上哪些关键的信息呢?(生略有为难)还记得刚才博物馆里化石的标签吗?再默读第2自然段,一分钟后我们交流。

生1:我觉得要写从银杏树长得慢极了,一直到“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师:这么小的标签可写不下这么长的句子,标签上一般只写关键信息。

生2:这就是银杏树的特点,长得很慢。

师:真棒,你会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关键信息了。(师整理板书:特点:长得慢。)

生3:我觉得要写上银杏树另外的名字,叫白果树,又叫公孙树。

师:另外的名字也叫别名。(师整理板书:别名:白果树,公孙树。)

生4:还要写上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样大家就可以辩认出来了。(师整理板书:样子:叶子像扇子。)

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关注呢?为什么叫它“活化石”?

生5:因为它是几亿年前的植物。

师:对呀,它的生长年代和类别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师板书:年代:几亿年前。类别:植物。)

师:接下来,我们来书写标签,不过,还有三个生字要写一写。(师根据学情重点指导“植”。生随堂做作业,师随堂批改、讲评。)

【点评: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教学实践活动,再次聚焦阅读能力培养,一是抓住关键信息的阅读能力、二是整合关键信息为我所用的阅读能力,同时把写字指导与练习巧妙嵌入。】

四、口语交际,尝试小小讲解员

师:我们来模拟一下,尝试做一次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为银杏树作讲解,有信心吗?(生略显为难)没关系,讲解确实有些难度,不过老师可以告诉你一个做好“小讲解员”的秘诀——那就是用好标签和图片。你可以借助我们刚做的标签,也可以运用图片来讲解。(课件出示图片:一棵棵老银杏,一片片叶子,一颗颗白果。)同桌俩先互相练一练吧!(生练习2分钟)

生: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讲解员向振恬,我给大家介绍的活化石是银杏树。银杏树的别名叫白果树和公孙树。为什么叫它公孙树呢?因为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奶奶了,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它还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乱砍伐它哦!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全场响起掌声)

师:今天的作业是把“活化石”银杏树讲解给爸爸妈妈听,下节课我们再来讲解另外两种活化石。

【点评:张老师的“小小讲解员”以及布置“作业”的教学实践活动精心设计,聚焦的是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有机统整,使二年级学生切身体验到“学习有用”。“有用”这个外部动机必然点醒内部动机而共同发力——好好学习,从而有分享、有方法、有思考地学习。】

总评

一、精心设计,保证“目标—教学活动—目标”达成的一致性

张老师制定的四个教学目标十分精准,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以及让学生的经历体验都比较好地指向了目标达成。从学生全程表现看,目标达成度高,而且整个过程既充满挑战又不失活泼有趣。

二、把握课文特点,聚焦阅读能力

《活化石》是一篇说明性小品文,张老师依据课文特点把握住知识的正确科学性,又体现语言文字的活泼有趣,凭借课文这个例子培养阅读能力,如提取信息的能力、整合与理解信息的能力,还在学生已知已会的基础上顺势培养评价和欣赏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又较好地与朗读感受、想象表现等结合,使教学富有理性思考的深度又充满生动活泼的张力,创造性地统整学习阅读与学习表达,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0)

相关推荐

  • 《泉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并中受到熏陶感染 ...

  • 《树之歌》教案

    一. 导入(欣赏树的图片) 树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树呢?你知道关于他们的知识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识字 1. ...

  • 银杏的遐想……!

    11月16日,在深秋步入到了初冬的时节,我们一行六人相约在 韶关 市 南雄 帽子峰赏银杏--!         帽子峰是一个林场,因当地一座山峰象一顶帽子,故得名帽子峰.近几年由于生态旅游的兴起及农家 ...

  • 关于统编教材文体单元整本书阅读设计的思考

    本文字数:1904字 阅读时间:6分钟 关注整体,系统推进 --关于统编教材文体单元整本书阅读设计的思考 一.从单元整体入手,思考阅读古典名著的具体方法 古今小说的语言差异,为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带来了巨 ...

  • 我对阅读的一些思考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蒲公英&qu ...

  • 谈谈我几次转行的经历,和对深度阅读的一些思考。

    这几天深蓝君看到一篇文章,特别有感触,标题叫做:不要害怕深度阅读的苦,那是去看世界的路! 这个价值观我是非常认可的,这也是我这几年的一些感受.现在是一个快餐时代,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想快.在这种浮躁的情况 ...

  • 丁永健/关于推进河南全民阅读活动的思考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关于推进河南全民阅读活动的思考 中共河南省省直机关党校  丁永健 全民阅读| 书香河南 内容摘要  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河南省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有很大提升空,存在全面阅 ...

  • 从解读到解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总结(上篇:文本解读)

    本课包括上篇下篇两部分.此视频为上篇,重点讲解文学类文本解读从整体把握到局部研读的原理.要求与方法技巧,并以高考文本为例进行举例解释,最后让学生根据讲解的知识做一个文本解读实践.下篇承接上篇的文本解读 ...

  • (术10)精益书籍推荐阅读---《会思考的丰田现场》

    [日] 田中正知 机械工业出版社 1.作者简介 田中正知,1967年名古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计入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 在丰田的35年中,长期从事与制造有关的工作,并受到大野耐一等大师的指导. 19 ...

  • 学术荟萃|刘莹:与时俱进—聚焦心力衰竭诊治新思考

    刘 莹 大连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 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国人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规范防治心衰刻不容缓.虽然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地肆虐,各界同道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心力衰竭领域仍在不断突破进展,下面我们对 ...

  • 「名师指津」许锡良:经典阅读与独立思考

    谈及读书与思考之间的关系,德国思想家叔本华倒是有一个很好的论述值得参考.他说:"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 ...

  • 从读学写:小学阅读教学,要细读文本,以“怎样写”为重!

    一篇作文,就像一条河,它一定有源头,一定有主干与支流.搞清楚主干和支流,再恰当地种上花草树木,养上鱼虾蟹蚌,招来鸟叫虫鸣,建些亭台楼阁,便有了生态,风光无限,赏心悦目. 陆生作老师把新作<分析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