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生存调查:两次劫难,差点绝迹,被迫进口,颜色变复杂
麻雀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小鸟,它们处于食物链的底端,是游隼、喜鹊等的重要食物来源,正是由于麻雀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才使得食肉鸟类得到了繁衍的机会,可以说,麻雀虽然不起眼,但是却是食物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有统计数据显示,麻雀是游隼、红隼、猎鹰以及喜鹊等主要食物,占比达到60%以上,可见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它们供养着一大批肉食性的鸟类,是很多珍稀的飞禽的食物来源。
麻雀不单单是鸟类的关键一环,也是我们人类最亲近的伙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麻雀都是最常见的小鸟,也是最不怕人的小鸟,经常在我们两三米远的地方就会叽叽喳喳悠然自得的跳来跳去。很多人小时候被长辈所指引而认识的第一种鸟就是麻雀,它们虽然长相平凡,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不像燕子那样寓意着吉祥,也不像喜鹊那样代表着喜庆,但是它们却有着与我们人类最亲近的关系。
麻雀常年居住在我们屋前屋后的墙角缝隙里,属于留鸟,也就是不会迁徙,它们终生生活在一个地方,世世代代都陪伴着当地的人类,可以说就如同我们的老一辈一样留守着故土,我们年轻人可以远离他乡,而麻雀却是世代坚守,无论酷暑难耐还是腊月寒冬,麻雀都与我们的家乡老人一样,从来不离开自己的家。
因此,麻雀可以说是最与我们人类品性接近的鸟类了,它们弱小、平凡、了无生趣。但是它们却坚韧、执着、更接地气!为了生存,麻雀不得不适应四季分明的节气,在不同的日子里寻求不同的食物。春节,麻雀主要是以虫子、植物嫩芽等为食物;夏季,麻雀主要以虫子、植物果实等为食物;秋季,麻雀主要以植物种子或者粮食为食物;到了冬季,麻雀则主要依赖植物种子和人类的餐余垃圾为食物。为了生存,麻雀演化出了最相近于人类的生活方式。
然而,麻雀也是一种苦难深重的小动物,它们经历过两次大的磨难,这两次都造成了麻雀数量的锐减,甚至麻雀的种群习性、颜色等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第一次,上世纪中期灭四害中,麻雀被误伤!由于麻雀在秋季以粮食为食物,所以有科学家估算,一只麻雀一年可偷食五公斤粮食,这个数据在当时是引起震动的,因为当时经济上并不富裕,温饱问题属于头等大事,而当时麻雀数量有几十亿只,如此计算,麻雀食用的粮食数量确实很多。因此,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在连续几年的灭雀下,据统计,大约有接近二十亿只的麻雀被消灭,当时很多地方麻雀绝迹。
直到后来,科学研究发现,麻雀对于抑制农业生产中虫害的作用远大于其食用粮食的危害,而且很多麻雀以植物草种为食物,对麻雀食用粮食的判断并不准确,所以才停止消灭麻雀。然而,此时已经造成了麻雀数量的极大的减少,很多地区性中华麻雀几乎绝迹,综合下来,我中华麻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属于留鸟,世代居住在一个地区,不进行迁徙。
2、飞行耐力差,不能连续飞行超过十分钟,飞行时间久会引起心脏破裂而亡,飞行距离一般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以短距离飞行为主。
3、体型偏胖,头大尾短,叫声杂乱,羽毛凌乱缺乏光泽。
4、对人类警惕性差,对人类天生具有好感,通常在固定地点觅食。
5、群居性强,特别是夜间,有群体栖息特性。
由于本土麻雀数量锐减,加上麻雀不善于迁徙,短期内很难恢复数量,而治理农业害虫又迫切需要麻雀,所以,我国从当时的苏方西伯利亚进口了几百万只麻雀。苏方麻雀与我本土麻雀虽然从分类上是一样的,但是习性上却又巨大差异:
1、进口麻雀有迁徙特性,种群扩散速度快,很快就分散到全国。
2、耐力好,身体流线型更好,善于间歇性飞行。
3、羽毛光滑,头部较小,颜色也较为华丽。
4、警惕性高,通常不会亲近人类,如果被捕捉,有的会绝食。
5、春夏季节散居繁衍,秋冬季节群居。
进口麻雀后,本土麻雀与进口麻雀杂交,因而产生了很多异化的麻雀,比如花斑麻雀、白色麻雀、腹黑麻雀、纯麻雀、彩麻雀等很多种类,这在以前的麻雀身上是看不见的。
麻雀的第二次磨难是新世纪初期之前,农业发展带来的农药的大量使用,很多麻雀误食了喷洒农药的植物种子、草种或者虫子等而死亡,这在很多地区造成了麻雀的第二次数量锐减。
不过随着农药的使用量减少,麻雀的数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恢复,新世纪初期,麻雀则被列为了国家级的保护动物,如今,麻雀又成为了大街小巷数量最多的小鸟,不过,看着越来越多多样化的麻雀,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色彩斑斓的背后,曾经承担着什么样的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