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 秦大士故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中国伟大的讽刺文学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岁的吴敬梓离开故乡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随着接触面的广泛,进一步拓宽了吴敬梓的视野,吴敬梓看到:“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代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在历经世态炎凉、看透八股取士的腐朽性之后,吴敬梓以庄谐兼擅的妙笔,在南京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积十年之余,终于成书。

   吴敬梓故居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河交界处,毗邻古桃叶渡,名为秦淮水亭。因让位于桃叶渡建设,吴敬梓原故居迁居到秦淮河南岸东关头上。

重建的吴敬梓故居西门外有一组雕塑“绕城暖足”

  吴敬梓开始创作《儒林外史》时,已经穷困潦倒,全靠典当衣物、卖文和周遭的朋友接济为生。冬日天寒地冻,吴敬梓居住的屋中无火取暖,夜间写书寒气逼人,忍无可忍之时,他便邀约一些穷朋友,乘着月光绕城跑步取嗳,称之为'暖足”。他的好友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谓之暖足。”

重建的吴敬梓故居西门挂着“吴敬梓纪念馆”的牌子

进门来

   里面是一个很大的院落,里面草木茂盛,假山、小亭散布其中,小路婉转穿过。是一优雅之地。

   进去不远有一四方木亭,木亭上还有一副对联是:“亭枕碧流濯皓月,书抨时弊秉公心”。

继续往里走

角落的水井

在居住建筑前有看到一组雕像

这是我们上学时都学过的《儒林外史》里面“范进中举”中的故事

有关人员正在递送“捷报”,宣布范进靠中了举人。

范进喜极而疯

在房屋西边也有一组雕像

这是吴敬梓初到南京,在秦淮河上岸的情景。

  这是秦淮河一带大多数临水人家都有的台阶。以前陆上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南来北往的人们乘船而行,是最方便实惠的选择,临水的台阶方便上下船。

在河对岸看新吴敬梓故居的秦淮水亭(网络下载图片)

新吴敬梓故居围墙的大门(网络下载图片)

进去之后看见一典型江南老式院落

吴敬梓塑像在右边

   吴敬梓立像身穿长袍,体瘦面朗,仪态轩昂,右手按在平展于石面的书页之上,深邃的双目凝视着前方,表现出狷介豪放,不慕荣利的刚正气质。

纪念馆是一座四合院,大门楼楹联曰:寄情淮水非风月;愤世机锋乃仕林。

 

   楹联有曹福华先生撰,现在书法家陈中明先生书写。

门楣上书“秦淮水亭”

进入院落大门

院落内

正屋匾额“吴敬梓纪念馆”

 

    门前布置有两副楹联。其抱柱楹联:失意何妨千载笔;倾心自有一河风。

 正屋门楹联: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为康有为女弟子、大书法家、人文学者萧娴题写。

正屋内,好像是办公的地方。

   室内中堂。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安徽全椒人。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是我国伟大的讽刺文学家。


   1701年农历5月,作为长房长孙的吴敬梓出生在全椒县河湾街的遗园中。他自小聪明睿智,记忆力超凡,生性不善与同齡儿童嬉戏玩耍,他最喜爱的一事就是钻到后院的“赐书楼”中,徜徉在书海之中。这不但奠定保他丰富的常识涵养,还造就了他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他13岁时,长年有病的母亲早早过世。少年失慈母,对于幼小的吴敬梓来说,是带给他人生的生效苦难。第二年,父亲出仕任江苏赣榆县八品教谕。失去母亲的吴敬梓随父亲北上赣榆任所,并往复天赣榆和全椒两地。

   1723年,吴敬梓父亲在赣榆回来的第二年就在心情郁闷中撒手人寰。这使吴敬梓又遭受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苦难。这个襄水之畔的大宅第中,因他父亲的离去而把他过早地推上了“身独担”的境地。同年,他考取了秀才,在科举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1728年,在乡试预试的滁州考场上,他因讲了一些不合时宜的独到见解而遭受到主考官的“严加训斥”,这就更加深了他对科举弊端的反感和厌恶。这一事件,在性格高傲的吴敬梓一生中,被认为是永远抹不平的奇耻大辱,也中对他理想信念的一次重大伤害。

   1729年,29岁的吴敬梓爱妻陶氏病逝,使他再度遭遇到人生第三次重在苦难。几年后,他从失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迎娶了“高义”的儒医叶草窗之女为妻。但是面对无休无止的家族纷争和无情的遗产争夺,他感到不堪忍受。终于,他横下心来,在1733年早春的一个凌晨,带领叶氏和长子吴烺,从门前乘船移家到南京秦淮河畔居住,开始了他三十而立后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 

这组雕像应该是吴敬梓在南京与友人相聚的情景

因著作《文木山房集》而命名的文木亭

亭柱楹联:“桃叶渡边粗茶淡饮,东关头处作赋弄弦”。

   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岁的吴敬梓离开故乡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随着接触面的广泛,进一步拓宽了吴敬梓的视野,吴敬梓看到:“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代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在历经世态炎凉、看透八股取士的腐朽性之后,吴敬梓以庄谐兼擅的妙笔,在南京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积十年之余,终于成书。

   中年奋笔老益贫。移家南京后,出于对既往生活的反思,他写下了著名篇章《移家赋》,这是他充满深情的人生自传。从而,才能使我们后代对他和他的家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南京,他的名声和才学很快在文坛中得到了确认,他被推为“文坛祭酒”。约在四十岁左右,他参与了南京文人修建《秦伯祠》活动,为此,他最后将全椒的故居变卖以资修建。从此,他便很快落入到贫困境地。常常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度日。就在其贫病境遇中,他以约十年的时间创作了《儒林外史》。1754年,他携幼子去扬州。就在扬州,他的在京供职内阁中书的大儿子吴烺,有个同事新科进士王又曾,南下回乡路过扬州慕名前来拜访他。他们相会于王又曾的舟船中,相见恨晚,酒喝到半夜。当吴敬梓回到后土祠的寓所,当晚就因糖尿病并发脑溢血,救治不及而溘然去世。

——————————————————————

秦大士故居位于今长乐路57、59、61号。南京方志学家陈作霖先生在《东城志略》中载,武定桥东为堂子巷(堂子巷之东为大夫第),有明何文端公如宠赐第。如宠,相城人,崇祯时官至大学士。至国朝嘉庆时,秦大士归老后居之。现己修葺一新,成为秦大士纪念馆,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大士(1715~1777年)字鲁一,号涧泉,乾隆十七年(1752年)状元,官至侍讲学士,退官后,居此。其子秦承恩官至直隶总督,秦承业以帝傅之荣赠礼部尚书,故人呼其宅为“大夫第”。府第颇广,有数路多进,房屋众多,号称九十九间半。厅堂在前,楼宅居后,侧有花园,旁建书房,布局合理,错落有致。

    秦大士淡泊功名,乾隆三十三年服父丧便辞官,年仅53岁。此时仍住今南京中华路西侧之老宅。回南京7年后买下武定桥东明大学士何如宠旧宅,取欧阳修“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意,名其园曰“瞻园”。今为长乐路57、59、61号。这是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状元故居。

现存的西路建筑

西边门上有精美砖雕

    秦大士故居又名秦状元府,为“秦淮民居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清朝第43位状元秦大士的故宅。

秦大士故居正门,中路建筑。

“秦状元府”为现代书法家尉天池题写

秦大士故居大门的石鼓

进入天井中,中路有二进,大厅为建筑群中主体。

院落东侧

院落西侧

大门背面

    正厅“秋田堂”,面阔三间12米,进深8 米,高8.2米。大厅梁柱粗大,门窗隔扇雕花精美,具有明显清初建筑风格。

    秦大士自号秋田老人,所以其厅堂取名“秋田堂”,秦大士退任移居大夫第后,于园中种植柏、梓、桐、椐四木,取意“百子同居”,花园取名瞻园,世代书香相承。

    中堂的楹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为唐朝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句子。两边柱的楹联“明时刀尺君须用,幽处田园我有涯。”为唐朝杜牧《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中的句子。

厅堂内西侧

厅堂内东侧

厅堂南面的隔扇门

 

    厅堂内柱的楹联: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学者,颂其诗读其书友天下之士尚论古人。

    秦大士(1715至一1777年),清乾隆时状元。晚年兼喜绘事,尤善写竹,间作写意花卉,士气盎然。有蓬莱山樵集。卒年六十三。《墨香居画识、芝庭诗稿、画传编韵》人称秦大士的诗、书、画为三绝,中状元后更加精益求精,曾奉乾隆之命缮写《昭明文选》。清著名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清代书法家分为五品九等,秦大士被列入“能品”。在故居的西屋还保存着秦状元用正、草、隶、篆四体书写的碑刻,各俱形神,赏心悦目。大士晚年喜欢绘画,尤其善于写竹,有时作写意花卉,生气盎然,名重一时。

    秦大士其曾祖秦应瑚,明崇祯末年因兵乱自安徽太平携妻逃难至金陵,住在聚宝门内一条陋巷内,遂为江宁人。祖父秦邦灿,父亲秦有伦是太学生,为江宁县书吏,对子女要求相当严格,排行老二的秦大士,号涧泉,自幼就刻苦读书,10岁已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精通篆籀及诸行楷法,成为“神童”,求字者络绎不绝。

    秦大士与上元谈羽丰同登乾隆十三年(1748)乡试,十七年进京赶考成进士,廷试一甲第一,即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擢至侍讲学士。乾隆二十五年、二十八年任会试同考官,后来又担任景山官学总裁,辅授皇子书课最为勤慎。

    据南京文史专家陈作霖《城东志略》记载,秦大士故居建筑群原是明末崇祯皇帝赐给大学士当朝首辅何如宠的府邸,壮观气派,环绕着武定桥。后清兵入金陵,何家衰落。后在乾隆三十五年秦大士年老退任,时任陕西巡抚的大儿子秦承恩买下了何如宠故居,送与其父秦大士,称状元府。成为南京明清两代府第建筑的代表,世为罕见。原有九进外带书楼,楼字高挑开间阔大,南京长乐路59号的厅堂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民居厅堂,仅木柱直径就达40厘米,极为宏伟。因世事更替,现故居南京长乐路59号只剩下两进,南京长乐路61号还有备道。而其原位于秦状元巷的老宅改建成了秦家祠堂。

    整座建筑共五路九进,南到长乐路,北至钞库街,东达琵琶巷,西近武定桥,后花园便是现在有名的“曕园”。府第颇广,有数路多进,房屋众多,号称九十九间半。厅堂在前,楼宅居后,侧有花园,旁建书房,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现尚存建筑为三路十进,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但现在故居本身仅存两路三进。

    该故居后来一直是秦大士的后人居住,因年久失修,故居破损严重。2001年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搬迁40多家住户,对秦大士的故居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体整修,多方征集相关史料,专门辟为秦大士状元府展览馆,于 2007年6月28日对游人开放。

屋顶梁上的雕刻精美

正厅屏门后面是一幅漆画

秦淮民俗图

秋田堂背面

秋田堂后面的“东山楼”

“东山楼”,为旧时秦大士故居中的原名。

东山楼楼下的穿堂

东山楼楼下东侧的房间

风雅堂


是主人写字绘画的地方

东山楼楼下西侧的房间

会客厅 

是主人会客的地方

秋天堂中陈列很多秦大士书法碑刻,现在一一细看。
《魏周景式石门涧记》

    碑文:于时交徒三十馀人咸拂衣晨征悠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途竞进虽乘危履石并以所悦为安既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

    猿臂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藤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回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之形致可乐也

    碑文(好像是宋朝张载《西铭》中的文字):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

宋朝张载的《东铭》及欧阳修的《丰乐亭碑》  

    第一行碑文: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接上块碑宋朝张载《西铭》中的文字)

    第二行起,碑文:宋朝张载《东铭》: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乎声,见乎四支,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声,缪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欲他人己从,诬人也。或者以出于心者,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汝者。长傲且遂非,不知孰甚焉!
    伊川先生四箴::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视箴
    人有秉彝,本子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听箴
    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言箴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动箴


    《丰乐亭记》: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

    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
    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

欧阳修的《丰乐亭碑》结尾部分及卢龟蒙(字鲁望)的《蠹(dù)化》

    欧阳修的《丰乐亭碑》结尾部分: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卢龟蒙的《蠹化》:蠹(dù)化  陆鲁望   橘之蠹,大如小指,首负特角,身蹙蹙然,类蝤蛴而青。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人或枨触之,辄奋角而怒,气色桀骜。一旦视之,凝然弗食弗动;明日复往,则蜕为蝴蝶矣!力力拘拘,其翎未舒。襜黑韝苍,分朱间黄。腹填
    而椭,緌纤且长。如醉方寤,羸枝不扬。又明日往,则倚薄风露,攀缘草树,耸空翅轻,瞥然而去。或隐蕙隙,或留篁端,翩旋轩虚,飏曳纷拂,甚可爱也。须臾犯蝥网而胶之,引丝环缠,牢若桎梏。人虽甚怜,不可解而纵矣!噫!秀其外,类有文也;默其中,类有德也;

    卢龟蒙的《蠹化》后面部分:不朋而游,类洁也;无嗜而食,类廉也。向使前不知为橘之蠹,后不见触蝥之网,人谓之钧天帝居而来,今复还矣!天下,大橘也;名位,大羽化也;封略,大蕙篁也。苟灭德忘公,崇浮饰傲,荣其外而枯其内,害其本而窒其源,得不为大蝥网而胶之乎!观吾之《蠹化》者,可以惕惕。

    卢龟蒙的自遣诗:五年重别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更感卞峰颜色好,晓云才散便当门。阴洞曾为采药行,冷云凝绝烛微明。玉芝敲折琤然堕,合有真人上姓名。
    数尺游丝堕碧空,年年长是惹东风。争知天上无人住,亦有春愁鹤发翁。渊明不待公田熟,乘兴先秋解印归。我为余粮春未去,到头谁是复谁非?

(网络下载图片)
    《东坡遗韵》:载酒堂,苏长公寓儋耳游宴之地也。有堂三楹,祀公像于中。元廉访使伯琦周公隶书碑文一道列堂东隅,书法甚精。堂周遭有墙,相去百步有塘,宽百亩余,土水深
    浅异处,蒲菰芦苇之属最茂密。每春秋二祀,例率郡僚师儒会饮堂中,即渔此塘以为乐,名浊劳会,
    洛阳古帝都,其山川风气,清明盛丽,居之可乐。平川广衍,东西数
    百里,嵩山少室,天昙王屋,峦扉迤,四顾可挹。伊洛涧,流出平地,故其山川之胜,泉流之洁,虽其闾阎之人与其公侯共之。一亩之宫,上瞩青山,下听流水,奇花修竹,布列左右,而其贵家
    臣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
    道中云气自山中来,如群马奔突,以手掇开收其,云满笼中,归家,开而放之,变化挚去。
    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於四壁之间,无容隙也。
    元丰六年十二月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网络下载图片)

    《东坡遗韵》(接上块碑文):遂步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亦未睡,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在儋(dān)州时久旱无雨,阴翳
    未快,至上元夜,老书生数人相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游乎?”先生欣然徒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归录其事,为己卯夜书。
    东坡在昌化,尝负大瓢,行歌田亩间。所歌者,皆哨遍也。有老妇年七十云:“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矣。”里人因此呼此媪为春梦婆。一日被酒独行,遍至子云诸黎之舍,作诗云:‘符老风流可奈何,朱颜减尽鬓丝多。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
    王定国访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与颜长道携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来。坡时以事不得往,夜着
    羽衣,伫立在黄楼上,相视而笑,以为李太白死,世间无此乐三百余年矣。
    子瞻得西南夷人蛮布弓衣,其文织梅圣俞《春雪诗》,在集中绝非唱以其名重天下即

(网络下载图片)

    《东坡遗韵》:一篇一咏,传播外夷,异域之人贵重之如此。
    修水深山间有小溪,其渡曰‘来苏’。盖子由贬高安监酒而,东坡来访曾经其渡云。当时小人媒孽摧挫死地至于所经过
    而溪翁野叟亦反籍之以光荣,嗟乎人心之公不可泯,如此岂所谓石压笋斜出者耶。    东坡诗不可指摘轻议,辞源如长河大江,飘沙卷沫,枯槎束薪,兰舟绣鷁,皆随流矣。珍泉幽涧,澄
    泽灵沼,可爱可喜,无一点尘滓,只是体不似江河,
    陈传道尝于彭门壁间见书一联曰:‘鸠鸣午寂,双燕话春愁。’后以语东坡:‘世谓公作,然否?’坡笑曰:‘此唐人得意句,仆安能道此!’
    元符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坡公生日
    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俛鹊巢,酒酣,遂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一曲曰《鹤南飞》以
    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佳纸一幅曰: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许之。
    曰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

(网络下载图片)

    《东坡遗韵》(接上块碑文):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遂,可怜时复犯龟兹。
    韦苏州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坡用其韵,此绝唱不当和也。坡公《罗汉赞》云:“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又如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
    酒更重看。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此等句还许人再道否。
    坡少年有诗云,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晚谪惠州复有一联
    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余素不解棋,因独游庐山白寉,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从之戏,
    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诗曰:五老松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为棋者,户外屦二。不闻人声,但闻落子。小儿近道,剥啄信指。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子由作栖贤堂记,便如在堂中。见水石阴森,草木藤葛,仆当为书之。刻石堂上,且欲与庐山结缘。他日入山,不为生客也。靖节诗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非古之耦耕植杖者, 不能

(网络下载图片)

    《东坡遗韵》:为此语非之世农 亦不知此语之妙也。业初入庐山做一绝后又做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自昔怀清赏,神游窅蔼间。 如今不是梦,
    真个在庐山。是日有以陈全举《庐山记》见寄者,见其中有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僧求诗。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余庐山之诗,尽于此矣。
    乾隆己丑之春读坡 集 遇尤赏心者遂录于册 记得十九条 蓬莱山樵 秦大士复

《与吴三泉书》及《报陆长康》


秦大士中状元后立的圣旨碑

(0)

相关推荐

  • 古镇四杰 光耀千秋

    古镇四杰 光耀千秋天行健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河下镇,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所在.古镇穿越了千年历史,孕育过四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堪称豪杰,震古烁今,照耀未来.石碑碑文: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河下古 ...

  • 状元王十鹏故居

    状元王十鹏故居

  • 悦·见淮安|古镇情长

    河下古镇牌坊 河下寻梦 犹记得,春日迟迟,花开烂漫时,和风细雨燕归来.从御码头乘船,顺流而下,去老楚州.到河下登岸,古镇逛一圈,粉墙黛瓦青石板,小巷长长,庭院深深. 沈坤状元府后花园 沈坤状元府祠堂 ...

  • 安徽滁州全椒吴敬梓故居

    滁州全椒吴敬梓故居位于全椒县襄河镇河湾社区.与吴敬梓纪念馆隔河相望.吴敬梓,安徽全椒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曾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011年,全椒投资200 ...

  • 七绝《访吴敬梓故居有感》

    全椒吴敬梓故居一角 七绝 <访吴敬梓故居有感> 科举量才感道穷,读经八股为谁工? 儒林蹇步成先觉,一部奇书刺世风. 注:科举,一种源于隋唐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宋 刘过<寄程鹏飞 ...

  • 读红笔记|薛宝琴笔下“桃叶渡”今在吴敬梓故居

    薛宝琴笔下"桃叶渡"今在吴敬梓故居 张桂琴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薛宝琴<怀古绝句十首>其六: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 ...

  • 西北作家 || 全椒吴敬梓故居 (安徽 秦德著)

    全椒吴敬梓故居  作者供图 吴敬梓故居也称探花第,位于安徽省全椒县襄河镇河湾街,与新襄河北侧的吴敬梓纪念馆隔河相望. 吴敬梓故居建筑风格与苏州园林相似,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传统的院落式结构,走进其中如同 ...

  • 滁州全椒吴敬梓故居

    更新于 6小时前来自作品集风光(视 照)

  • 清朝历史人物——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儒林外史》的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54岁.幼即颖异,善记诵.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 ...

  • 【中华勤学故事】:07徐光启种棉花,08厉归真学画虎,09吴敬梓嘲傲儒生

    这部大型动画系列片以历代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为素材,选取了如<华佗学医>.<诸葛亮喂鸡>.<鲁班学艺>.<李白铁杵磨成针>.<王羲之吃墨>.& ...

  • 出身富贵又有才气的吴敬梓,中晚年怎就落得如此穷困潦倒?

     "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  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儒林外史>."   鲁迅    公元1701年,康熙40年,一代文学大家吴敬梓出生在安徽滁州全椒县探花府. ...

  •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主要内容--是我国清代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