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精华 之 俏色绝品

因为参加崔奇铭大师展览开幕式
来到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这是博物馆迁到新址后第一次来
自然要好好看看 结果 看激动了
<北京工美馆>中有个<珍宝馆>
里面每一件展品都是那么的亲切
有些虽然是头一次真正意义上见
但也是熟悉的陌生人 真的太熟了
最令我兴奋的 是北玉的那些宝贝
北京玉器厂出过许多的大师巨匠
更制作出太多的玉雕精品和珍品
如今 它们中的一部分被国家收藏
并且评为一级文物 真正成了国宝
最爱王仲元大师的那些俏色绝品
之前在图册上如痴如醉地看它们
如今就在眼前 可各角度细细欣赏
什么是因材施艺 什么叫巧夺天工
这就是 太美了

王仲元

1912---1994年,北京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擅长玉雕花卉闻名。他出身玉雕世家,从小随父学艺,并先后拜画家张兰亭、玉雕名师李汉臣为师,以创作翡翠作品“链瓶”、“龙瓶”、“龙戏珠”而崭露头角。他50年代创作的翡翠“三秋瓶”,70年代创作的翡翠“田园声色”花卉瓶和玛瑙“龙盘”、“虾盘”、“蟹盘”及玉石链条花卉瓶等,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堪称艺术精品。发挥了北京玉雕工艺“量料取材,因材施艺,俏色巧用”的特点,但不囿于陈规,以其深厚的绘画功底与娴熟的琢玉技巧相辅相成,使作品形成了构思巧妙、章法严谨、造型优美大方、俏色运用得当的独特艺术风格。王仲元除花卉外,还擅长各种题材和造型的玉器艺术创作,其中许多珍品为国家所收藏,永世流传。

玛瑙<龙盘>

王仲元大师曾经回忆:“说来话长,玛瑙组同志去东北采购,临回京时,收购站传达室老工人让把他多年乘凉坐的石头带走,要二百元钱,碍于情面,只得带回厂。谁知到厂后,一铊切开,露出中间是白砂心,经厂内各组设计师看过,都认为无使用价值,被判为'废料’。我看后觉得这块料的砂心与一般砂心不同,它没有糟性,质坚,又表明没有半点脏绺之处,细看砂心内部,隐约可见有条黑影。我猜想这块料中间必有异色核心状之物,其表皮也是黑中透亮,非一般石质,凭我多年经验,断定它能出好产品,当即对他们讲,这是一块罕见之宝。玛瑙组几个人都非常惊讶,别人都说是'废料’,您怎么说是难得之宝。我说:你们就听信吧!”切开玛瑙,黑皮有1寸厚,白矾石的砂心中间有一团黑糟,还环绕着曲折的蓝线,把中间那团黑糟去净后,露出了湛蓝,是一块黑、白、蓝的玛瑙。王仲元盯着玛瑙“相料”,看着想着,想着看着,恍惚间这块略呈圆形的料似乎旋转起来,眼前浮起一块“盘子”,黑色周边的盘中涌出水花,那曲折的蓝线蓦然腾起宛若一条苍龙...... 玛瑙《龙盘》的最突出特点是用料巧、用色俏、琢技精、题材妙,浑然天成。利用原料固有的黑色料皮做成盘子形状,白砂心的自然纹理做成水浪,蓝色的曲线做成苍龙。采用深浅琢手法,强调龙的四条腿爪之势。巧借白砂心似水波浪涌的自然纹理,完美地创造出海阔天空,白浪滔天,从中跃出青色的龙,逐波斗浪。真是:玉盘叠雪浪,青龙欲腾飞。

玛瑙<虾盘>

原材料是一块淡青色的玛瑙,但当中有一处呈赭红色,作者将整块玛瑙雕成一个淡青色的盘子,当中盛放着一只赭红色的大虾,造型独特,色彩协调,真可谓匠心独运。以白玛瑙雕成半透明的玉盘,沿盘边浅浮雕卷草纹。以驼黄色玛瑙雕成一只大虾,雕工精妙。虾体呈自然弯曲状,大虾头部、胸部、腿部的19对附肢及尾节、尾扇亦生动逼真。

作品由王仲元大师设计
其徒弟琢制 制作过程中
不小心将一根虾须琢断
后由大师修改设计思路
将断了的须雕刻进盘底
反而更加突出虾的主体

翡翠<三秋瓶>

作品取材于一块质地上乘的翡翠材料,原料重达15千克,白地,含硬绿、黄翡及藕粉色带黄皮。作者构思时,以农村秋收时的景象,多姿多彩的农作物为设计灵感。瓶身采用深浮雕镂空突显立体感;瓶盖采取镂空透雕法,使茎叶、豆角显得玲珑剔透,蝈蝈更显活灵活现,并充分利用了俏色,以俏取胜增强了真实感。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时,此作的稿样被放大成三米多高的大形图样,作为参加“国庆”游行队伍的献礼图样及工艺美术行业的标志。60年代,作品到日本各大城市巡回展出,标价50万元(非卖品)。在将要归国时,有人要求50万元购买这件作品。但中方认为该作为新中国杰出作品,属于国宝不能售出,仍运回祖国并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展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