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世人皆负我

写下这负能量满满的标题,我还是犹豫了一下,闭上眼睛想了想。

世人皆负我。

嗯,是的,这便是我看完电影《小丑》之后脑中的第一个想法。

电影《小丑》以同名DC漫画角色为基础,由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发行。本片的故事独立于DCEU之外,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讲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渐渐走向精神的崩溃,在哥谭市开始了疯狂的犯罪生涯,最终成为了蝙蝠侠的宿敌“小丑”的故事。

——豆瓣电影

“人们对精神病人最荒谬的要求……是要求他扮做正常人。”

当Arthur还没有成为“坏人小丑”的时候。

他讲话的声音绵软而带点气声,笑起来像个未经世事的羞涩小男孩,瘦骨伶仃,一无所长。想要做一名脱口秀演员,却一点也不好笑。接着各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兼职,独自照顾年迈无力的母亲。

是被风轻轻一吹,就可以吹散了的隐形人。

然而因为Arthur有脑部损伤,在紧张的时候,会无法控制地大笑起来,近乎窒息仍然难以停止。

不合时宜地大笑起来。在看见丑,看见恶,看见让人不适的事情时,不合时宜地大笑起来。

作为一个隐形人,却不合时宜地被看见时,会发生什么呢?

“你觉得很好笑吗?你这个废物!”

“来吧,告诉我你在笑什么!”

“哈,说不出来?那我的拳头是不是能让你想起来!”

在他能抖抖索索地掏出“脑部损伤”的小卡片之前,他早已被打翻在地,拳打脚踢。

然后在一瘸一拐地和老板报告这件事的时候,老板说:“Arthur你别在撒谎了,要不是你做错了什么,别人怎么会抢你的广告牌!”

我最大的过错,是因为我是我。

“我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存在。”

如果我是Arthur,我也会变成小丑的。

如果世人皆负我,我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

这样一个结论跳进我脑海的时候,有无数的问题也同步跳了出来:

是不是任何一个人,经历Arthur经历的这些事情,都会变成小丑呢?

恶人之所以成为恶人,有多少是因为自愿,有多少是因为必然呢?

为什么蝙蝠侠会成为蝙蝠侠?因为他从小被父母关爱,家庭幸福,尽管飞来横祸,他仍然相信着美好的一切,唯有那破坏了这一切的“小丑”是要复仇的对象。

为什么小丑成为了小丑呢?因为“从来没有任何好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

是命运决定了我是什么样的人?还是我的选择决定了我是什么样的人?

在命运的流星拳面前,个体真的有还手之力吗?

还有一个问题是,到第几个人负我的时候,会觉得世人皆负我呢?

大概是我爱的所有人都负了我的时候。

Arther成为小丑的那一刻,我几乎要为他流泪。他穿着鲜艳的衣服,扮上了小丑的妆容,想像着自己的华丽退场,在桥上跳起舞来。

那一刻,你清晰地看见他心里的美,他心里的温柔。

可是那些都无法落地了。

因为他爱的所有人都负了他,没有人能接住这一切了。所以那些都溢出去了,飘散走了。

我几乎是心有戚戚般的在想,啊,还是做一个博爱的人好啊。爱你的父母,爱你的恋人,爱你的朋友,爱你路过的人。

好像是因为我爱的你,我才更为稳定地存在了。

“只是我这么觉得吗?还是这个世界真的越来越疯狂?”

我很惊异于这部电影会在这么敏感时期的HK上映。还有一点庆幸,它没有在国内上映。

太容易引起暴动了。太……“价值观不正确”了。

以至于全程走出电影院的路上,我都保持着沉默,直到到了酒店,才和朋友讨论起观影体验。

前几天在上海,路过街边的丰巢快递柜,上面用黑色马克笔写满了恶意的谩骂, xxx你怎么不去死,等等等等。

不用我描述细节,各位读者应该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环境里的戾气。

这样的戾气,和电影最后众多小丑走向街头打砸抢之间,差的是一个事件的点燃?抑或只是一部电影的“灵感”?

朋友说: 我觉得你多虑了,其实这样的现象,更容易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中出现,现在大陆的现状还是相对平稳的。

我: 不,那是因为我们是既得利益者,经济下行不是一瞬间发生的,一定有人比我们更早感受到压迫,绝望,和暴起的理由。就好像近两年被讨论的,媒体应该有价值导向吗?那电影应该有价值导向吗?

朋友: 电影不是媒体,电影是艺术啊,艺术怎么能被价值导向束缚呢?

我: 坦白说,我第一次觉得很难回答这个问题。艺术应该是没有价值导向的……可仍然,受众如何理解艺术传达出来的信息,会导致怎样的反应?……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像前一阵有小孩模仿办公室小野的视频意外致死,视频是完全没有责任的吗?

朋友:你这样的忧虑,是不是太过傲慢了?为什么你看了电影,可以保持清醒,别人看了电影,就容易受到煽动?

我: 不不不,不是说我们的情绪更稳定,处理负面的能力更强,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暴起的立场罢了。

难道我们会创造出一种电影分级:受压迫者不得观看?负能量者需要在正能量者的陪伴指导下观看?

我也不知道是问题的答案更荒诞。

还是提出这个问题本身更荒诞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