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喝东北大白梨,感觉嗓子里挨了一闷棍
大白梨不是简单的饮料,从它出生那天起就和黑土地完成了捆绑,一起组合出某种东北生活的独特色调。
它可以完美隐藏于任何酒桌之上,总让人产生熟悉又陌生的视觉感受。
用不着别人劝,在街头看到小朋友都能抱着大绿棒子猛吸时,不少游客都再次确认了这里酒量上的传说。
第一次见到它的人常会惊叹于当地彪悍的民风,并且开始思考“千杯不倒”其实是种写实主义的修辞手法,不然怎么逛个夜市,周围都是人手一瓶边走边喝。
大白梨跟吸管是标配
我就曾在刚上大学时,认为一位哈尔滨室友每天酗酒,直到那天他给我喝了一口。
当时有种击喉感跟甜味携手击穿了扁桃体,所有的怀疑也被一起打碎,舌头都被冲麻了。
他说这一瓶就是兼顾形与神的终极汽水,喝起来可比喝酒痛快。
东北人民显然展现出了自己在融合方面的天赋,他们对不喝酒的人也同样充满关怀,只需要一瓶大白梨,任何人都能随时体验对瓶吹的快感。
“有次自驾出去玩,带了几瓶大白梨路上喝,当地交警同志以为我边开车边喝酒,说第一次见到这么嚣张的酒驾。”
不执着于精细的外观,把返璞归真的气质和甜蜜气泡一块灌装,山海关外的朴实都被浓缩在了眼前那个绿色玻璃瓶里。
有个辽宁的朋友说,这就是他小时候的饮料启蒙,因为那种甜太实在了,有时已经接近实体化,喝完一瓶大白梨还得再拿水漱漱口。
以至于到现在他也无法忘记那样甜蜜的感动,坚信里面添加的香精比酒精更上头。
作为在东北常年拥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饮料,大白梨曾给无数人带来味觉与嗅觉上的启发。
有人说它的口感始终与梨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又让人不自主联想到梨特有的清甜,也有人说感觉自己喝进去了一整根老冰棍,还附带了海量碳酸对舌头的冲击。
你甚至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与它相关的睡眠诀窍:“把大白梨放在床头柜上打开盖子,晚上睡觉会幻嗅一种特别香的蚊香味。”
过程虽然像是玄学,但结局又殊途同归,往往在尝试过之后,很多人都理解了这种特色大绿棒子的美妙。
当一天结束,整一瓶大白梨比二两白酒更能安抚胃部的亏空,没有酒局的火热,但会带来纯粹的松弛感。
“第一次喝的时候是去东北旅游,看周围桌上都有这个东西,还觉得可能是当地特色啤酒。”
“抱着寻宝心态点了一瓶,一口就被它顶懵,气都快从耳朵里喷出来了,当时的感觉就像本来要去淘金,结果不小心挖到了石油。”
在东北,饭桌上的绿瓶子不一定非得是啤酒,也可以是大白梨,这属于当地人民赋予它的特权。
它永远是东北菜的合法配偶,火锅能配它,烧烤能配它,麻辣拌炸串一样能配它,真正的狠人还拿它泡过米饭吃。
当然必须要泡东北大米
据说很多人去过一次东北,等回到家反而怀念上了这股香精味。
类似懒得跟你绕弯子的东北大哥,它的口感和名字一样直白,同时又会在成分表里明确告诉你,里面一点梨也没有。
民间品鉴名家将其看作冲突美学的典范,谜底跟谜面都摆在眼前,最终结果只有在你打嗝儿的时候才会完整呈现。
“尝试过白酒、红酒、香槟、果酒等等,感觉只要和酒沾边的都是苦涩辣,难以下咽,我认为最好喝的是微微冰镇后的大白梨。”
“要是酒都像它那样,我肯定是酒神。”
因此一直有人认为它是地方饮品的天花板,只凭简单的勾兑手艺就能割据一方。
但这仍只是它所蕴含的冲突感之一,要是你真的到了东北去买它,没准入口前就已经开始迷糊了。
比如有的版本瓶身上写的是青岛啤酒,牌子可能叫旺仔,贴纸又显示它确实是大白梨,然后一喝有股老冰棍的味。
世界仿佛都被它搞出了bug,一时间你很难判断自己喝进去的到底是什么。
堪称史上第一混乱饮品
这就像是胶东半岛与东北大地的一次实质性连接,在某种隐秘规律的加持下,青岛啤酒只要闯了关东,就有可能变成大白梨。
对此有经验的超市老板会告诉你,他也不知道下一瓶大白梨是拿什么瓶子装的,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雪花和百威,青岛属于最常见的那一类。
东北朋友说,大白梨是种品类,不单指某个品牌,生产商不同,但产品类似。
“其中不少厂家都是直接回收旧酒瓶,冲洗消毒循环利用,说是为了节约成本,顺便给环保出点力。”
他们应该比谁都懂怎么用旧瓶装新酒,毕竟最开始的时候,一瓶大白梨只卖五毛钱。
有媒体报道显示,这种汽水最早起源于哈尔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当地就出现了类似的梨味饮料。直到九十年代初,光华饮料厂更名为红玫瑰饮料厂,第一瓶大白梨才算是真正面世。
1994年它拿到了全国食品行业评比优秀奖,三年后又获得食品行业全国金奖。
图片来源:生活报
彼时已经是风光无限,一上市就打破桔子味汽水泛滥的局面,本地几乎所有其他厂家都跟着推出仿品,席卷了整个东北市场。
那时候桌上要是没有大白梨都不好意思请客,人们总结它的特征是“似梨又非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完全是梨味的话反而不对了。
图片来源:生活报
如今红玫瑰饮料厂早已被收购,但大白梨压根没见少。
它就像融入了当地人的DNA,可以合理出现在任何地方,哪怕是跑到了漠河,也能在小卖部里找到它的身影。
到2018年,东北地区至少还有三十多家厂商在生产大白梨
或者说大白梨本身更像是开启一些回忆的钥匙,见证了很多属于这里的时代记忆。
“当年夏天每次打完球就买一瓶,冰箱里刚拿出来瓶身上全是水,手一摸标签纸就掉了,喝了好多年我都没见过全新的没泡过水的大白梨标签长啥样。”
“我爸曾得到过大白梨智慧的真传,那时候刚有可乐,比别的饮料都贵,他就买大白梨给我灌在可乐瓶里,我在学校喝的时候,周围同学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经过三十年的变迁,大白梨瓶子上的贴纸变成了塑料,不会再被水泡烂,价格自然也是跟上了跨越式的发展速度。
一些厂家开始推出属于自己的原装瓶,除了让顾客不再依靠开瓶器,还体贴到把吸管都直接准备好了。
我有几个东北同学,有时会在群里为了大白梨的口味是否变化而相互争论,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但不管正方反方之间的战况有多激烈,都没耽误他们继续喝。
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喝进去的远不止是味道那么简单。
-
资料参考:
解密大白梨!哈尔滨老厂长讲述传奇汽水的前世今生——生活报
火爆哈市夜市的大白梨牌子竟有13个 卖得都挺火——黑龙江晨报
知乎,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