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定与亭旁起义的故事③
包定与亭旁起义的故事③
英勇就义,碧血洒芳草
李兆建/文
5月26日拂晓,亭旁农民武装高举红旗向亭旁进军。农民武装部队以红布为号,手持火药枪、土枪、手枪、大刀、长矛,沿途群众纷纷加入,队伍壮大到1000多人。当地土豪劣绅吓得仓皇逃窜,有的逃往临海,有的逃至宁海县城。农民武装部队迅速占领了亭旁。红军总指挥部设在包家村的包子聪家。
亭旁的城隍庙里人头攒聚,群情激昂。农民武装部队和群众上千人齐集城隍庙,包定上台宣布解散当地所有国民党反动机构,庄严宣告亭旁区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成立。第一面镰刀斧头大红旗在原国民党亭旁区分部门前冉冉升起。顿时,会场沸腾起来,口号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亭旁起义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被后人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
包定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后,宣布实行共产革命,没收地主土地,焚毁契据,开仓济贫。革命委员会发布文告,宣布逮捕反动豪绅,向地主派粮派捐,收缴枪支。接着,在亭旁街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整个亭旁街到处是鲜红的标语、传单,群众欢欣鼓舞,纷纷要求参加起义部队。
亭旁起义的枪声震惊了浙江全省,国民党浙江省主席何应钦急令省民政厅和省防军立即组织“围剿”亭旁红军。5月26日,国民党省防军驻海门的第五团和驻临海的国民党军集结在临海车口、东塍等地,准备进犯亭旁。驻宁海的省防军进入珠岙,向亭旁进发。驻海游的省防军郑俊彦连亦蠢蠢欲动,伺机进犯亭旁。亭旁红军处于三面夹击之中。
26日下午4时,亭旁革命委员会和红军指挥部获悉情报,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有计划地将部队撤至亭旁附近,待国民党军窜入亭旁时再包围反击。于是,包定指挥红军一面组织精干力量向南溪方向撤退,一面连夜派交通员分别去海游、珠岙方向联络,并通知各路起义部队就地疏散,待令行动。
在亭旁举行暴动的同时,宁海的桥头胡、梅林一带也组织了六七百人的农民武装,进行编队,发给臂章,买来20余条土枪、手枪,并派出交通员与亭旁联系。5月26日夜,珠岙等地获悉国民党武装要向亭旁进犯,珠岙、桑洲、前童,天台洪畴、欢岙,临海大田、两头门等地千余农民武装汇集到珠岙街,准备声援亭旁。27日夜,他们在珠岙叶家祠堂集会,一致推选中共珠岙区委负责人陈祥为珠岙路红军临时总司令。陈祥当即决定率部赴亭旁支援亭旁红军。就在将要出发之际,他们接到情报,得悉亭旁红军已经撤向山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县委决定珠岙路红军疏散待命,保存力量,党团骨干也分散隐蔽。
5月27日黎明,亭旁红军部队根据行动部署开始撤离亭旁。此时,驻海游的国民党省防军郑俊彦部率先进犯亭旁。他们慑于红军声威,不敢贸然进入。当得知红军已经撤离,才敢进村。这时,包定和杨成董还在包家村里,闻敌人已经进村,他们两人头戴笠帽,身穿蓑衣,肩背锄头,化装出村,与进村的敌军擦肩而过。
27日下午,向南溪方向撤退的亭旁红军在狮子岭与来犯敌军接火。红军战士因为枪劣弹少,且战且退。当红军退至虎陇头时,据险阻敌,伏击敌军。当国民党军进入红军射击范围时,指挥员一声令下,红军的土炮、长枪一齐开火,打得国民党军四处逃窜。此时,从临海方向的国民党省防军也已经扑来,红军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难以坚守。为了保存实力,红军指挥部决定将武装人员化整为零,疏散隐蔽,转入地下斗争。一部分人员由梅其彬率领转移到大尖山上,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一个月,最后也都转入地下斗争。亭旁起义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攻下失败。
国民党军占领亭旁后,对包家村等重点村庄挨家挨户搜索,凡是农会干部及起义领导同志的家,尽被敌人捣毁。各村土豪劣绅纷纷反攻倒算,白色恐怖笼罩亭旁。宁海中学被敌人封闭解散,宁海中学党支部的成员在艰危的情况下逃出宁海县城,各地的农会、工会、妇女会也都被迫解散。敌人以千元重金悬赏缉拿包定。
这时的包定,和宁海县委其他同志撤到珠岙。他决定在各地设立秘密联络点,待机重新起义。但是,这一设想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下难以实现。不久,包定奉命转任中共天台县委常委,负责农运工作。他化名袁应吉,改称是天台人。在天台县委领导下,发动和组织农民,进行减租、闹当、平粜等斗争。由于叛徒出卖,天台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包定在危难之际受命担任中共天台县委书记,陈祥担任天台共青团县委书记。他俩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在天台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有一天,包定路过赤城山顶,见晚霞满天,层林尽染,万山披红。他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诗,以抒发自己心中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赤城山上晚霞眠,落日余辉映碧天。荒村新犊哞坡上,孤树寒鸦噪涧边。灰黄衰柳临风抖,苍郁劲松迎雪坚。红旗插遍台山日,喜看万民忙分田。”
由于天台县的党组织创建较晚,工作经验不足,包定到天台后,和县委同志一起编印宣传材料,传授工作方法和开展革命斗争的经验,晚上深入到村里召集群众开会,宣传革命道理。包定和陈祥等同志一起,在天台坎顶、前洋潘、崔岙等地,恢复和发展党团组织,建立农会,并着手组建农民武装。
由于包定、陈祥他们一直在偏僻山区乡村活动,久未与上级组织取得联系,经过县委研究,决定直接去杭州找省委汇报请示。1928年3月28日,包定和陈祥出发到了嵊县,发出密信给浙江省委机关联系。3月31日,他们到达杭州后再次发信给省委机关,并在信中告知自己的联络住址。他们没有想到,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在2月已被国民党当局破坏。他们所发的信件均被国民党特务截获,信中暴露了他们在杭州的居住地点。国民党军警包围了他们在杭州武林路的住所。包定和陈祥同时被捕,被关押在杭州浙江陆军监狱。
包定和陈祥在狱中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拒不吐露党的机密。在敌人设立的法庭上,包定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与反动法官展开针锋相对斗争。他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但视死如归。他在最后一封家书中写道:“我在外面不易回家照顾孩子们,这是你们所明白的,盼教孩子们踏着父亲的足迹,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1930年6月22日,包定在杭州松木场英勇就义,时年29岁。牺牲前,他慷慨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碧血洒芳草,正气壮山河,笑看刀光闪,高唱《国际歌》。”
包定和他的同志们所领导和发动的浙东亭旁起义,是党领导农民运动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的一次伟大实践。亭旁起义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并创建了红军,在短时期组织发动了周边几个县数千农民武装,控制了几个区的局势,其声势和规模在浙江全省都是空前的。1928年6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亭旁游击战争的指示》,高度肯定了这次暴动。《指示》指出:“这次亭旁党部能够利用农民生活最痛苦的时候(青黄不接的时候),发动当地农民平粜、抗捐、抗麦租及加资斗争,并且根据当时群众斗争要求与情绪,聚集农民武装用游击斗争的方式去求群众斗争的扩大与发展,中央认为是必要而且正确的策略。”
包定和他的同志们所领导和发动的浙东亭旁起义,将永载革命的史册并煜煜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