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故事 | 号:是压抑时的大声呼号,也是悲痛时的边哭边说
早晨送孩子上学,在巷口便听见有小姑娘凄厉的哭声。心中不由得一怔,这会是谁家的孩子,哭得如此伤心。
循着声音望过去,在校门的墙角下,一个皮肤白皙、梳着马尾的大眼睛女孩,正泣不可仰地蹲在地上。女孩的妈妈站在孩子身边,看着她,任由她发泄心中的不愉悦。
儿子望着我问:“妈妈,小朋友哭得这么伤心,是出了什么事情呢?”我耸肩摊手道:“我也不知道,但一定是非常伤心的事情吧。”
离开的时候,我忍不住多看了小女孩一眼,心中却多了不少的羡慕之情。随着自己年龄老大,我竟然慢慢发现,自己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号啕大哭了,伤心的时候也只能是向隅而泣了。
今天,我们便来讲讲“号啕”的“号”字。
“丂”是什么呢?许慎在《说文解字·丂部》说:“丂,气欲舒出。”
《诗经·魏风》中有一首《硕鼠》,诗歌直把奴隶主比作贪得无厌的大老鼠,奴隶们对他们是深恶痛绝,幻想着终有一天能够离开压迫得他们喘不过气的奴隶主,前往那没有剥削的美好国度。诗歌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在诗歌的最后一章,奴隶们更是大声呼号着:“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此处的“谁之永号”的“号”便是本义——呼号。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有《颜氏家训》一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家训类著作,其中内容涉及教子弟如何立身、齐家、交友、处世、教子、治家、文学等诸多方面。其中有一篇名曰《风操》,结合传统礼节与社会实际,讲士大夫如何保持风度节操的内容。颜之推讲到人离世之后,葬礼的一些风俗习惯时说:礼制中把边哭边哀诉称之为号,这样,哭时是可以有言辞的。江南地区的人在居丧痛哭的时候,经常会夹杂着哀诉的语言。这便是:“礼以哭有言者为号”。
老子,道家创始人,讲究一切当顺应自然。老子认为人的生死是自然之理,不可妄求、强求,否则便是违背自然之理。因而,老子在他活着的时候曾告诫弟子们自己死后,不吊唁,不号哭,只行观化之礼。
《庄子·养生主》中讲述了老子离世时的场景,他的学生们遵守老师的遗言,不哭不号。但是,这时却来了一个秦国的隐士,他公然违背了老子的遗教,既吊且号,而且还号了三遍,号完之后,便掉头走了。
老子的学生们追上去责问他为何违背老师的遗言,要如此吊丧。这人便说:“我是看到有人哭号以为他们也是本教派的,所以陪他们哭吊,从众罢了。你们追问我,我才明白错了。你们老师来,是时代的需要;他去,是顺从自然的规律。对时代、对自然,心安理得的人,对生命的欢乐,对死亡的悲哀,不会悬挂心头。生死不再悬挂心头绳结就解开了,古人称之为自然的悬解。”
庄子写到这里,便说:“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这里的“号”便是哭丧时哀痛着边哭边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