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一心想做“丁克”的前夫,想生孩子却生不出的时候,终于怂了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论语》:“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引申来讲,不管是不是有道德的人,都不会孤单,身边都会有同道中人,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经常说人是群居动物,但“群居”二字只是相对而言,不管是有德之人还是无德之人,几乎都不可能时刻在一起,每个人真正和他人在一起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哪怕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比较现实意义的“群居”,是婚姻和家庭,这个层面的群居比其他关系的群居时间跨度更长,也正因如此,要求也相应更高,如果两个人不是一路人,是没办法长时间在一起生活的。
道理虽然很简单,但很多人喜欢拖泥带水,最开始与人相处的时候,不去判断彼此是否是一路人,直到后来彼此因为不和翻脸了,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彼此不是一路人。这看似是一种常态,实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我们为什么不能从一开始就去判断呢?
下面这个女人也曾有过这方面的经历,我们来听听她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以后,出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跟被人谈起我的前夫时,我可以说我那一心想做“丁克”的前夫,想生孩子却生不出的时候,终于怂了。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我说他怂了带有吐槽的成分,带有平衡自己心理的成分,实则我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也不好过。
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合拍,我们在生孩子的问题上持相反意见,但是却没有分开,各执一词,彼此都想说服对方,都认为自己的坚持是对的,却没有想过长期坚持下去,如果双方一直无法达成一致,到头来两个人都会有损失。
我自认为只要结了婚,没有人会不要孩子,结果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依然没有看到希望,意识到自己年纪大了,再拖下去就真的有可能生不出孩子了,我开始慌了。而此时的他,像是没事人一样继续他的丁克之旅,我没办法,只好选择离开。
虽然离开也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我内心始终不平衡,始终无法接受他不在乎我的感受,内心深处始终有报复的心理。后来我的生活虽然恢复正常了,但我依然想知道他到最后会落得个什么样的下场。
听人说他再婚娶了个同样想做丁克的女人,他们俩的关系跟我们俩之前的关系相反,日子过到一半,他突然想要孩子了,但是对方却不想,如此又拖了几年,到头来依然没有孩子。再次离婚以后,他娶了个带着孩子的女人,落得个替别人养孩子的下场。
我说不出那是什么感觉,只觉得他兜了个大圈子,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过正常的生活,结婚生子,怎么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好歹只是有些愤懑,而他,更多的是失望吧!』
02
《千与千寻》中有句话说:“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方向正确”四个字,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下自己所坚守的方向是否正确,虽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是相对的对错之分是有的。
包括前文中提到的“有德和无德”,以及前面那对夫妻关于是否要孩子的意愿,结合现实和理想,结合群体和个体,都可以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方向,这需要有一个确定的过程,如果不花时间去确定,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即便身边有跟你一路的人,你的坚持也未必正确。
大到人生是如此,小到爱情婚姻都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图省事,因为不管是一个人生活,还是两个人结合,事情摆在眼前了,是用来解决的,而不是用来绕过或无视的。该用心的时候图省事,之后的路不会因此顺利,反而会因此变得更加崎岖。
03
在生活中优柔寡断的人,是胆怯软弱的人,虽然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胆怯和软弱,但事实就是,该让自己强大的时候你不够强大,该让自己自信满满的时候你没有自信,总是没有安全感,遇到问题了不去解决而是拖着,这就可以定义为胆怯和软弱。
有的人会不负责任地将胆怯和软弱归咎于“天生”,其实这只是一个逃避问题的借口。没有天生胆怯和软弱的人,都是在后天的生活中由小及大慢慢养成的坏毛病,一次遇到问题选择逃避,之后就有可能不断逃避,次数多了,也就形成胆怯的思维模式了。
前文中那个女人从一开始就知道感情有问题,但是却一直拖着,寄希望于未来的变化,这就是一种逃避问题的做法,就是一种胆怯的表现,没能做到直面问题,她缺失的是信心,缺失的是安全感和自律,要不然也不会被忧虑所困扰。
《羊皮卷》中说:“战胜胆怯的秘诀是让内心充满信念、信心以及安全感,它们会帮你驱赶所有的怀疑和不自信。”简单来说就是,多自律,少忧虑,只有坚持自律,要求自己做对的事,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做能够不让自己忧虑的事,才会越来越顺。
以下几个规则是培养信心的具体方法,如果你没用过的话,不妨用一下,不管是避免胆怯还是战胜胆怯,都不会有坏处:想象一个胜利画面,将它牢牢固定在脑海里;当消极念头溜进你的脑子里时,不要怕,唤起开心的记忆赶走它就行;要记住,困难是用来克服的,不要用害怕的念头将它们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