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背后的这场立国之战!永远铭记这群最可爱的人!
战争史诗《长津湖》终于上映了,不管是否带孩子看,也建议大家把抗美援朝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在享受着这场70多年前、数十万志愿军在异国他乡、冰天雪地、浴血奋战的胜利果实。
没有它,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大国崛起。
这群最可爱的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时,新中国才成立不久。
时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的宋时轮将军,多年后回忆起那场战争,仍然泪流满面,“其艰苦程度超过长征”。
是怎样的经历让身经百战的将军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论国力,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是8700多万吨,而中国的钢产量只有60万吨,美国是中国的140多倍。
论装备,是“小米加步枪”和“世界最强武器和后勤保障”的巨大代际差。
以长津湖战役,中美两军王牌——志愿军第9兵团VS美陆战一师的装备对比,感受一下。网友们直呼:地狱式开局!令人窒息的绝望!
长津湖,位于狼林山脉的东侧,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常年冰封积雪、人迹罕至。周围地形多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那一年朝鲜半岛遭遇五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11月,长津湖地区的气温已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拿枪时手都会粘在枪上。据参加战争的志愿军回忆,“当时枪就像磁铁一样粘手,有的战士手上的皮都被粘掉了”。
被冻成“冰雕”
还始终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提到“长津湖战役”,就不得不提壮烈的“冰雕连”。
3个连的战士,穿着单薄的棉衣,潜伏在零下四十度的雪野,被冻成了冰雕,真的太惨烈了。
有人问:“为什么没有给战士们配备高寒地区的冬装?”不是我们不想,是敌人根本不给你时间。入朝前,第9兵团一直在南方厉兵秣马,备战解放台湾。
随着朝鲜局势紧张,作为主力精锐部队,第9兵团临危受命,紧急开赴朝鲜。
他们从南方乘火车北上,原计划在沈阳换装,结果火车到了山海关,便接到了“紧急入朝”的命令,换装计划只能到朝鲜再说了。可见战局是多么紧张。
当9兵团经过沈阳站的时候,东北军副司令员贺晋年看到战士们的衣着后大惊失色。
这群南方战士,穿着单薄的棉衣,脚上是胶底解放鞋。
贺晋年急得直拍大腿“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能把你们冻死”。
贺晋年紧急把库存的5万件日军棉大衣、棉鞋拿出来,东北边防军的官兵们纷纷脱下身上的棉衣,往火车上扔给9兵团。
可是火车停靠时间太短了,近三分之二的战士穿着单薄的衣裤进入了朝鲜。
进入朝鲜最苦寒的长津湖,他们遭遇的是几十年一遇的零下40℃极寒。战士们头上裹着毛巾,身上裹着毛毯,忍受着饥寒,在半人高的皑皑雪野中奋力前进。
吃的是冻得如石块一样的煮土豆,战士们放到怀里,用体温暖一暖,软化一层啃一层。
饶是这样,为了不暴露行踪,他们也不生火取暖,没有一口温热的食物,没有一口热水,完全是靠铁的意志在坚守。
美军侦察机,压根没有在白雪茫茫的高原,发现中国大军团的运动轨迹。
在如此悬殊的装备对比下,第九兵团硬是一举歼灭了美国最精锐的北极熊团,这也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唯一一次整建制歼灭美军一个团的战役。
美国人想不通,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南逃的美军看到了终生难忘的一幕: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军事
01:50
他们不禁惊叹: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组成这支军队的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西方国家不知道,自己面前的这支队伍,早就跟100年前的不一样了。
在上海籍战士宋阿毛手里,发现的一首绝笔诗可以回答美国人的疑问: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他们不知道,这支中国军队,身上带着解放战争的硝烟,在各种地狱式开局的战争中,一次次绝地反击,已经淬炼成蓝星最强轻步兵。
他们不知道,这支队伍对和平是多么渴望,绝不允许祖国人民再陷入战争的泥潭,他们要让中国的孩子们生活在和平的阳光下。
这支“拿着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让骄傲的联合国军大跌眼镜:他们气势如虹,40天收复平壤,70天打下汉城。
经过五大战役,这支中国军队硬是把武装到牙齿的核武器超级大国,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打到了谈判桌前。最终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经此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谁敢再说中华没有血性!来朝鲜战场看看,就会懂遍地英雄!
他的胸膛让机枪失了声
他烈火焚身一动不动
弥留之际不住北望
在血泊里不甘地问
“我们做到了吗”
“我们做到了吧”
“他们看到了吧”
“是吧?”
你们都做到了
我们都看到了
也从没忘记过
谢谢!
你们看到了么
你们为新中国:
赢得了几十年和平安宁的建设环境
夺回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得到了苏联全力支持的中国工业化建设
拿到了工业化门票
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插上了翅膀
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
那场酷寒后
他的手脚再没温暖过
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周全弟,当年宁愿冻死也坚决不撤退。
他回忆,当时战士们穿着薄棉衣、单鞋、单帽,冻得实在受不了,就找个茶缸把雪化一化,把海椒磨一磨撒到雪水里,每人喝上一口,算是取暖。
当冲锋号吹响时,周全弟发现自己的手脚失去知觉、站不起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围战友发起冲锋。“再后来就眼前一黑,啥也不晓得了……”由于长时间潜伏在冰天雪地里,周全弟的双手双脚已经腐烂。他只能截肢,否则性命难保。但周全弟说,最遗憾的还是那晚没能爬起来,跟战友们一起冲锋杀敌。
如今,周全弟自己穿衣、吃饭,有时还自己摇三轮车出去。
他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即使没有双手,依然用断臂写字。他写下“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场景,感动了无数网友。
00:15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
后辈就不用打了……
“有的战士脚冻肿了,干脆脱了鞋,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跑。有的战士又冷又饿,只能抓把雪往肚子里咽。我自己的十个脚趾头就是在那场战役中冻没的。”回忆起长津湖战役,出生于1919年的王德云仍记忆犹新。
志愿军战士王德云。沈建云 摄
王德云是浙江省长湖监狱离休干部,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三等甲级伤残军人。
当年,朝鲜战场的条件异常艰苦,从20度的江南来到零下40度的朝鲜,对于穿着单衣紧急入朝的南方战士来说,寒冷比敌人的子弹更可怕。
一天傍晚,志愿军对美军发起了冲锋,因为天气太过寒冷,很多战士身体被冻僵,腿部无法弯曲,冲锋起来非常僵硬。美军机枪声响起,他们成排成排倒下,但后面的战士却不断地向前、向前......
“那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经常是一起吃了这一顿,下一顿又换了另外一批人,很多战士一上战场就再也没有回来。”
王德云说,虽然他在长津湖战场上成了伤残,但是和永远长眠在朝鲜的战友相比,能幸存至今,看到今日之中国,已非常幸运。
志愿军战士吴茂和。金正琦 摄
长津湖地区有一座公路桥,是志愿军人员、物资运输的生命线,也是美军重点轰炸目标。浙江省金华监狱离休干部吴茂和所在部队的任务就是誓死保卫公路桥。
今年已101岁的吴茂和印象最深的是1950年12月4日的一场战斗。天刚拂晓,监视哨报告,5架敌机正向公路桥袭来。时任志愿军第20军高炮营副排长的吴茂和迅速指挥战友进入炮位,组织防空火力。
很快敌机就俯冲下来,炸弹像雨点般落下,机枪扫射把地上打得哗哗响。“炮位上的观测员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依然坚守在观测位上,很久后他跟我说'排长,我看不见了,快找人替我。’随后,一下子倒在我的肩上。”回忆起当时情景,吴茂和难掩激动。
就在此时他才发现观测员腹背早已被鲜血染红,已经停止了呼吸。“我顾不上悲伤,接过他手中的测远机,指引炮手跟踪射击,一直打到敌机拖着黑烟向东南方向逃窜。”
战斗胜利后,吴茂和把3名牺牲的战友掩埋在附近的山坡上。“抬头望去,一片一片的坟头,有名字的很少,很多都是无名烈士,他们都长眠在了朝鲜。”说起这些,吴茂和湿了眼眶:“无名英雄,四字重千钧啊!”
志愿军战士阎福斌。王晓晨 摄
朝鲜战场上,除了冲锋一线战士们的浴血奋战,后勤保障工作同样危险重重。
1950年10月至12月期间,浙江省南湖监狱离休干部阎福斌担任志愿军第20军文化教员,在长津湖战役中负责运送伤员和后勤保障工作。
“那时朝鲜正值寒冬,地面结上了厚厚的冰,流出的鼻涕都会瞬间结成冰溜子,行走十分困难,甚至坐在地上会打滑。”这样的环境下,阎福斌为战友们运送食物补给时,只能匍匐前行。
因为物资贫乏,土豆成了战场上的珍贵食物。但极端的低温使土豆被冻得很僵硬,宛如一块块坚硬的石头。“为了让战士们吃上暖和的食物,一位叫王法礼的班长将土豆一个一个放在自己的胸口焐热。”这样的战友情,一辈子刻在了阎福斌脑海里。
他们的坚守换来了今天的一切。正如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句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
如今
孩子问
他们都老了么
他们在哪里呀
他们没有老去
他们大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
他们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那里
我们身在你所期望的幸福里
来源:江苏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