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劝退35岁以上员工:舒适圈让35 的人丢失价值、丧失活力
华为和百度以后,腾讯也已经开始劝退35岁以上员工了?
你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焦虑吗?或者说你已经过了这个焦虑的阶段?35岁已经被视为再无价值,那我们如何在退休之前再坚持至少15年然后才安心养老?
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一般高发在39~50岁,在40~65岁之间的男性身上,还被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
从广义上来讲,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外有老板、里有老娘,知识储备丰富,职业生涯已到顶峰,而身体的老化以及外界年轻势力,更让这部分人群在原有生活习惯和工作模式中无法适应,出现身体和心理的问题,俗称中年焦虑。
中年焦虑的主要表现为自卑,紧张,易怒,自我怀疑,部分在中年危机中无法及时得到缓解和指导的中年人,甚至还会出现病态特征,影响日常生活及周围人。
也许你会说,为什么职业生涯和心智成熟度方面都在人生顶峰的35+员工不受大厂待见,成为HR心目中“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丧失活力,不能创新,精力不足”这些固有的35+标签是怎么样被贴上这群在职场摸爬滚打,为公司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了十几年的中年骨干们身上的?
我们可以做如下解剖。
35+员工做事方式和思维模式在多年的经验中早已形成体系,很难去学习一套新的知识体系和工作流程,更不用说打破自己原先的思维壁垒进行自我升级迭代。
当今的互联网最活跃积极的用户为90后甚至00后,这群人的思维天马行空甚至不成逻辑。而有经验的大哥们不太愿意屈尊听比自己低一辈的人描绘所谓不太现实的蓝图进行改变,而这恰好是互联网公司最害怕的不能创新。
35+员工基本都是各自家庭中的核心人物,容易受到长辈,晚辈,伴侣各方面的影响,无法全部身心交付工作,毫无顾虑地为公司“抛头颅,洒热血”,做事容易谨慎。
他们也不太愿意耗费太多精力在公司中进行社交,也就是上班想着下班,到点马上下班,在工作生活合二为一的互联网式社交方式的今天不太合群,俗称“丧失活力”。
35+员工受到家庭的羁绊,比如老人需要照顾,小孩尚未自理,伴侣在也进入更年期时表现出不适和焦虑,导致这部分人群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家庭维系。
他们无法适应996甚至更高强度的工作,而稳定,舒适,简单更成为这部分人员在进行职业生涯第二次选择中考虑的因素,这才有了“精力不足”的评价。
我们再来谈到舒适圈。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
舒适圈也就是舒适区,在这个圈里面,有我们已经经营了好久的关系网,有我们在多次失败中找到最优的工作流程,有我们最喜欢最擅长的思维定势。
内心安定踏实,身体极为习惯,所谓舒适。对于35+员工来说这是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人生道路的最优途径。
正是这种完美,挡住了看向更广泛领域的视角,而究其根本,来自于人的潜能在正常情况下只开发了很小一部分,也是我们熟悉的冰山理论。
而这部分未开发的潜能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周围人的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但绝大多数身心俱疲的35+员工因为害怕失败不愿意尝试。因为这就意味着,之前的苦难,又得重新再走一遍。
老鹰在翱翔天空之前,需要面对被摔死的恐惧。毛毛虫在破茧成蝶的一瞬间,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岁月赋予了35+人群成熟的心智和丰富的知识,但各方面的羁绊已经不允许35+人继续在过去的辉煌中沾沾自喜和在未知的世界未知的领域指点江山。
35+,其实已经无路可退。
是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迎接社会的挑战和时代的冲击,还是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答案显而易见。
面对被优化和即将被优化?你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一、认清自己优势和劣势,寻求第二优势以及发展综合能力。
做财务的人是不是可以考虑接触法务,做销售的人是不是可以学习经济学知识。擅长数字的是否可以学习公文写作,不善言谈的人是否可以努力接触不同人群。
我们熟悉的木桶理论中决定蓄水量的不在于最高那块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板。我们在寻求亮点并加以提升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思考其他不太熟悉的领域。
学习别的东西并不意味需要彻底地转行,而是可以以更全面地角度看待事物的运行方式,这样在与别人进行协调或者沟通的时候才更有理有据,思路清晰,也容易获得支持和得到想要的结果。
年轻人之所以有冲劲有干劲,就是因为这部分人群对生活充满新鲜感,也愿意去学习因为一切都未成定式。重新以年轻人的角度尽心学习思考,多抓住机遇进行自我升值,是35+人群需要考虑的。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多去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多去学习不同的知识,说不定会有更多的灵感。
就拿互联网行业来说,做技术的其实对产品需求的理解更为直接也更为具体因为所有的功能都将通过代码实现,做产品的其实比做市场的更能懂得用户感受因为产品自身的属性和定位都是由产品经理自己摸索,做市场的比做财务的对成本控制和盈利模式更有想法。
因为无数次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让营销人员有更加清晰的框架,做财务的其实比运营更了解公司的运营,报表体现了公司从大到小从上到下各功能部门各具体事项的运作执行情况,因而真实反映了公司的运营情况。
立足一点用发散的思维把本功能认识的区域扩展,这也不失为一种极其好用的方法。
二、及时调整心态,平衡各方面人际关系。
家庭羁绊其实是中年人的劣势也是优势,因为一个人的幸福可以两个人分享,一个人的苦痛可以来个个人的分担。1+1其实大于2。
而35+后面的支持者,可能不仅仅只有1,还会有2甚至更多。学习心理知识,听取多方面建议,人际关系其实是最影响人的情绪。
不健康的人际关系网很多时候都成为了压死中年顶梁柱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有了最开始小编说的外有老板,家有老娘,老板说工作不上心,老娘说长辈不关心,老婆说家庭不投入。
其实换一种思维,可以变成需要老板支持,需要父母理解,需要伴侣认同。
多花时间沟通,多花时间经营,让周围关系更加稳定形成强大支撑,也可以让更多积极情绪进入生活,形成良性循环。
三、加强锻炼,发展兴趣爱好和压力释放方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大的身体注定不能在社会的洪流中乘风破浪。
多进行体育活动,比如跑步,打球,让气血通畅,精神爽朗,你会发现思路更加清晰,多巴胺作用会让大脑更加愉悦,工作更为轻松,而轻盈的身形更会给别人良好的印象,从而提高职业自信。
在社畜文化盛行的今天,顺从地工作,无目标地工作,无感情地生活已经成为不少职场人士的写照。有兴趣爱好不一定可以升官加薪,但有兴趣爱好一定可以活得更开心。
现代职场总是充满了压力,而长期高压情况下容易让人有心脏病、高血压的风险。而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还会导致心理亚健康,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
心理健康对于35+人群尤为重要,所以发展一到两个除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并能持之以恒可以提升生活幸福感,保持工作活力。我们熟悉的企业家很多都是运动达人,比如爬珠峰的王石,跑马拉松的潘石屹。
你不努力,没人替你坚强。有大批的前浪,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越来越勇敢、越来越年轻的新兴力量将会占领各项工作各个领域。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所有领域的公司都在进行革新和改进,连卖包卖出一栋楼的爱马仕都开始卖口罩,你还在对仅有的工作机会挑挑拣拣,衡量是否合适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别人不相信你,而是你自己不相信你自己。
人生不设限,管它35+还是53+,只要努力,照样风生水起。
- The End -
作者 | Bear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Winnicott, D. W. (1953).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 A study of 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4, 89–97.
[2]La Guardia, J. G. (2009). Developing who I am: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pproach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healthy identitie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4(2), 90-104.
[3] Prochaska, J.O., DiClemente, C.C., & Norcross, J.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to the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 11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