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读后感摘抄
《开端》是一本由祈祷君 / 悦读纪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端》读后感(一):开端
直观感受来说,看过的同类型的小说太多了,这一本只能说不好不坏,并没有太出彩,正常小说的套路,故事的地点发生在一辆辆公交车上,以及在这辆车上男女主人公不断的重复死亡,最终解题的关键还是在公交车里的凶手身上,有一些套路挺老套的,听说电视版编剧和小说作者是同一人,希望稍微改编一下,希望会好看
《开端》读后感(二):自留
我完全是因为白敬亭要演了所以才提前看的。书分为两个故事,都是不断循环同一天,莫比乌斯环类型的故事,寻找突破这一天的桎梏往前走的办法。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寻找公交车爆炸案的真相的,是整本书的主体故事。从人物设计的角度来说,两个主人公性格还是比较模式化,比较扁平,没有什么特殊魅力的。这样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这个故事场景虽然很不普通但是限定范围比较小,不需要特定的能力和知识就可以解决。所以读者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寻找线索和方法上,主人公改成第一人称的“我”也没有任何问题。
总体而言还是好看的,如果想看点可以快速看完的轻松的读物,这个可以一看。
《开端》读后感(三):对《开端》影视化的一些担心
听闻《开端》电视剧杀青了,于是又看了一遍。看小说的时候就觉得它很适合影视化。篇幅不长,情节紧凑刺激,同时还聚焦了好几个社会热点。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无限流小说。
虽然是无限流,但却不是爽文。
《开端》的两位主角,是普通人,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一个女大学生,一个瘦弱程序员,智商并不过人,武力值可以说是没有,一开始的心理素质也就那样。作者从头到尾都没有给过他们金手指和好运气,可能一个稍微机灵一些,一个思考问题更理性严谨一些,但同时也有着莽撞和体力差等致命的弱点。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靠一次次的试错找寻真相,每错一次的代价就是承受一次死亡的痛苦。比如被炸死,被刀子捅死,被割喉……
这些痛苦,他们承受了近二十次。
而他们本可以选择下车,即使第二天还是会重新循环,可至少不用经历死亡的恐惧。
他们是有许多弱点的普通人,也是勇敢有担当的英雄。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同意“女主是圣母(贬义)”这个观点。
圣母这个词的原意就不是贬义,真正的圣母救人,靠的是牺牲自己而不是靠牺牲别人。
想着至少救一个也好,将男主拉下车导致对方也陷入循环,她会愧疚地说出“因为对你的负罪感,我甚至不敢再拉任何人下车。”
因为凶手对她曾经的善意,她想找出他行凶的原因,而这个原因最后也成为了全车人得救,停止循环的最大突破口。
女主也曾不理解,为什么老天选择了既不聪明也不够理性的自己来陷入循环,找出真相。
也许因为,虽然莽撞冲动,但能及时自省改正;虽然感性大于理性,但勇敢正直不放弃。
这是一个你能明显看到她在成长进步的角色,而这成长,是她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
我佩服作者,在厌女风气盛行的当下,没有选择随波逐流,将女主设定成冷酷自私等很多读者喜欢的样子。
所以,我有些担心,改编成电视剧后,这个角色能否像小说里那样完整地呈现。
会不会出于制造剧情冲突的需要,或者为了增加讨论度,对其弱化甚至丑化呢?
毕竟正午虽然拍了很多好剧,可也不是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至于观众的反馈,相比之下反而不太担心,因为小说一路看下来,成长的不止是角色,还有读者。看着评论区从一开始的怪女主莽撞怨男主没用,吐槽他们的计划不靠谱,到后来紧张地为他们加油,到真相揭开后反思自己在现实中是否也曾武断片面地用键盘伤害过别人。
《开端》里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看似很难接近实际刚刚救助完一只流浪猫的冷面小哥;比起死更怕穷忠厚老实的底层劳动者;为了避免更大伤亡选择已己身堵炸弹的警察;为了找到被网暴的女儿悲惨死亡的真相选择报复社会的夫妇;同样陷入循环但是始终不改善良本心最后抱得女朋友和大奖归的快递员;开始反省不该被舆论利用伤害无辜之人的网友……
这个故事,始于现实,终于理想。
我喜欢这个故事,或许是因为,我也想生活在一个善良不是缺点,努力终得回报的世界。
《开端》读后感(四):未来还在,希望也还在
我是小白粉,在微博道听途说小白可能会演这本书的改编,于是跑来花了一晚上一口气看完了。和这本书的缘分,始于小白,而后陷于题材,忠于情节,最后看完大结局的时候,我已经忘了小白是谁,我又是为何去点开的第一章,我只知道李诗情和肖鹤云(男女主)最得朕心!
这部脑洞很大的小说不是现实主义题材,故事发生的得比较玄幻。男女主莫名掉入时间循环里出不去,只能一头雾水地破解出根本无从谈起的真相,尝试逃出循环。
整个故事情节一直在不断反复:车向前开,不可避免地爆炸,死亡,复活回到原点。每次复活虽然可以重置上一轮肉体上受到的伤害,但身体的元气会随着死亡次数的累积越来越虚弱,每次复活醒来之后都需要用到比上一次更长的时间来恢复。这样窒息的空间,看不到未来的恐惧,以及被命运裹挟却无能为力的反抗,让主角一次又一次绝望。而且还无法解脱,因为时间循环里,没有死亡的概念,就像一个圆,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似乎是永无止境的魔咒,一次又一次的击垮着李诗情和肖鹤云。两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因为阴差阳错的一辆巴士,共同经历从迷糊,到恐惧,到慌不择路,然后开始学会冷静,吸取经验,努力改变,接着失败,气馁,又振作,再失败,产生分歧,分道扬镳,再到统一坚定信念,亲密无间,再鼓足勇气面对努力但失败的无尽循环,最终云开见月明实现成长和蜕变。
看完之后,我想作者也许正是想用这样最荒诞、最窒息、最负能量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一些积极的价值:
比如遇事别逃避。
又比如在爱自己的同时,也能尝试有一颗关怀他人的心,说不定兜兜转转,害人终害己,帮人也终帮己呢。
又或者在我们认为世界冷冰冰的时候,哪怕这个社会确实真的很冷冰冰,我们可不可以相信,总有那么一点零零散散的好人好事、暖意善意是存在着的;我们可不可以相信,有些人没有选择站出来好事,但他们也不会做坏事,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在这个社会里有着他们放不下的牵挂,有着他们经历不完的酸甜苦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朴素的愿望值得被理解,大家都在这个社会上无声的悲苦浮沉。
书里比较打动我的一个情节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中,女主和男主产生了观念分歧:女主放不下一车人的性命想要找出真正导致巴士爆炸的原因,男主并不想参与选择自我保全离开。但女主显示了充分的理解: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强迫,更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强迫去道德绑架。
这里引用文中女主母亲的观点来解释: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勉强的,当对方不再留恋的时候,你也不必勉强,好聚好散,给自己留点最后的体面,女人最重要的品质是自尊。”
她说,“不能因为对方是男人就觉得什么事都该让着你,配合你,因为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对方也不愿意。如果你依赖惯了,你就会失去自立的能力,那就是把所有筹码放在别人手里,别人随时可以洗牌重来。”
她还说,“好的关系,是两个人在这段关系里都在变得越来越好,如果你发现其中有一个人在痛苦,或是有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差,那就说明这个关系出现了问题,你要反省。如果不是你的问题,那这段关系就到了可以结束的时候了。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使你不想结束,时间也会让它结束的。”
虽然她的妈妈说的是该如何自尊自爱的和男人谈恋爱,但李诗情一直觉得妈妈的这些话,放在正常的人际交往里,也是一样的道理。毕竟恋爱也属于“人际交往”中的一种。
不过让我最感动的情节是,巴士上因为一千块的酬劳答应帮助男女主,共同制服凶手的那个中年健壮大哥。他独自在城市打拼,以供女儿高昂的学费。大哥刚刚失去便宜的住所,今晚预计将要露宿街头,行李包里简陋,但仍愿意拿出一包自己上次去吃饭省下的一包纸帮助女主。在被许诺一千块,生计问题被解决之后,毅然选择帮助男女主。他觉得男主体格弱,自己肯定要多担待些,真出事了,也不能让孩子们去豁出命。最终成功制服凶手,大哥捏着一千块,才后知后觉地觉得自己有些辛酸。真正让我落泪的是大哥的人生态度:钱已经稳了,也留了命去花了,有了这一千块,他可以买辆二手电瓶车,也可以选择租个小房子,不管怎么说,未来还在,希望也还在。
最后,在共同和男女主经历了这一段离奇的故事后,我想用结局中男女主角的对话和大家共勉:
虽然他们看似已经逃脱了循环带来的阴影,但他们心里都知道,循环已经给他们造成了太大的伤害,这种伤害绝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脱离的。
而现在,他们该学会的,是回归正常的生活。
“不管现实如何,只要我们还活着,还在生活,身边的一切都没变,就够了!”
李诗情被小哥喝得一愣,也渐渐回过神来。
“是,你说的没错……”
她重新打起精神,深吸口气。
“生活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