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35岁以上被辞退的员工都去哪儿了?过来人:去了4个地方

这是“错觉”,也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现象。我曾经也有这种“错觉”,比如,我在上下班高峰期去挤地铁,发现35岁以上的人比较少,尤其是我加班到晚九点以后,地铁上基本见不到中老年人。当我到公司后,发现35岁以上的人占大多数,35岁以下的年轻人反而比较少。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过来人告诉你,这个现象说明了四个问题:一是行业问题,二是坐标问题,三是层次问题,四是视野问题。

第一,这是行业问题。

题主可能所处的是互联网、服务、外贸、销售、培训、中介等行业,这几类行业的特点就是年轻化。比如,互联网大厂的35岁“被淘汰”现象,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招聘年龄卡在25岁,房产中介群体都是一些小年轻,销售人员也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培训行业更是年轻人为主。但是在传统行业,比如,生产、制造、工程、物流、运输、医疗、大学教育、科研等领域,35岁以上的人员占比是比较高的,有些领域平均年龄超过40岁。

第二,这是坐标问题。

北京上下班高峰期挤地铁,你会发现乌央乌央的都是年轻人;你到北京的985、三里屯、中关村、西二旗、望京等地区,满街都是年轻人。但是,你到一些传统企业的总部,除了服务生,你很少看见年轻人。你看电视里的大会,哪有小伙子小姑娘坐在那里啊。所以,题主满眼看到的都是年轻人,主要是你去的坐标属于年轻人的天下。

第三,这是层次问题。

比如,我们公司是一家传统企业,平均年龄超过了40岁,机关人员平均年龄超过了45岁,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整个体系内基本都是这样,要不怎么开始大力推进年轻化呢?但是,在普通的一线岗位上,年轻人占大多数。所以,题主满眼看到的都是年轻人,主要是你看到的都是一线基础岗位,35岁以上的人升到管理岗位了,跟你接触少了,在你周围都是年轻的一线岗位人员。比如,你在车间里工作,干活的都是年轻人,中年人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呢。

第四,这是视野问题。

题主可能比较年轻,又处于年轻人多的行业,坐标也位于年轻区域,所以,眼里都是年轻人,很少看见中年人。那么,35岁以上的中年人哪里去了呢?如果在行业内部,你放大你的视野,你会看到35岁以上的人可能升职到了管理层,升迁到了机关部门,离开了年轻人聚集的一线岗位。如果在行业外部,你会发现35岁离开年轻化的岗位后,比如,程序员35岁以上转型,服务员35岁以上重新就业,等等。

总体来说,35岁以上的人主要有四个去向:一是通过升职,进入了管理层,脱离了年轻人集中的一线岗位;二是转型到平均年龄比较大的行业,比如,服务员转行从事保洁、保安、收银等工作;三是从农村到城里的年轻打工族,年龄大了,干不动了,很多人就回到家乡,做点自己的事情;四是年龄大了,就转型去创业、做生意、当自由职业者。总之,35岁以上的人,依然在职场上拼搏,依然在负重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