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宏生命日记(287):穿越虫洞,乘坐那艘叫高考的宇宙飞船

胡子宏生命日记(287)

穿越虫洞,乘坐那艘叫高考的宇宙飞船

(一)

昨天,我推出了《胡子宏生命日记(286) 我家孩子读童话,他家孩子讲二战》,文章的立意,就是指出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落差,警醒一些家长,加强孩子的阅读引导。

实际上,我没有好意思说,普通农村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比北京更差之甚远。

我大学毕业27年,我一直在奋斗,但是较之同学中的成功者,那种差距,简直令人心灰意冷。财力、教育资源之间的落差,导致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也不同。

我家孩子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在同学们的孩子们之间,算是学业有成的。可是,北京同学的孩子,直接就奔向国外。这种差距,令人叹为观止。

我的文章后面有一些留言,我读了觉得很有意思。个别县城的家长说,他从小给孩子网上买书,图书馆借书已经成习惯,通过网络,他还认识北京上海等地的家长,他们指导他如何给孩子选英文读物和动画片、电影,感觉孩子思维拓宽了。

实际上,县城的家长还是悟不透自己跟大城市那些精英家庭的区别:一是自身素质的差距,导致对孩子成长的目标不同;二是财力差距,对孩子才艺的培养力度不同;三是自身能力对孩子成长提供的环境不同。

(二)

我得病前,某天上午刚上班,北京的朋友在QQ上招呼,她发来了北京市西城区初三一模的作文题目,让我分析一下。作文题目有两个,一个是《值得》,一个是《另一条路》。这两篇作文,并不是很奇特。本地学生写起来,未必不能得心应手。

但是,另我惊诧的是作文以外的内容。一个是试卷中的小作文。题目是,让学生在博物馆、艺术馆、名人故居、文化遗迹的第二课堂的留言簿上写留言。

扪心自问,我家孩子在初中毕业前,基本上没有光临过所谓的第二课堂。即便是我自己,多年来闭门造车,又去过多少次博物馆那样的第二课堂呢?

还有一篇小作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小确幸”。什么是“小确幸”呢?那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个单词。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小确幸”一词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是稍纵即逝的美好,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小确幸的感觉在于小,每一枚小确幸持续的时间3秒至一整天不等。

北京的朋友告诉我,某天晚上,她家和朋友家的俩初三学生,对我编写的《260篇范文迎中考》进行了评议,我选取的作文范文只能在结构和构思上令孩子们有所裨益,但是那些题材,读了第一段,就知道跟北京孩子根本不是一个世界。

我骤然警醒了一下,是,我选的作文,都是网络上和我的学生们的优秀范文,像下岗、学习压力、家庭矛盾、乡下劳作......这类的素材,在北京的很多孩子看来,跟他们的生活基本不搭。而涉及到苦难、挫折的题材,跟他们基本上就是两个世界。

瞧,这就是乡下孩子与北京孩子的差距。作为小城市的家长,还可以对孩子提供些许第二课堂的条件,可是县城里呢,乡下呢,哪里有什么第二课堂呢。这样感叹着,我内心一阵怅然。

(三)

2014年的资料数据显示,北京7万多考生,河北40多万考生,但是,清北和人大的录取量,却有惊人的差异。在北京考生中,190人里,就能有一个北大,河北省大约得3500多人才出一个北大。

2014年,北京考生383人就有一个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河北省4546个考生出一个人大。照这个比例,其实北京孩子上211大学,基本在班里占个中游就OK了。河北省的考生呢,必须是班级的前十名才成。

如此看来,北京的孩子升学压力小多了,河北的考生压力则大多了。其实不然,北京的孩子压力实际上比河北的孩子大得多。即便是190人竞争一个北大名额,对于北京那些高素质的学生而言,也是要“刺刀见红”的。

河北省的多数家长,只满足孩子读个211以上的大学就很兴高采烈了,能有几个人做清北的梦呢?更何况,“乡下”的父母,有几个像北京人那样对孩子的投入那么多?

朋友告诉我:“当你研究你的所谓刻苦学习理论的时候,我们北京的家长也没闲着,我周围随便一个家长,拿出来理论知识都比你丰厚,对孩子的付出也足够多。”

她举例说,有一个爸爸,在孩子出生后,就把陪伴教育发挥到淋漓尽致,尽心尽力陪着孩子读书、上辅导班、做题,可谓寸步不离。

当我们孩子在中学希望冲出河北的时候,北京的很多孩子成功地冲出中国。朋友告诉我,他们想让孩子去留学,就要研究各种留学政策、制度、机构、平台等,从美国的大学和招生流程开始,再甄别国内各种留学机构和平台,比我老胡研究北京的几个大学,难度大几倍。

(四)

2014年9月,我把孩子送到人大就读,北京的同学聚会给我们全家接风,在场的7个同学,6个同学的孩子出国留学。在北京,那些60后的家长,多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的高考制度改革,考取了北京的大学,然后留京成家立业。经过二三十年的打拼,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财力,供自己孩子留学海外。

当我们的社会阶层日益固化的时候,一线城市的家长们无疑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改革开放后,新生代北京人成功地把“土著”北京人赶到了郊外。这批后天北京人更加争强好胜,更加牛逼,更加有优越感。他们逐渐走上富裕阶层,他们的孩子仅靠父辈的积蓄,就足以使得他们在前半生不用打拼。

我们乡下的孩子呢,即便是成功地进入北京,即便是名校毕业,依然是打工仔。北京同龄人的父母留下的房子,就足够京外的孩子拼搏到中年。

也许你会说,北京有什么好呢?在我们乡下,也有夕阳日出,也有小桥流水人家,在哪里生活都是一辈子啊。

我在想,在浩瀚的宇宙里,一个人的存在,实在是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一个孩子的降临世间而言,他用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呢?如果总是在一个村里、一个小城市窝憋着,那这个美好的世界对他来说,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为什么不去一个国家的都市去混混?为什么不到世界上氧气最多的地方去混混?为什么不到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去混混?即便没有实现,也必须有这个美好的梦想啊。

我在上面,写了这么多北京孩子的优越,我最想说的是,乡下的孩子依然不能丧失信心,因为有高考。

除了高考,还要很多时代给予的机会。譬如,雄安新区在未来数年,会给无数个河北乡下的孩子,创造阶层逆袭的机会。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我们被北京人甩开了很远,也许这是一两代人的差距,也许是千百万资产的距离,也许是素质上的距离,但对我们的孩子而言,这种距离,就像科幻电影中的虫洞,乘坐那艘叫高考的宇宙飞船才能冲过去。即便是冲过虫洞,还要寻找到有适宜生存条件的星球。

这一切的动力,就是刻苦学习。要记住,当年那些成功地进入北京的学生们,也是苦读之后留京的。

上面这些话,是我写给儿子看的。我不知道,有多少博友,愿意给自己的孩子看。

特别推荐

胡老师编写的“刻苦学习”“小升初作文”“中考范文”系列

胡子宏生命日记(286) 我家孩子读童话,他家孩子讲二战

胡子宏生命日记(285):揭穿素质教育的画皮

胡子宏生命日记(284) 趁着孩子未长大,好好温情地陪他

胡子宏生命日记(283):你是我青春的再版

胡子宏生命日记(277) 最美四月芳菲艳,十里桃花赏残红

胡子宏,供职于河北邢台市文联,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河北作家协会会员,20多年来,在全国400多家报刊发表20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作品有8篇次入选大中学课本、阅读教材。2016年7月罹患鼻咽癌,恢复中。

胡老师编写的励志和作文范文参考书,目前热销中。购书者可加胡老师个人微信号13831979088,加好友时请务必说明来意。请参阅(点击):胡老师编写的“刻苦学习”“小升初作文”“中考范文”系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