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练习作文,语文书能这么玩,你知道吗
课文这么玩,作文小菜一碟
文/陆生作
《少年作家》杂志执行主编
《博学少年·历史揭秘》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
有人很懒,脖子上挂一个饼子,只咬低头那一口,然后喊:我饿,我饿。
有时,懒也碰得上好事:一懒妇不洗锅。某夜家里遭贼,锅被偷了。仔细一看,锅还在,偷去的是锅上的结痂。
所以,懒不懒,有好有坏,你自己选。
本文谈怎么玩课文,指向写作的玩,玩出花样来,玩出效果来。
目录
一、缩写
二、扩写
三、译写
四、续写
五、换文体写
六、换视角写
七、找触发点写
八、结构写
九、“集写”
十、其他
结束
(等看完,再加群)
正文
一、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略)
二、扩写
课文《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当。
这段话写暴雨、山洪,进行扩写,是可以写成一篇作文的。
(略)
三、译写
学了古文《拔苗助长》后,能不能丰富下译文,写一篇记叙文?能!(略)
四、续写
课文《凡卡》续写。
课文《穷人》续写。(略)
五、换文体写
◆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剧本:
时间:清明时节
地点:路上
场景:雨纷纷
人物:行人、牧童
对话:
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记叙文:(略)
◆现代诗:(略)
◆流行歌词:(略)
◆其他……
详见链接:陆生作:“群文写作”的几种操作类型
六、换视角写
课文《桃花源记》,在掌握内容之后,换一个视角去叙述。比如:渔人的视角、村民的视角、村长的视角、太守的视角、刘子骥的视角、船的视角……视角不同,了解内容多少不同,作文就不同。在掌握内容之后,再写作文,已经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只要好好练“怎么写”。
欣赏一篇,以村民视角写成的作文。
桃花源记
文/许左(杭州学军小学六年级学生)
从小时候起,长辈就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孩子们,我们的祖先是先秦子民,为了躲避当时的战乱逃到这里,躲进了桃花源。如果有一日,有外人来此,要好好招待,向他们问问时事,但我们,永远别走出桃花林。”
我们世代居住于此,这里有美景,有良田,有佳酿……我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文诺,我去桃林采些桃花,回来酿酒喝。”
“好的,注意安全。”
我走出茅草屋,走出敞开着的栅栏,敲开了邻居家门:“元明呀,借我只竹筐,过些日子还你。”
“好嘞!”一个高大的汉子推开门。
我接过筐子,向桃林走去。
秋季的桃林依旧落英缤纷,芳草鲜美,中间没有任何杂树,轻风徐来,桃花飘落,芳香沁人心脾。这景色自古稀见,但桃花源里的人早已司空见惯。
“哗啦——哗啦——”岸边传来一阵桨声。我急忙躲到树后,从花间缝隙里探去。斗笠、蓑衣,一个打扮得怪模怪样的男人。我仔细瞅瞅……这人,不认识呀。
我揣起竹筐就跑。
跑到桃林尽头,爬上山,从口入,由于太狭窄,我又跑得急,差点绊一跤。
终于跑回村子了。“有外人来了!”我告诉妻,不免有些激动。采来的那一筐桃花,因为颠簸,撒了一半多,鞋子也沾满了稀泥。
我和妻走出去,那渔人已被村民围住。我们也走上前,问长又问短。
他告诉我们,现在早就不是秦朝了,已经是晋朝了。
我们把他带去村长家,端出桃花酒,捧上炖土鸡,设宴款待他。村里好久都没这么热闹了,大家齐聚在村长家,高兴得一夜无眠。
接下来几天,我们挨家挨户请渔人吃饭,听他讲外面的故事。
第五天一早,他要走了,说船还停靠在岸边,怕被水冲走了。村长交待他:“这里茅檐小屋,穷乡僻壤,不足为外人道。”他却像没听到似的,转身匆匆离去。
村长向我点头。我会意,悄悄跟出去。
渔人沿途作满了标记。
“唉,人心叵测,果真不假。”
我报告了村长。他带着我们清理标记,有的去掉,有的指向西的让它指向北……
一晃五十年过去了,我老了,再没见外人来过。我像我的长辈那样,晒着太阳,给孩子们讲故事:“我们的祖先是先秦子民,为了躲避当时的战乱逃到这里,躲进了桃花源。如果有一日,有外人来此,要好好招待,向他们问问时事,但我们,永远别走出桃花林。”
七、找触发点写
我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选了五句话出来,可以根据它们展开想象、分别写出一个微童话。
例1.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例文:那是一个冷得发抖下雪天。我被坏巫师施了魔法,变成了一个小男孩,被迫去偷东西。这并不是我想做的,我虽是老鼠,但有一颗善良的心。
一直挨到晚上七点,天黑了,雪更大了,倘若我再不行动,就会变成一辈子的小偷。我迫于无奈,最后,选择了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她过马路时被一辆横冲直撞的马车吓得跑掉了大拖鞋,我趁机捡走了一只。
第二天,等魔法消失后,我回去打算把鞋还给她,可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只大拖鞋,我一直保存着,即使搬了很多次家,也不舍得丢掉它。我把它当摇篮,孩子入睡之前,我总会给他们讲摇篮的故事。(文/贵州晴雯)
这个故事很短,它有《老鼠嫁女》《灰姑娘》的因子,且跟《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是有关系的。也可跳出原文,就从“拖鞋—摇篮”这个比喻入手,也能出故事,这叫“金蝉脱壳”!
下面还有四句,你来试试?
2.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3.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
5.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找触发点写,关键在于从课文中找到那些有感觉、有故事的字、词、句,比如:曹文轩写《火印》就触发于萧红短篇小说《旷野的呼喊》里的一段话。写作的触发点,像空中一粒微尘,能凝聚水汽,成雨滴,挂枝头,颗颗见月明。
八、结构写
比如,在学了一篇课文后,从课文中总结出了一个结构:1.给主人公设定目标——2.为目标努力——3.出现波折、解决——4.结局。
以此结构而写的例文:
从前,有一颗种子,它想要长成一棵大树,结出很多果实,可以给人们吃。这是它的任务。
到了春天,它发芽了。它努力的长高,根向下长,枝条向高处长。过了几个月,它是根碰到了一块小石头,它就把根往两边长。它的叶子上有很多小虫子在咬,小树很难受,几只小鸟飞过来,小树说:“你们能帮我吃掉虫子吗?虫子这样咬,我很难受。”小鸟说:“没问题。”过了几天,叶子上一只虫子都看不见了。过了几周,来了几个小孩,把树枝砍了。小树的根,长的有点深了,树叶和树枝长得很多了,吸收的养分很多,长得也很快。过了几个月,砍的地方就长好了。
到了第二年,它已经长得很大了,树上有一个鸟窝,有几只小鸟,所以,大树再也不怕虫子了。它的根长得很深,根很多,不怕有小石头。树枝砍了也不怕,不久就长出来了。到了秋天,树枝上长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文/卜凡 三年级 )
按结构去写作文,并没有命题,但能让学生快速成文,且有波折,好看。具体参看链接:陆生作:妙招!让小学生快速成文
再给一个套路:1.读课文——2.总结模式——3.按模式填内容——4.学生口述、老师追问——5.动笔写——6.可以适当评改
九、“集写”
这是一件有难度的事。
◆字帖常见集字帖,比如用王羲之的字写李白的诗,其实这样的字帖是没气韵的。
◆从集字,我们可以理解“集句诗”,比如,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四记载: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
本来是王籍的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但王安石取“鸟鸣山更幽”对“风定花犹落”,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好极了。
◆那“集写作文”是不是也行呢?最近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曹亚瑟:女人的酒窝里住着一对小爱神》,文中对话均取自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庸见词典》。曹老师告诉我,瓦尔特·本雅明生前就想写一部全由引文组成的著作。看来想这么干的人不少呀,但这绝非易事,背后得多大的能耐呀?!
尽管很难,但也值得一试。发动全班学生,用集体的力量,从不同的课文里挑出句子来,凑一篇出来,哪怕是很短的一篇。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非常熟悉文本,而且真的凑出一篇作文来,那多有意思呀!
十、其他
你说还有什么“写”?
结束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学生接触最多的书,就是课本了。怎么用好课本中的课文,对提高写作有直接帮助。
我上述种种,都是可操作的。
指导学生写作之难,不在于老师能教学生多少方法技巧,而是难在于:当学生讲出一个想法或犯下一个错误时,老师怎么引导,怎么让学生脑袋里瞬间蹦出来的火花,变成文字,这才是难的,也是不可学的。比如,学生写“打开门,门口有一坨屎,我大吃一斤”,老师改“大吃一惊”,这没错,但是我会让“大吃一斤”变成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这就是差别。
好些人劝我说,写了东西先去发表或出书。我说,共享吧。为什么呢?一、发表的东西总要再字斟句酌一些;二、人家再怎么学,可以青出于蓝,但不可能跟我一模一样,何况我心里有些东西是我想写也写不出来的。齐白石说:“欲立艺者,先立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东西一定要形成自己的一套,不要模仿,那只是邯郸学步。学习的东西应该是往上走的台阶。我总是不小心说实话,请叫我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