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作文结构—俄罗斯套娃式
俄罗斯套娃式的微童话
文/陆生作
先简单了解下俄罗斯套娃。它是木制玩具,俄罗斯特产,一般由多个图案相同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十多个,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最普通的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
1890年,它才出现在俄罗斯,据说是受了日本玩具的启发。一个画家见到了一套日本七福神的玩具,最外面是秃头老寿星,里面套着七个神像。由此,画家得了灵感,与一匠人合作设计了一套玩具,画家画画,匠人刻制:一个姑娘套着一个小伙子,再套一个姑娘等,最后是一个婴儿。
以前,俄罗斯就有木制的套苹果,还有复活节彩蛋。当时的复活节彩蛋是一个王冠,套着一只母鸡,母鸡套着一个蛋,蛋里套着一个蛋黄。所以说,套娃娃是有非常浓郁的俄罗斯风情的。
那俄罗斯套娃和微童话创作有什么联系呢?
来看一则民间故事《半个南瓜》。
以前有位老人家,无儿无女,孤单单地在山间搭个草棚,靠种山过日子。
春天,他种株南瓜,到秋天才想到摘瓜。只见满山是藤叶,看不到一个瓜。
他顺藤去寻瓜,爬了不知多少冈,趟过不知多少溪,才在一个山头上寻着一个大南瓜。那个瓜呀,真大,推也推不动,大得就像一座大屋。
老人家挠挠头,没办法。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说:“推不动,剖开它!”
老人家说:“没这么大的刀啊。”
白胡子说:“我有锯子过山龙。”
两个老人拉着锯子过山龙,锯了半日,才把南瓜锯开。
老人家说:“半个南瓜还是推不动啊。”
白胡子说:“不慌,不慌,我有办法。”
白胡子憋足气,用力一推,把南瓜推到山下河里。半个南瓜恰像一条船。
老人家砍了一株树,摘去树叶当浆用。正要开船,一个戏班来了。
掌班问:“老人家,我们走不动了,搭你船,船钱好说。”
老人家让戏班上船。戏班有二三十个人,十来个戏笼,统统搬上船,也只占了船的一个小角落。
开船了。掌班说:“这船很空。我们整天做戏给别人看,今天没事干,就自做自看,乐一乐,怎么样?”
大家都说好。于是,大家马上动手,勾戏脸的勾戏脸,穿衣裳的穿衣裳,敲起锣鼓,拉起琴……
这时,一尾白条鱼正饿得慌,看到这半个南瓜,一张口,整个吞落去。料不到空中有只老鹰,一冲冲下来,把白条鱼吞了。老鹰很得意,一飞飞到南山。南山住着一个老奶奶,正开窗梳头。老鹰一不小心,一钻钻到老奶奶的耳朵里。
老奶奶耳朵痒,就叫孙女:“小英,我的耳朵嗡嗡响,你拿把锄头到我耳朵里扒一扒。”
小英走进奶奶的耳朵里,一看,是只死的老鹰。
奶奶说:“死老鹰杀了好配饭。”
杀了老鹰,看到白条鱼。
奶奶说:“白条鱼也杀,一起烧。”
剖开白条鱼,看到半个南瓜,还有许多做戏人。戏正唱到三出,正本还没开始哩……
这则民间故事,是不是像极了俄罗斯套娃?
老奶奶“套”老鹰,老鹰“套”白条鱼,白条鱼“套”南瓜,南瓜“套”做戏人,一个套一个,然后又解开来。
这个“套”字,是俄罗斯套娃与微童话创作联系起来的关键,它可以是一种文学创作上的一种结构。
来看一则微童话。
退休的魔法师
文/戴达
魔法师要退休了。他要脱胎换骨。他把双脚卸下来,把屁股卸下来,把腰卸下来,接着又把头卸下来。没有了脑袋的他无法卸下手臂。他又把头装上,腰装上,屁股装上,双脚装上。恢复人样后,他重头来过,先卸下一条手臂,可是他无法卸下另一条手臂。唉,他决定不退休了。作为一名魔法师,他知道自己远未合格。
在这则微童话中,魔法师卸脚、屁股、腰、头,然后又把它们装回去,是不是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虽然不是“套”,但是,它一个一个卸下来,又一个一个装上去,道理还是这么个道理。
在生活中,或许你也遇上过这样的事,做错了一步,又得一步一步按原样退回去,然后重头再来。
我们可以把它固定为一个故事或一则微童话的结构,称它为“俄罗斯套娃”模式。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再去构思,一定能写出特别有意思的作品。
平时,若我们有时间,可以多看看民间故事。古代有许多民间故事流传至今,它们是先人的智慧,历经了时间的淘金,而成为经典,成为宝藏。只要我们有心,便能够从中挖掘出更多的精华,像魔法石一样,给我们的创作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