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德炉的鉴定方法
在《宣德鼎彝谱》中并无特定的样式,其花样繁多,样式不一。有菊香炉、法盏炉、梅花炉等等。由于花式炉形异量大,所以铸造工艺相当复杂,真正的宣德炉必定是精妙之品。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建都南京,从此开始了明代277年的发展历史。明代初年,手工业制作也取得了前 所 未 有的成绩。其中手工制作较有特点的便是明代宣德年间铸造的大明宣德炉。因创始于宣德年间,因此得名“宣德炉”,铸造宣德炉的材料以风磨铜为主,还有多种金属合金。精炼后的宣德炉铜质细腻、纯粹、坚韧、有光泽。它主要是由皇师组织的工匠们在宫内制造。
宣德炉款识字体包括楷书、篆书、仿宋、隶书、上古书体,工艺分为铸、铸后修磨、刻等。款识分类如下: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高江邨之宣德鳅耳诗注中,曾将宣德款的书写者指向明初的书法家沈度。沈度是当时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曾被永乐皇帝誉为明代的王羲之,因此明代宣德炉的款识具有台阁体的书法特点。
据史记载,宣德炉所用之铜是从暹逻国而来,经12炼后共31650斤,添加了黄金640斤,白银2880斤者,制作了3000余件器物。这个记载值得怀疑,因为按上述数据计算,所制作的3000余件宣德炉,平均每件重11.72斤,每件含铜89.999%计10.55斤,含金1.8%计2.1两,含银8.1%计9.6两。炉重11.72斤,显然属大炉、重炉,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各朝宣德炉大都重量在1斤多。其次按上述计算这些炉中金银含量相当高,用现代技术可以轻而易举的测定出来。作为反证的是国外博物馆曾对他们所得的宣德炉进行过成份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不含金银。
明代人开始喜爱用香炉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受宋代文化的影响。宋代与明代中间隔着元代,而元代是漠北蒙古人统治天下的时期,它在文化传承上跟宋代有很多差异。到了明朝恢复了以汉文化为主的历史,这时的人们非常渴望汉文化,怀念宋代的文化氛围。
宣德炉是每个收藏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但这样的梦不太现实,宣德炉的存世量收藏爱好者都清楚,用凤毛麟角来形容宣炉存量一点也不为过,能一睹真宣的庐山真面目都是缘分。笔者多年在古玩市场、藏友家中见过上百件落有“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款的宣德炉,但都是明、清、民国时期的仿制品,关于宣德炉只能从书籍、资料中了解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