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9)——归因偏差

上一篇为大家分享了《生活中的心理学(8)——皮格马利翁效应》,让我们知道生活中积极的态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那么今天小编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新的观点呢?

我们先来看个小例子:小王和小张出差时将公司的笔记本电脑丢失,小王认为自己还要保管公司的其他重要文件,没有精力顾及电脑,而小张认为是由于房间的安全设施较差,才造成了笔记本脑电脑被盗。

小王和小张为什么对同一件事给出的理由都不同,而且好像都有理,这实在是推脱责任呀!两人的态度归因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归因偏差”的问题。

之所以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如果正确的归因就会调动人的积极性,错误的归因就会让人产生懈怠,所以,我们需要从经典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了解归因偏差。

什么是“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attribution bias)指的是认知者系统地歪曲了某些本来是正确的信息,有的源于人类认知过程本身固有的局限,有的则是由于人们不同的动机造成的。

这个局限就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存个体和繁殖,无意识中形成了“归因偏差”的心理保护机制,这样说来“归因偏差”也是有意义的,当然这是从进化心理学揭示的原因。

“归因偏差”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会造成“归因偏差”呢?心理学家发现,有两种情况造成了归隐偏差,下面小编给大家脑补一下:

一、行为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 

归因分歧是常见于行为实施者与观察者之间的一种归因偏差,即对于同一行为,实施行为的人与旁观者所作的归因是不同的、有分歧的。

研究表明,实施行为的人往往强调情境的作用,对自己的行为多强调外部原因,作外归因,而旁观者常常强调并高估实施行为的人自身的、内在的因素。

举例说明:比如某甲向某乙借了1000元钱,说好一月后偿还。但一月后未如期偿还。某甲则会强调最近太忙,单位奖金还没有发下来等外部原因。

而某乙则会认为是某甲生性如此,求别人时很积极,不求人了就忘了,是个私心很重,借钱不愿还的人。(看到这里,你有没有“中枪”,好像是不是也在你的身上发生过哦)

显然,形成这种偏差主要是双方所站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旁观者往往站在一个理想的角度,从常规的逻辑出发,而且会认为人应该说到做到,否则就是言而无信!不讲诚信!人品有问题!太差劲了!很多评判性的语言就出来了,就会把这个没有及时还钱的人数落的一文不值,犹如臭狗屎一般!

而事实上某甲也许真的家里有事,太忙了,疏忽了借钱的事情,或者工作压力大,不是主观故意的遗忘等。可见,归因的分歧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因素。

二、利已主义归因偏差

所谓利已义归因偏差是指人们一般对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

比如:“有些企业员工喜欢将自己得到奖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将受到处理时归因于老板对自己有偏见甚至社会不公平。

产生这种归因偏差一是情感上的需要。因为成功和良好的行为总是与愉快、自豪的情绪相联系的,而失败和不良行为总是与痛苦、沮丧相联系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生活中总是期待好事发生一定和自己有关系,会在自己身上发生,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一样。

如《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由于使用不当的手段想要夺取乔家的产业,被乔致庸识破将其赶出家门。

孙茂才灰溜溜的来到“达盛昌”找邱老板某个差事。其中孙茂才说了一段话:乔家的生意是我做大的,我也可以把你“达盛昌”做大!

可孙茂才哪里知道,邱老板并不糊涂,他说:孙先生你搞错了吧!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

邱老板作为旁观者很敏锐的指出来,其潜台词是:你把你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本事,其实不然,你以为你有多大本事呀要是没有乔家这个平台,你就是一个卖糖葫芦的穷书生!(邱老板够狠!直接把孙茂才的遮羞布扯了个干净!让他自悔模式启动。)

三、低估一致性信息

在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会忽略一致性信息,因而人们的判断就会对一致性信息的忽视,实际上就是忽视行为标准水平的典型情况。

  例如,在对员工工作能力的评估过程中,如果某一员工未能达成工作目标,管理者很可能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员工本身的问题,怀疑其工作能力差,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管理者的思维也许是:同样是联系客户这个任务,为啥别人就完成的好好的呢!你就不行呢?我看,这管理者真是强人所难呀,你不知道员工有差异性吗?)

然而,这一结果很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管理者要考虑的是:其他同等水平的员工是否能达成这一工作目标?如果大多数员工都不能按时完成这一工作任务,就说明工作目标的制定存在问题,而不应该一味指责未达成目标的员工;如果大多数员工都能按时完成这一工作任务,此时再进行个人归因也为时不晚。

这就忽略了员工能力在整体水平上也许不一致,但在寻找问题时确认为是在一致性的水平上。

除了上述的归因原因之外,还有迷信、宿命论、行为者的社会地位、长相及性格差异等也会导致归因偏差。

比如某人经商总是不顺,干什么就赔什么。家里信风水的人就说其住的房子风水不好,才导致经商不顺,对他不顺利的归因是外归因;

再比如一个有一定知名度且受公众欢迎的演员,人们习惯对他的行为作出好的归因;而对于一个非常漂亮且讨人喜欢的女孩的过失行为,人们更愿意作出外归因;在职场中,认为“女不如男”的偏见里,人们也常将女性的成功行为归因于运气、机遇等。

“归因偏差”的故事

 【我也忘记写的是什么了!】

宋朝有个丞相叫张商英,爱好书法,特别喜欢写草书,闲来无事,喜欢提笔龙飞凤舞一阵,甚是得意。然而,这张丞相的书法确提不成,字写得不合体统,还孤芳自赏。当时,许多人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

一天饭后,张丞相小憩片刻,突然诗兴大发,偶得佳句,便当即叫小童磨墨铺纸,张丞相提起笔来,一阵疾书,满纸是一片龙飞蛇走,让人难以辨认。张丞相写完后,得意了好一阵,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叫来他的侄子,让侄子把这些诗句抄录下来。

丞相的侄子拿过纸笔,准备用小楷将诗句录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认出一个字,有些地方怎么也看不懂,不知从哪里断开才对。他没办法,只好停下笔来,捧着草稿去问张丞相。

张丞相拿着自己的大作,仔细看了很久,也辨认不清。自己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了,他心里颇有些下不了台,便责骂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些来问呢?我也忘记写得是什么了!"(丞相宝宝很自恋,本来想好好玩一玩,结果侄子太过认真,刺破了他的防御心理。)

按理说,这张商英的智商应该不低,否则的话也做不到丞相。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词夺理的低级反应,以至于让人嘲笑呢?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不过是出现了一种称为自我服务偏差的现象,这种现象或多或少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存在,这也属于归因偏差。

所谓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人们有过分强调自己对成功的贡献和尽量缩小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使我们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得失。

【放弃责任】

一位中学数学老师所带的任课班级学生成绩并不好,他归因于这个班学生能力偏低。当调换到其他班级后,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又明显下降,他又说是这个班的学生与他做对。

在调查发现,让班主任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具体归因时,教师往往归结于学生的能力、性格和家庭,而很少认为这与老师的态度和教学方法有什么关系,可学生们却认为与教师的行为是有关系的。这类归因偏导致教师把问题的责任推给了学生,在教育之前就已放弃了教育者应负的责任。(想想看,对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是多么牛逼的事情呀!)

还有一类归因偏差是老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样。(这是典型的贴标签行为,人为的运用狭隘的二元思维来看学生,并没有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

当优秀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往往归结为能力、品质等内部因素,而当差生同样干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却往往被教师归结于任务简单、碰上了运气等外部因素。(当老师这样去归因,造成的刻板思维方式,只能形成恶性循环:就是优秀生永远是优秀生,差生总是差生。)

相反,当优秀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归于外部因素。而差生出现问题时却被归因于内部因素。比如,有一位中学生,外语成绩一直不太好,经过努力后他在一次考试中得了全班最高分,而外语老师说是他抄了同桌的试卷。一气之下,这位学生再也不听外语课了。很显然,这一类归因偏差对于差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他们即使表现出一些好的行为,也难于得到教师的准确评价,倘若表现不佳,则被看作是不可救药了。

“归因偏差”带给我们的启示

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表明,成功时人们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败时则力图把责任推诿给外界和他人。这样归因对于人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防卫是有利的,也无可厚非。

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提高人的行为的积极性并产生对自己及他人的有利的、合理的行为,错误的归因则会造成行为动机的削弱,导致异常行为的产生。

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自己及他人的错误归因是经常发生的。

不过,只有进化心理学才真正揭示了其意义:对人类基因的永续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归因是不是实证,而在于归因是不是能保证人类个体的更好生存和繁殖。

当然,好事可以使人心理愉悦,行动力增强;而坏事可以使人心情沮丧,行动力减退。所以,趋吉避凶是人的本能之一。

如果把好事的主要原因归于自己,那么心情就能持续愉悦,行动力能持续增强,这无疑是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如果把坏事的主要原因归于外界环境,那么就可以尽快摆脱沮丧的心情,恢复正常的行动力,从而避免对生存和繁殖的不利影响。(实际上,我们发现这个世界的变化本身就不在人的掌控之中,我们只能选择自己的态度,选择如何反应是自由的。)

久而久之,这种造成归因偏差的心理就在基因中固定下来,并在人群中代代传播,成为我们先天心理的一部分。

下一期,大罗老师将为您分享《生活中的心理学(10)——自我效能感》,敬请关注!


读书团体,学习的圈圈,

等你加入,一起前行!

一人一书一世界

做你生命觉醒的教练伙伴        一起认识生命的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