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吴冠中
湖南行
(5)
天阴沉沉的,预报有雨,我们带好了防雨设备,乘坐袁家界的天梯登上位于杉刀沟北麓的袁家界景区,
从天下第一桥至迷魂台的路途中,有一条长2000多米的石板游道环绕在悬崖峭壁的边沿。若从空中俯视,这条游道恰似一条用千针万线织成的土家花带,一头系着天下第一桥,一头系着迷魂台。
台下三千奇峰尽收眼底,雄险秀野,神态各异。峡谷深处,千百根石峰石柱奇伟突立。峻峭之石,如英武将帅;嵯峨之峰,似勇猛壮士。有声有色,若静若动,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袁家界的峰林与张家界大同小异,自然风光虽奇,但太琐碎与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形式美有一定差别,望着眼前的山丛峰林思索着如何去表现它,
说实话在我的印象中(也许自己孤陋寡闻),没见过一幅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形式展现张家界山水意境且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坐在袁家界台地游览栈道上构思寻找山峰的特质,观其神气、韵味、山形态势,决定景色在画面中的取舍,突出重点,寻找笔墨表达的手法,取其神似表现。
从袁家界下山走进金鞭溪,溪涧流水潺潺,仰望擎天石柱直破云霄。脚下溪水弯弯曲曲自西向东绕峰林流淌,导游说这条溪水即使久旱,也不会断流。
金鞭溪曲径通幽,满目青翠,视觉中眼前的一切都映成了淡淡的绿色。坐在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岸边我看到纤尘不染的碧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动,红、绿、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
阳光透过林隙在水面洒落斑驳的影子,给人一种大自然安谧静美的享受。
摊开写生本绘写,溪谷繁茂的植被、山野、丛林、石峰、水清澈的在眼前流过,误以为走进了“人间仙境”
这一天我找到了表现武陵源山水的特殊之美,加以创造完成了八幅水墨山水写生!夫人调侃的授予我“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我也为自己取得的佳绩而骄傲!此时自我陶醉的掌声在山谷里回荡。
走出金鞭溪景区,在广场的显著位置矗立着一尊1:1的吴冠中先生站立铜像,他身背画夹手握画笔,行走在张家界的上水之间,这是张家界人民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吴冠中先生的敬重与缅怀。
望着这尊雕像仿佛又一次同他相遇在我们曾共同居住的北京住宅小区林茵道上,我搀扶着他并肩漫步,讨论着张家界的自然山水该如何用中国画方式表达的话题,他的举止表情都历历在目……
我与吴冠中先生相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奉职在中国画研究院工作期间,我们曾在一起探讨过自然与艺术、自然与人的艺术命题。
我非常敬佩他对艺术美的捕捉,夸张而准确,他是一个将中国画的艺术意境与西方油画融会贯通的艺术家。
2007年以后我受中组部委派到楚雄彝族自治州挂职副州长,就再也未见过他。
直到2010年6月吴先生以九十一岁高龄辞世。那一年的7月18日我结束了在楚雄的挂职为了宣传云南,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丹青云南 神韵楚雄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画展开幕的后一天,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
最有意思的是香港一本杂志也将我画展的宣传文图与吴先生的生平纪念文图发表在一期期刊中,这或许是上天的安排,让我与吴先生在冥冥之中的一场艺术对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