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百景诗词(七)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沧州百景诗词(七)
编者按:田爱霞的沧州百景诗词以传播沧州传统文化、挖掘弘扬沧海文化遗产为主,以诗词的形式引领人们重走沧州的历史,走进大运河,走进古今沧州 。她用诗词梳理沧州文脉、挖掘史料、对话专家、实地采风。具有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并把沧州文化特色和及文化担当写进诗词。
百首诗词中有沧州百景,她引领着读者对沧州各县市进行了一遍人文和历史情怀的回顾,用当代沧州人的诗人之笔在追寻沧州先民留下的足迹,穿越历史、连接时空、激活当代沧州人的历史记忆、用诗词倾听古人,用诗词向今天的沧州人诉说、用诗词见证今天沧州的辉煌,同时又是以诗词的形式宣传大美沧州,让诗词走出书斋,走向大众,对于诗词在当今社会上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沧州百景之五十一
泊头清真寺
田爱霞
圣境谁铺就,清真笼异香。
飞檐穿玉宇,正气锁辉煌。
光照三千界,春萦第一堂。
心慈何必拜,岁月记行藏。
泊头清真寺位于泊头市区清真街南端,北距沧州市40公里,京沪高速公路出南皮口西行5公里。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嘉靖(1521年-1567年)、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重修。特别是在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清嘉庆、咸丰、光绪及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举目全寺,楼台殿阁,成垂一线,重重院落相套,横向配以门道、石桥,使寺院对称、协调、肃穆、大方。据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修缮金銮殿,从南方伐来大批木料经运河北上,船经泊头冯家口时,李自成已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城。当时,泊头在朝的回族官员御史石三畏、礼部余继登,用这批木料修缮了清真寺。
沧州百景之五十二
江城子 ·泊头梨园
田爱霞
春来看雪岂需谋,蕊娇羞,叶疏稠。万亩连阴,朵朵绚枝头。一自金风频送爽,青欲滴,笼清幽。 也曾止咳却疴休,亮骚喉,却心囚。子弟梨园,恍若正绸缪。欲问农家何处闻,春风劲,水清流。
泊头梨园指:张六指、北马庄、莫八里、隆丰店和李福台等村的大片梨园。
沧州百景之五十三
喝火令 ·富镇烈士纪念塔
田爱霞
正气萦高塔,春华慰烈魂。柏松葱郁幻风云,赑屃首昂仍诉,如血那征尘。 肯忘东洋恨,才消战火纷。贼心难改睥昆仑,愿再兜鍪,愿再弹加身,愿再跨波东渡,守定这方春。
富镇烈士纪念塔座落在距泊头市西45公里的富镇村南北大街西侧,西距镇政府约250米处。 该塔被四面砖墙围护,院南北长55米,东西宽30米。塔体为二层八面木质结构,座北朝南。正门两侧对联:捐躯殉国英名记载功劳薄,流血牺牲精神永垂烈士塔。横幅是:流芳千古。东门对联:英名传万代,事业载千古。横额:传颂百世。西门对联:堪称是砥柱,不愧为干城。横额:威震天下。
沧州百景之五十四
浣溪沙 ·泊莲寺
田爱霞
白手起家度众生,金石开处是精诚。佛传大道是心鸣。
肯撒光明千万丈,不教尘界半分腥。梵音响处诵真经。
泊莲寺又名泊莲禅寺,位于河北省泊头市肖圈村,建于2005年。2005年初,经泊头市宗教局批准,在肖圈村拟建泊莲禅寺,法师身负大众期望,空拳建寺,白手起家,其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在建寺资金最为困乏之时,恒诚师父悲心涌动,不忍建寺工程半途而废,毅然向北京三步一拜募化净资,沿途所到感天动地,人们纷纷捐资捐物,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使道场建设度过难关。几年来,师父呕心沥血,广结善缘,多方筹资千万余元,并按教制建设了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标准仿古大殿,总使用面积达2000平方米。
沧州百景之五十五
沧州中共华北局城工部旧址
田爱霞
青砖黛瓦刻沧桑,革命熏红屋脊梁。
一战平津昭日月,而今依旧著辉煌。
中共华北局城工部旧址,位于泊头市胜利街北头,总占地面积920平方米。泊头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1948年2月至12月的驻地,也是最后一个驻地。建筑为山西民居式格局。据当地老人介绍,此建筑原系山西一家商人在清末时建造,初为当铺,开过药店,办过夜校等。1948年2月至12月,中共华北局城工部自沧县搬迁至此,并在此为确保平津战役的胜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沧州百景之五十六
浣溪沙 ·仵龙堂八角井
田爱霞
虽锁清池正气悬,民修八角海相连。仵龙轶事久流传。
作恶仙凡皆共愤,知恩黎庶自相还。人生处世岂欺天!
距沧州市约20公里,有个叫仵龙堂的地方。这里有一口井,井口成八角形,俗称八角井。《沧县志》载:井上横有一棵木梁,铁链垂于井内,曾欲提出,拉索几日夜不尽,忽见水中出血,众惧,遂将铁链复还井中。目前是沧县县级文保单位。八角井有个关于仵龙的传说。传说仵龙为民除害打死龙王三太子,老龙王把仵龙用一根铁链锁住压在清池,四方百姓非常同情仵龙的遭遇,便修了一眼八角形的井,直通东海,使其永不干涸。并在井旁盖了仵龙祠以香火奉祀。
沧州百景之五十七
虞美人 ·杜林登瀛桥
田爱霞
一桥横跨汤汤水,繁盛一弹指。曾经商贾往来频,石刻悠悠还诉那年春。
流光过隙荣难再,桥面容颜改。辙痕斑驳已迷茫,唯有狮猴黯黯映西阳。
登瀛桥又名杜林桥。位于沧州沧县杜林镇中心,为横跨滹沱河故道的三孔敞肩拱形石桥。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明万历年间善人刘尚有目击行旅舟渡之艰,建议修建石桥,以利行旅盐运。盐运使阮尚宾、瀛州太守刘毓宽慨然捐助,在地方绅商和好善乐施人们捐资和帮助下,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耗白银2万两建成此桥,从此登瀛路履若坦途。桥体由三大拱两小拱组成,两小拱悬卧于三大拱连接处的杜林登瀛桥(6张)拱肩上,两个流线型的大桥墩支撑着桥身。桥长66米,桥面宽7.8米,每孔跨径11.3米。中拱上顶两侧各有一龙头石雕,探出桥体,张牙瞠目,若呼之欲出。左右两大拱之上,各有一石雕狮子头,暴目裂眦,神态凶猛。两小拱的拱顶各有一摇头探尾的神水兽。桥面石栏、石柱上是目不遐接的浮雕画面和姿态各异的石猴、石狮等动物,精雕细镂,栩栩如生。
沧州百景之五十八
捷地乾隆碑
田爱霞
龙醒村前树御碑,几经风雨沐春晖。
雕龙栩栩今犹在,不见当年弘历回。
乾隆碑是乾隆御书的捷地兴济霸工纪事诗碑。一面为七言诗书于辛卯乾隆36年(1771)。一面为五言长诗,书于庚戌年。传说乾隆年间,乾隆帝下江南,路过此地时,睡眠正醒,问手下大臣刘雍,这是什么地方?刘雍不敢说这是捷地,惟恐触犯龙颜,他改口说:“这是醒龙镇”,为此乾隆下船为此地提词。当时,捷地曾一度叫“醒龙镇”,但终未叫响。至今,整个石碑仍在捷地闸所在河的北岸。碑宽1.25米,高1.79米,厚0.30米,碑座宽0.58米,长1.30米,高0.75米,碑帽高1.12米,宽1.10米,厚0.40米。
沧州百景之五十九
捷地御碑苑
田爱霞
镌刻碑林沐暖阳,悠悠雅韵遍长廊。
黎民本是皇家秤,孰重孰轻心底量。
捷地御碑苑位于捷地乡西南部,是一处水利建设与水文化融合的景点。其中包括“三廊、三园、两河、两闸和两碑”,三廊即:京杭运河碑廊、历史长廊和大运河捷地碑廊。三园即:宪示碑园、垂钓园和万花园。两河即:大运河、捷地碱河。两闸即捷地分洪闸、捷地新建闸。两碑即:乾隆碑和宪示碑。京杭大运河碑廊、历史长廊是以大运河为主线,从历史、人文、传说各个角度演绎大运河、南运河、捷地碱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大运河捷地碑廊则收集了乾隆有关水文化的诗词、书画和对联。宪示碑园内有宪示碑亭,记载着捷地碱河的相关水文化。垂钓园位于分洪闸的上游,万花园将建成一个集各种名贵花卉为一体的花园。
沧州百景之六十
捷地泄洪闸
田爱霞
一夫关守聚波清,有度心胸岂惧洪。
老骥尚存千里志,凝神飞跨势如虹。
捷地泄洪闸概况:南运河捷地枢纽位于沧县捷地镇西南,是南运河向捷地减河分洪的控制性工程。由新建泄洪闸和原分洪闸组成,分洪闸由于年代久远已不再运用,只作为文物进行保管。原有两闸的泄洪任务由新建泄洪闸一闸负担。捷地泄洪闸作为引黄济津的分水口门,保证了沧州市的防洪安全。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该闸还将负担南运河向捷地减河两岸的黄骅市、南大港农场、中捷农场和沧县东部地区输水的任务。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手机微信同号:国学守望者 1823279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