锭中佛缘 —川锭“汉嘉凌云” 考
清代各省银锭中, 以四川银锭铭文最为丰富多彩, 版式繁复。银锭作为清代政府赋税收入、财政开支和商业流通的主要货币, 川锭的铭文展现的历史人文信息脱离不了商号、银号(匠)、帝号、年号、地名、税种(用途)、征税机构等范畴, 即便有如“国宝源流” 、“裕国通商” 等特殊意义的铭文, 也与商贸交易、财货流通存在着密切关系。
但“汉嘉凌云” 锭是川锭中的另类。该锭重333g。铭文“汉嘉凌云(上)、乐山县(左)、乐山县(右)” 。如果没有“汉嘉凌云” 戳记, 这类左、右只打地名戳的川锭, 多属地方官府存留银性质, 然“汉嘉凌云” 四字, 给人古风扑面、意境高远之感, 兼之铭文深錾, 布局规范, 书法秀逸,为此锭的用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汉嘉凌云”, 源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家喻户晓的《送张嘉州》诗: “少年不愿万户侯, 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 载酒时作凌云游。”
“汉嘉”, 是乐山的古称, 源自东汉, 北周改称嘉州, 清雍正始设乐山县。“凌云”,指乐山县境内凌云山上的凌云古寺, 寺前有依山而刻、闻名于世的乐山大佛。
东坡居士是乐山附近的眉山人, 自幼饱游嘉州(今乐山)的奇山秀水, 对家乡故土满怀深情。与苏东坡同时代的文人邵博, 对嘉州山水推崇备至, 他在游记《清音亭记》中写道: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 蜀之胜曰嘉州, 州之胜曰凌云。” 可见嘉州的山水风水在宋代已是相当有名。东坡居士的道德文章向为后世文人学士所尊崇。《送张嘉州》诗作于宋哲元祐五年, 历经“乌台诗案” 及朝野党派纷争, 仕途坎坷的苏东坡厌倦了宦海沉浮, 晚年深受佛道思想影响, 在诗文中多有反映。此诗前两句是有典故的, 出自诗仙李白的《与韩荆州书》:“生不愿封万户侯, 但愿一识韩荆州。” 与青年李白毛遂自荐、屈尊吹捧权贵相比, 东坡此诗表明自己甘愿淡泊仕途, 寓志山水田园的恬淡心态。明代诗人袁子让慕名游嘉州山水后, 曾作《游凌云次东坡韵》诗: “平生傲骨轻王侯, 偶从尘梦落刀州;黄花虚负汉嘉景, 几能买履凌云游。” 清代名人王士祯亦有诗《晚渡平羌步上凌云绝顶》: “真作凌云载酒游, 汉嘉奇绝冠西州;九峰向日吟江叶, 三水通朝抱郡楼。” 皆取意东坡诗“汉嘉凌云”而来。无怪乎该诗千百年来流传久远, 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汉嘉胜景亦因东坡“载酒时作凌云游” 为天下人所共知。因而, 将“汉嘉凌云” 四字看作东坡居士人格魅力和淡泊旷达的心志写照为不过,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
凌云寺和乐山大佛皆修建于唐代, 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即为著名的佛教胜地。因寺以佛闻名, 故又称大佛寺;而佛以寺彰显,因称凌云大佛。凌云寺几经毁损, 历代多有重建, 明代彭汝实著有《重修凌云寺记》。现存的凌云寺重建于清康熙年间, 此后历朝又屡经修缮。向来修缮佛庙寺院, 多以地方缙绅商贾行善义举捐赠钱财为主, 官府为表示支持,亦曾拨官款资助。未闻有其他面额者。
此品“汉嘉凌云” 锭, 乃是在乐山县官府的地方存留银, 錾上“汉嘉凌云” 戳记,明确指明该锭与乐山凌云寺有关, 其用途亦不难理解。此锭虽未錾帝号和纪年, 但从造型和铭文风格可确认是清末光绪朝倾铸。光绪年间, 乐山县官府在地方存留经费中专拨一部分官款, 作为修缮凌云寺或乐山大佛之用, 并命银匠在锭上錾“汉嘉凌云” 戳记,以示重视, 以免和其他用项开支混淆。
光绪时, 吴兴人周廷华曾任乐山知县,其精医道, 擅书画, 十分重视乐山的风土人物和历史名胜, 在任期间亲绘《乐山县境全图》, 并登凌云山东坡读书楼撰联:“吾乡记苏子遗亭, 当年薄宦勾留, 客邸应添思蜀梦;此地与眉山接壤, 今日登楼载望, 江干犹有读书声。”
周知县对东坡居士是非常崇敬的, 却不知是否在任期间修缮的凌云寺? “汉嘉凌云”锭是他下令倾铸的吗? 由于史料记载匮乏,我们已无法得到确切答案。无论如何, 能于银锭錾上代表乐山千年人文精魂的“汉嘉凌云” 四字, 一般银匠决无此才华见识, 断非常人所能为之。
作为清代修缮佛寺特殊用途的银锭, “汉嘉凌云” 锭从未见于任何银锭谱录。其蕴含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明志、与佛结缘的千载情怀, 既便作为今天喧嚣尘世的收藏者, 亦别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