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清朝“京津冀”一体化是错的 | 彰考局

说起京津冀一体化,坊间往往有从历史角度重提清朝“京津冀(当时的直隶省)一体化”的成绩,以为理解之参考。然而大多数文章令人失望,其实,清朝无论从制度上还是经济上,都没能将直隶省整合成一块,更遑论一体化。

这是“彰考局”为你推送的第 53 篇文章

接下来你将看到

● 直隶总督移驻天津后,朝廷就有添设直隶巡抚的提议,但因照顾李鸿章而遭否决。

添设巡抚固然失败,但此前因顺天府和承德府的存在,直隶地区已有三个互不统辖的权力中心。

撰文▼ 鲁壹(彰考局专栏作者)

直隶巡抚添设失败

按照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总督和巡抚是最重要的地方行政长官。巡抚专管一省,总督管理两省或三省。仅有直隶和四川两省较为特殊,不设巡抚,而以总督兼管巡抚事。也就是说直隶总督是直隶省的最高行政长官,统辖直隶省的全部区域。

直隶总督的驻地起初在大名府,康熙八年移驻保定府①,从此保定便成为了直隶省的省城,也就是政治中心。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了牛庄、天津、登州三个口岸,并在天津设立了三口通商大臣,兼管洋务和海防,直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天津开埠之后,迅速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愈发重要。

到了同治九年,考虑到当时“天津洋务海防较之保定省防关系尤重,必须专归总督一手经理,以免推诿”,清廷决定裁撤三口通商大臣一职,改由直隶总督兼任,并将天津三口通商大臣衙署改为总督行馆,直隶总督每年海口春融开冻后移到天津办公,冬令封河之后又返回省城保定。

▲大清直隶地区。

总督移驻天津之后,直隶的政治中心便一分为二,对原有的权力格局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治十一年,御史李宏谟上奏提出应该增设直隶巡抚,常驻省城保定,理由便是总督移驻天津之后难以兼顾省内事务,尤其是在汛期对运河的料理。③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坚决反对,认为巡抚之设无补于事,反而会浪费国家财政供养闲职。

朝廷权衡利弊之后,并没有采纳添设巡抚的提议。而是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规定总督不必固定常驻天津的时间,让新设的津海关道分担总督在天津的事务。这样直隶总督便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料理省内事务,包括关乎朝廷命脉的运河修护工程。

后来,李鸿章在给沈葆桢的信中写到:

“添设保定巡抚之议,闻系旁人觊觎添缺,遂不顾事理之当否。吏部尚欲准行,经枢垣、文相力持不可,似专为迁就鄙人者。其实有两京兆分管二十四州县,热河都统分管承德府,直省何曾仅止一督。”⑥

一语道出没有添设直隶巡抚的原因:迁就李鸿章本人。

为什么会有三个互不统属的权力中心

李鸿章的信,还透露出当时直隶地区的权力格局:京师所在的顺天府由顺天府兼尹和府尹管理。

顺天府是京师重地,下属二十多个州县,其中两个附郭县大兴和宛平属于京县。清朝定都北京之后,延续明朝制度设有顺天府尹,与按察使同为正三品,远高于一般的知府,可以直接向朝廷奏事。即便如此,想要管理畿辅之地也面临重重难题。

因为,北京内城有中央各部院衙门、皇室贵族、八旗官兵,外城则有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同时还有九门提督和五城御史负责治安,权责难分。

单凭一个正三品的顺天府尹,想要控制这样的局面确实不易。

为了加强对京师首善之区的管理,从乾隆十四年开始,又派一员钦差大臣兼管府尹事务,简称“兼尹”。

兼尹一般由部院尚书、侍郎出任,为正一品大员,地位比府尹更高,官品与直隶总督不相上下。

而顺天府尹与直隶总督并无隶属关系,在地方事务的处理上不受直隶总督的干涉,仅是在部分重大事务需要时方与其协商处理⑦。

此外,在直隶地区,还有一个“副首都”,即承德府。

▲清朝皇帝在承德仿照布达拉宫修建的行宫。承德成为清朝在长城以外的政治中心。

不同于明朝,清朝是一个疆域广袤,民族多元的大帝国,康熙帝在长城以外的承德修建行宫,夏天会到这里处理政务,接见蒙古王公和藏传佛教的宗教领袖承德也就成为了帝国在长城以外的政治中心。

在承德地区,清廷本来施行盟旗制度。随着汉人移民口外垦殖,自雍正年间起,府厅州县逐步建立,与原有的盟旗制并立,盟旗管理蒙古和满人事务,府厅州县管理汉人事务。嘉庆年间设立热河都统衙门,管辖承德府蒙古和满人事务以及驻防的八旗官兵,为整个热河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由于承德距离直隶省城保定路途遥远,行政管理成本很高。到了道光年间,直隶总督那彦成直接放弃了对热河地区的管理,“事务俱归都统”。热河都统也就正式成为了热河地区总管蒙古、满人、汉人的最高军政、行政长官。

热河地区也就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区,只是名义上仍然属于直隶省,⑧实际是“以军府之制兼行省之规,与直隶督臣分疆而治”。⑨

如此一来,清代的直隶地区至少有三个权力中心,即京师、承德和保定。难怪身处保定的直隶总督李鸿章会感慨,直隶省内哪里才只有一个总督。

R

EFERENCES

注释

①傅林祥等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4-105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同治朝上谕档》第9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7页。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同治朝上谕档》第1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9-270页。

④[清]李鸿章:《复记名海关道孙竹堂观察》(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李鸿章全集》第30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83页。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同治朝上谕档》第1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1页。

⑥[清]李鸿章:《复沈中丞》(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初六日夜),《李鸿章全集》第30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547页。

⑦王洪兵:《清代顺天府与京畿社会治理研究》,2009年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102页。⑧ 傅林祥:《直省何曾仅止一督——官员职能变化与清代直隶省的政治地理格局演变》,载于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舆地、考古与史学新说:李孝聪教授荣休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12年,第214-224页。

⑨《热河改建行省之大会议》,《申报》1910年5月25日第5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