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大足石刻---石门山摩崖造像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最为著名和集中。
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20公里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结束。凿刻有造像的崖面全长约72米,崖高3~5米,共16窟,题材主要为佛教和道教的人物故事。此外还包括有造像记、碑碣、题刻等。石门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佛、道教结合石刻群,其中尤以道教题材诸窟的造像最具艺术特色。作品造型丰满,神态逼真,将神的威严气质与人的生动神态巧妙结合,在中国石刻艺术中独树一帜。
1号龛,药师琉璃光佛龛,南宋。龛顶部为平顶,龛高1.64米,宽1.11米,深1.53米。主像为药师琉璃光佛,面相东北,结跏趺坐于莲台上。主像左侧,立有地藏,做比丘打扮,身着袈裟,双手在左侧住持一锡杖;主像右侧,立有观音(头残),身着对襟薄衫,袒胸,上饰璎珞。
2号龛,玉皇大帝龛,南宋。龛顶部为圆弧形,龛高0.82米,宽0.93米,深0.39米。主像为玉皇大帝,面向东北,端坐于双钩云头靠背椅上,两侧各立一侍者。
玉帝脸庞微胖,颌下有一绺长须,头戴冕旒,两侧垂香袋护耳,冠带系于颈下,身着圆领宽袖大袍,外罩对襟衣披,双手捧玉珪,两足着靴踏于方几上,膝间有宽带由胸垂于几前。
龛外下侧各立一像,左为千里眼,右为顺风耳,皆高1.82米,宽0.79米。
4号龛,水月观音龛,南宋。龛顶部为平顶,龛高1.32米,宽1.09米,深0.24米。主像为观音,面东,随意坐于山石座上。观音面容狭长,上身裸于脐下,左手撑座,右手搁于膝上,胸部密饰璎珞。
龛内飞天
6号窟,西方三圣和十圣观音像,南宋。窟顶部为平顶,窟内平面呈矩形,窟高3.02米,宽3.50米,深5.79米。
主像为阿弥陀佛,面东南,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佛面略俯,头有高顶螺髻,着圆领通肩佛袍,双手于胸前相向结印,背后有莲瓣形身光和圆形火焰头光。佛头螺髻中部有一白毫,从内冒出四道毫光,在头顶上方交叉后由窟顶壁飘出窟外。主像两侧,左为观音,右为大势至,皆结跏趺坐于金刚台上。再外有一男一女供养人像。
窟左、右壁下部,平均分立五个净坛,由坛内生出双梗莲花,前后或两侧生出二片荷叶,叶布于净坛两侧,或开或卷,莲花上升组成双莲台,每莲台上赤足立一观音。两壁共为十尊。其中左壁最外侧一尊杨柳观音头于2004年被盗,至今毫无隐踪。
左壁观音像均身着圆领宽袖轻衫,耳戴环,环下垂短璎。观音像外侧窟门处,有善财功德。
左壁,净瓶观音,南宋
左壁,宝扇手观音,南宋
左壁,宝篮手观音,南宋
左壁,宝经手观音,南宋
右壁观音像均为半裸,双耳垂珰,肩围荷叶边短披,左肩至右腰部斜挂一宽饰带。观音像外侧窟门处,有献珠龙女。
右壁,宝珠手观音,南宋
右壁,宝镜手观音,南宋
右壁,莲花手观音,南宋
右壁,如意轮观音,南宋
右壁,数珠手观音,南宋
窟门外,立有四大天王,面相东南,左右各二,均高1.85米,宽0.49米。面目凶恶,目瞪口张
7号龛,独角五通大帝龛,南宋。看顶部为半圆形,龛高2.80米,宽1.24米,深0.39米,龛内壁面呈扇形。2004年头像被盗,至今尚未追回。
8号窟,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变相窟,南宋。窟顶部为平顶,窟内平面约成矩形,窟高3.18米,宽3.12米,深2.31米。窟门内0.95米处为一中心柱,雕刻为主像孔雀明王。
主像为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面南,结跏趺坐于莲台上。明王面相端庄,头戴高花冠,耳垂双珠长珰,下着裙,外穿对襟轻纱天衣,胸饰璎珞,身有四臂,左上手托经书,右上手托如意球,左下手持扇置于膝间,右下手握莲苞横于腹前,项后有圆形火焰头光。
窟内后壁、左右壁皆有造像,分别为三层、四层、五层,不做过多叙述
9号龛,诃利帝母像,南宋。龛顶部为平顶,龛高1.63米,宽2.13米,深0.74米。主像为诃利帝母,面东而坐,坐身高1.51米,肩宽0.44米。诃利帝母凤冠霞帔,身着华服,玉带束胸,双耳垂珰。左侧为一乳娘,右侧为一保姆,期间分层立有儿童等造像若干。
10号窟,三皇洞,南宋。窟顶部为平顶,窟内平面呈矩形,窟高3.02米,宽3.90米,深7.80米。窟顶部及右壁在清乾隆时崩坍,故右壁造像大部不存。
主像为三皇,面南,各端坐于双龙头靠背椅上。天皇居中,地皇及人皇居其两侧,稍矮。三皇均戴平顶高方冠,冠侧垂香袋护耳,双手均于胸前捧笏。
天皇
三皇像两侧左右前壁,各立一护法神将,身高1.94米,宽0.52米,厚0.26米。二神面目狰狞,头戴四方高顶束方冠,身穿铠甲,足蹬战靴,飘带绕体下垂。
左壁造像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为二十八位天人像,第二层为六尊立像,是该窟的精华。
左壁文官像
其中左壁由外至内第三尊文官像入选当年《大足邮票》
便是此尊了
另外两尊分别为真武大帝像和文官像
右壁因崩坍,造像多毁,今除壁首之护法神外,皆不存
11号龛,炳灵公夫妇龛,南宋。龛顶部为平顶,龛高2.40米,宽3.64米,深0.66米,龛下沿离地0.90米。
主像为炳灵公夫妇,面西南,端坐于双龙头靠椅上。围绕主像,在其身后及两侧,共刻有五排70身男像。炳灵公传说为东岳大帝第三子,人称东岳三郎,亦称为火神。
以上为石门山主要龛窟,相比较大足宝顶山、北山的人流如织,这里鲜有人到访,连门脸都让人唏嘘,不过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双头衔,则是许多景区今生都求不来的了
本文所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寻访线路图:
石门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石马乡石庙村石门山,大足客运站乘坐前往金山镇、万古镇、土桥镇方向的班车石门山下车步行3分钟即可,寻访难度1;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