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和小蜗牛】 这篇文章献给家长
栏目简介
名称丨张老师和小蜗牛
人物丨张老师:毕业于华东师大特殊教育专业,现任特殊教育一线教师。
小蜗牛:张老师的7个一年级学生,由于自闭症、脑瘫、唐氏等各种障碍影响正常发展,如同小蜗牛一样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缓缓地挪动。
更新丨不定期更新
八、这篇文章献给家长
昨天是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学校为孩子们举办了一个民俗文化亲子体验活动,为了应景,学校建议老师、学生和家长都穿着唐装或带有中国元素的服饰。
唐装……我从来不穿的,而且我的衣服基本上都是“黑白灰”……穿着自己不太穿的衣服感觉好别扭,但是,为人师表,既然要求学生们的穿着,自己怎么可以不带头呢?于是,我赶急赶忙买了件改良版的唐装,今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开始捣腾。
到了学校,看到孩子们“红红火火”地来了,小姑娘穿着旗袍、扎了个年画里的发型,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大呼“好可爱”!听她的阿姨说,这还是她不顾小姑娘父母的“劝阻”硬是让她顶着这么可爱的辫子来学校的呢!果然,这样的发型,走到哪儿都能成为一个焦点。
几个男孩子也是一个个小福娃,有个男孩的奶奶特意多带了条红围巾送孩子上学;有个男孩的妈妈在网上买的唐装没来得及到货,就自己熬夜缝制了一件;有个男孩的外婆特意昨天去七宝古镇帮孩子买了套唐装,而他的爸爸也穿了件大红色的毛衣;有个男孩的阿姨前一天和我抱歉地说没有红色的衣服,结果今天不仅孩子穿着喜庆,自己也穿了件红红火火的毛衣;有个男孩穿着绅士,系着条红围巾,尽显风度。
这一刻,我竟觉得自己平日里并不喜欢的红色是一种非常令人开心的颜色,在教室里红通通的挂饰的映衬下,伴随着喜庆的音乐声,恍惚间有种过年的喜悦感。
而这份喜悦感中,带着很大一部分的感动。
一个那么小的要求,家长们都想方设法地配合老师完成,也许这在普通学校中是一个常态,老师让干嘛就一定会干嘛的。但是,在特殊学校中,因为见到过一些例子,也看到过一些事情,了解家长的心态,也就能理解有时候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不上心和不配合。其实,尽管在本次活动开展之前,我千叮咛万嘱咐家长要帮孩子们好好“打扮”一番,但我始终是做好了不会每个人都去做的准备,就像微信群里的“收到请回复”并不会每个家长都乖乖地回复。所以,当我看到家长们都如此有心时,莫名涌出几分感动。
感动又何止于此。
教室里有些陪读家长,虽说是家长,有时也会帮着照顾班里其它的同学,也会帮着照顾教室里的花花草草,我们教室有一个跟班阿姨,三个陪读阿姨,再加上我,七个孩子在五个大人的“守护”下,安心地享受着校园生活。
一年级小朋友还不是很会写字,每天交上来的描红作业上总是一片歪歪扭扭的笔迹,也正是这些歪扭,让我知道这些不是家长代替完成的,而是在他们监督下或是把着手完成的。
时间久了,有些家长也认识了班里其它的同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也会和其它小朋友打招呼,而我们的小朋友也会偶尔热闹地管别人的爷爷奶奶叫“阿爷”、“阿娘”。
……
也许这些看似很普通,但是对于我这么一个菜鸟教师来说,真的是一件件很温暖的事。
有次,小朋友随身带了定位器,因为涉及到他人隐私以及学校规定,小朋友的家长很配合地接受了我的提醒。出于孩子的安全考虑,我非常能够理解一个家长的心情和行为。而家长的配合,无疑也是让小事化了。家长和老师、学校之间的信任其实是相互的,只有彼此信任,才会彼此同心。如果家校之间再失去信任,那么老师做什么,家长都会觉得是错的。这将会成为一个最糟糕的状态,家庭和学校本就是为了孩子这一共同目标存在的,如若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家长和老师之间就会竖立起一道屏障,这道屏障保护了双方各自的利益,可是也挡住了孩子通往未来的道路。
2017年,是我成为一名教师的第一年;
2017年,也是我的小蜗牛们迈进课堂的第一年。
我一直记着第一次家访时,家长们盈着眼眶跟我说的对孩子的期望——开心、快乐、能够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而这些,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我会始终铭记于心。
来时,这些孩子小小的、矮矮的,面带天真的笑容;
若干年后,走出校门,他们会长大、会长高,也愿那时候的他们快乐依旧,昂首挺胸!
出于隐私,文中出现名字均为化名
文中所提观点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