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文博:基于稀土发光材料与生物医疗的结合
步文博,男,1973年10月生,山东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先后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及跟踪计划”、“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高级研究学者”及“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计划”。
目前,主要从事新型无机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多模式肿瘤影像诊断与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
用于肿瘤高效诊断与治疗的新型多功能纳米诊疗剂研究;
基于稀土功能材料的纳米探针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基础研究;
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与生物安全性研究。
求学经历——厚积薄发
步文博高中时的理想是能考进西安交大电子工程专业,但由于高中期间大腿骨折等原因他休学了大半年,加上高考时发挥欠佳,分数不理想,故被调剂到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无机材料专业。
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学风很好,不少高考未能正常发挥的同学都憋着一股劲,准备通过考研改变命运,当时步文博的寝室7个人,5人考研,后有3人考上。 大三时,材料系唯一的教授金老师对步文博影响较大,让他知道了材料学里面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东西,当时步文博对自己就读的陶瓷专业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坛坛罐罐上,但金老师的讲课和私下聊天让他的学生知道了陶瓷专业里除了坛坛罐罐,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东西。步文博考研的时候选择了南京化工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陶瓷专业硕博连读,这样就从1997年到2002年在南京呆了5年。
科研成果——转折终告成
步文博说他真正接触科研是从南京化工大学开始的,跟着导师徐洁教授做功能陶瓷。当时徐教授正好在做微波材料的研制,在项目过程中,徐老师发现步文博比较适合做科研,就希望他继续留下来读博,步文博觉得他们正在做的事很有吸引力就留下来了。
南京化工大学读研期间,步文博打破了在读研究生发SCI论文基本为零的记录,他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了两篇SCI英文论文,毕业典礼,他作为全校研究生代表发言。这些年的研究经历也使他对无机材料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认识。研究生毕业后,步文博选择了到硅所——他一直向往的无机材料学研究圣地。
在2002年,步文博到施剑林研究员任主任的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做研究。当时,施老师重点关注的方向是介孔纳米材料,而这和步文博做的陶瓷复相材料完全不一样,无论尺寸、应用领域都有太大的差别,对他来说是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切得从头开始干。在努力追赶的同时,他也在思考能否在施老师目前研究的大方向下,结合自己所长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如此,进硅所不久,他在施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课题。
开拓创新——材料多模式联合
步文博说,通常的稀土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射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他是想从镧系化合物复合微/纳米结构的构筑及特异光学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将稀土发光材料做成特殊形貌的纳米材料,并寻找新的发光机理,他希望做到的是:如果尺寸做小,而且能发光,那么器件的小型化或许就可能实现了。
2004年8月博士后出站后,他继续做这个材料,一直做到2007年。在此期间,他分别于2005年、2006年连续获得资助这项发光材料研究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时,步文博作为第一作者共发了四篇高质量SCI论文。而新型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也渐渐成为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
说起做稀土发光材料的机缘,步文博说是施剑林老师找到当时正在做稀土发光材料的他,问起并和他讨论了这种材料与医疗应用结合起来的可能性。正是在施老师的支持下,步文博把主要精力转向发光材料与生物医疗的结合,他自己也感慨未曾预料到的是,就这几年这个方向竟能做出那么多工作。
以往发光材料用于医疗成像诊断,主要是作为荧光示踪材料,让吞噬了这种材料的细胞发光,以此作为诊断的靶标。而步文博想达到的是多模式联合成像诊断的效果,即既具有发光诊断功能,又具有磁共振影像学意义上的诊断功能,同时兼具高效的治疗功能。
鉴于步文博最近的这些富有新意的开拓性工作,国际著名综述性学术期刊“化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已邀请步文博撰写“基于稀土化合物的多功能肿瘤诊疗剂”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
目前的状态表明,步文博开始于2008年的科研方向转型是成功的。也正是因为他非常好的业绩和状态,在被评为副研后的第三年(2008年),他就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9年受聘博士生导师,此后不久,他被提为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