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火,让身体恢复健康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四十一。】

“帝曰∶調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

(接前文)另外一个不是火神派,叫滋阴派,有的是清火派。滋阴派的代表是朱丹溪,清火派的代表是刘完素。就是在宋朝以后的金元时代,有几个大家们的书籍,还有他们的学术观点流传于世。(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朱丹溪就认为人体之所以衰老是因为阴气经常被消耗,他就借《黄帝内经》的这段话,叫做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从这里面悟出来的一个道理。所以他就给患者一方面滋阴,另外一方面清火,清肾中之相火,滋肾中之真阴,所以他发明了大补阴丸这些中药来滋阴。

确实现在阴虚的人也很多,阴虚什么表现?第一是睡不好觉,第二是心情烦躁,手心脚心都热,尤其是女性的更年期阴虚非常明显,就会出现轰一下出一身汗,出完汗之后身体热,身体热出一身汗之后心里边特别烦,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睡觉也睡不着,这就属阴精之不足。男性的阴精不足就会出现腰酸腿软、头发白、掉头发、牙齿松动、视物不清、眼花的早,身体特别容易乏累,出现这些症状都是阴精之不足,这时候需要滋补真阴。这就是另外一个这个学派,叫做滋阴派。

刘完素他发现六气皆从火化,火很伤人,寒也能化火,风也能化火,湿气郁结时间长了也化火。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炎,得病时间长了之后,关节那个地方是火烧火燎的一种火辣辣的疼,再就是一种热热的、温温的还郁在里头的那种热的那种疼,这就是很多关节炎的中期、后期表现。

还有一个表现是痛风,痛风的患者脚的大脚趾和脚的趾骨那个关节最容易发病。有的人是发病在脚踝,还有的人发病在膝盖,总而言之都是下肢出现问题,下肢的关节出问题,关节出问题的一个表现就是红肿热痛。痛风的急性期表现就是红和热,还有痛,非常严重。这不就是火吗?火由湿而化出来的。所以你看住在海边经常喝啤酒吃海鲜的人,啤酒里边就有湿,海鲜本身也是阴寒之物,也是湿,经常吃的话,合在一起就容易有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就发现沿海地带的居民得痛风的就多,为什么?就是因为湿气太重,湿由此而化热。

刘完素书里边所讲的六气皆从火化,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气皆可以化火,皆从火化,跟上火一起就变成火热之气。所以临床上就要需要把这种火祛除了,把湿给化除了,火一祛除,湿一清理干净,关节气血又通畅了,病就好了。所以我们在临床用当归拈痛汤、四妙丸来治疗这一类的风湿类风湿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其实就是中医的临床医家在临床中所悟出来的思路,直接把他的理解写到对《黄帝内经》的注解里边,这一点就非常重要。中国古人有一个习惯叫做述而不作,这是谁传下来的?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他自己不创作或者是不写新的书,都是注解。比如孔子注《周易》,孔夫子是有这样一个传统,我们看到后世的医家,后世的医家都是大学问家,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他们自己写的书不多,但是注的非常多。《黄帝内经》的注家就有五六百种,五六百家这是著名的,不著名的还有上千家,几千家。古人都是借着注解《黄帝内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黄帝内经》某一个条文大家理解的不一样,于是乎大家就各自发挥各自的理解,这就是古人的一个优点,他认为这叫述而不作,是用这种方法表达自己的谦卑、谦虚的心理,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谦虚。

所以他就把自己在临床中的体会直接用注解经典的方式写到注书里边去。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周易》的注家也都是这样,还有很多关于《论语》的注解、《道德经》的注解,每朝每代都非常多。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在解读条文的同时他们也会把自己的人生智慧写进来,然后根据当时的条件,社会的,还有人群的,还有天地,自然的,还有时代的特点把经典进行注解,所以每朝每代都会遗留下非常多的宝贵的智慧财富。

所以我们在读《黄帝内经》的时候得把这些内容读出来。实际就是古代的医家对于这段经典的他个人在临床中、在生活中观察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总结,把他这些总结的内容体现到他对于这段经文的理解的注疏上。(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我们在读注解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同样一段条文有四五种不同的注解,貌似都是不一样的,而且都是矛盾的,但是你仔细一看,就是不同的医家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切入,来论述这个问题,都是非常值得参考。(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四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