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天下明德的虞舜帝与古负夏城的历史渊源
观兖州 知天下
《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今诸城市),迁于负夏(今兖州城东北五里古城村),卒于鸣条(今河南开封市),东夷人也。”司马迁(公元前145—86)著《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今济南市),渔雷译,陶河滨(今定陶县),作什器于寿丘(今曲阜城东北),就时于负夏。”(注1)《辞源》记:“就时意为乘时,逐时,若言射利也。”即据此应是虞舜曾在古负夏城经商。明万历版《兖州府志》卷五·《帝迹志》记:“寿丘在鲁(曲阜)东门之北。《水经注》云:负夏即瑕丘,瑕丘地(从古城迁)今兖州府城也。则舜之生于耕稼,陶渔皆在兖濮之间无疑也。”(注2)清康熙版《滋阳县志》记:“舜泉,城北三里,即负瑕泉。”(注3)古兖州人为纪念舜“就时于负夏”,将“滋阳十四泉”之一的负夏泉,亦称为“舜泉。”舜泉是十四泉中出水量最大、最旺的名泉。
从以上史料中足以说明约公元前26世纪至约公元前21世纪的五帝时期,虞舜帝曾在负夏古城经商、生活了一段时期。《山东兖州县地名志》记:“邵家庙,此村建于明代初年,邵姓来此落户最早.......村内有五圣庙,故称邵家庙。”(注4)《辞源》注:五圣即神农氏炎帝、唐尧、虞舜、夏禹、成汤五帝。明初古负夏遗址旁的百姓为纪念“舜就时于负夏”,而同时祭祀五帝。
今兖州城东北的陈家村,邵家庙两个自然村,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即合为一个行政村——陈家村。该村历史悠久,与尧舜时期的负夏古城——今古城村紧邻,应同为负夏古城城区的一部分。约在百年前三个自然村相距约五十米,在近三十多年间三个村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村民的住房已形成参伍错综,交叉相居连成一体的局面,难分彼此。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5年)人戴圣编注《礼记》四十九篇,其中《大学》篇开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自《礼记》·《大学》问世以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成为仁人志士的行为规范和奋斗目标。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帝始。”自西汉以来的二千多年中,世人皆尊称虞舜为开启“天下明德”的第一人。
《礼记》·《中庸》书中孔子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孟子》滕文公上称:“言必称(颂)尧舜。”古史相传:尧舜为圣明之君,以“尧天舜日”来称颂帝王的盛德和太平盛世。
1998年版《孔孟之乡名人名胜名产》书中将“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的虞舜帝收录名人之中,就是根据《史记》所载虞舜做日常生活用具在古曲阜的寿丘,经商在古兖州的负夏古城生活了一段时期为佐证的。该书中记载:仁圣盛明的君主—虞舜舜,是颛顼的六世孙,亦即黄帝的九世孙。由此而言,舜的出身定是很高贵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还在颛顼的儿子穷蝉时,他这一支家族就已沦为普通老百姓了。舜的父亲名叫瞽叟,就是“瞎老头子”的意思。他本来眼睛并不瞎,为什么偏偏有这么一个“雅致”的名字呢?原来当时人们见他有眼不识贤愚,于是送给他这样一个诨号。相传瞽叟年轻时讨了一个名叫握登的妻子,握登天性娴淑,时常对着灿烂的晚霞遐想。一次她看着一道美丽的彩虹发呆,忽然觉得心动而怀身孕,后来在姚墟生下一个儿子。这孩子每只眼睛都有两个瞳仁,因而起名重华,字为都君,因生于姚墟(山西省永济县),故以姚为姓。又因舜后封于虞,故名虞舜,至于舜字,是重华的谥号,即仁圣盛明的意思。
舜生下不久,他的母亲就死了。幼小的舜从未得到过父亲的疼爱,其原因一是其母观虹而孕,瞽叟认为不是自己的儿子;二是舜出生前瞽叟曾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凤凰(瞽叟说是只鸡),嘴里衔了米来喂他,并告诉他将要做他的儿子,瞽叟认为这只“鸡”只给他米而不给他其它什么好东西吃,心里越发不喜欢他。由于这两个原因再加上瞽叟不久又娶了一个更加年轻美貌的妻子,生下一个肥头大脑名字叫象的儿子,舜的境遇就更可想而知了。舜生长在这样一个没有一点温情的家庭里,性格却非常笃厚善良。当他每遇父亲毒打的时候,总是默默地流着泪承受着肉体和心灵的痛苦,实在忍受不了时就独自跑到荒野里大哭一场,尽管这样,舜仍然仁爱地对待他的父亲、后母、弟弟和妹妹。
经过无数个难捱苦熬的日日夜夜,舜终于长大成人。他的孝敬父母、友爱弟妹的贤名早已传遍华夏各个部落。但是,狠心的父母待他依然如故,舜只好离家出走,来到他早就向往的东方。从《史记》所载:“舜耕在历山(历山,其地(济南市)渔雷泽,陶河滨(今定陶县)作什器于寿丘,(当在曲阜东)就时于负夏。”(负夏即今兖州城东北五里的古城村)舜在历山开荒种地没有多久,历山的农人受了他德行的感化,都争着让起田界来;舜又到雷泽去打鱼,过了不长时间雷泽的渔夫也都争着让起渔场来;舜又到河滨去制作陶器,说也出奇,河滨出产的陶器从此竟一个个美观耐用。舜后来去寿丘制造各种家具器物,人们听说后纷纷迁来居住,仅一年时间,这地方就成为村庄,再过一年就成了一个较大的集镇,又过一年竟成为好几万人口的城市了。舜后又在负夏经商,以诚信为本,道德为重。因舜在此经商以明德为先,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天下明德”的创始人。舜的名声由此更加显扬。
说来也巧,当时的天子尧已经有86岁了,每日里为继任者而忧虑。原来帝尧儿子不少,但却年纪幼小,惟有一个较大的儿子丹朱却又傲慢暴虐,不堪当此大任。尧曾为之设计制作了一副围棋,希望用棋道来改造丹朱的性情,但也不见成效。万般无奈,尧只好咨询于四方诸侯,结果大家一致举荐说:“民间有一个尚未婚配的男子,名叫重华,他可以继承帝位。”尧说:“是啊,我也早就听说过这个人,他究竟怎么样呢?”大家七言八语地介绍说:“他的父亲非常愚顽固执,他的母亲非常奸诈无知,他的弟弟非常倨傲自大,但他却能以孝治理家庭,以善感化万民,从无半点邪佞之心。”尧听后沉吟了一会,说:“果真是这样吗?让我来考查一下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目的是观察他理家的才能;让九个儿子伴随着舜,目的是考查他为人处事是否友爱周全。结果在舜的感化下,尧的两个女儿都不敢以帝女自骄,而是像一般人家那样和睦邻里;尧的九个儿子也都尊敬舜,并且性格日益笃厚恭谨。尧非常高兴,于是赐给舜一把琴和一套细葛布衣,为他修建了几间谷仓,并且给了他一群牛羊。
舜自己做了天子的贵婿,并没有忘记他的父母,于是带着两个妻子去见家人。瞽叟一家见舜携妻载物归来,非但没有收敛恶心,反而处心积虑地想把舜害死,好得到他的财产和妻子。有一天,象喊舜去修缮谷仓,舜回家告诉了妻子,两个妻子每人送他一个竹笠遮日。当舜爬上谷仓后象和瞽叟就从下边搬走梯子放起火来,舜将竹笠举起像鸟翼一样跳下,居然没有一点损伤。瞽叟和象一计未成又想出另一阴谋。这一天,瞽叟又叫舜去浚井,舜又回家告诉了妻子,两个妻子每人送他一柄锋利的铲子。舜下井后迅速在井壁上用两把铲子凿了一个洞穴,刚刚凿完,瞽叟和象即搬来土石往井里填土,填了一阵,听听井里没有动静,以为舜已死去,非常高兴,于是立即跑回家去分赃。象首先摇头晃脑地说:“主意是我出的!我也不想要什么,两个嫂嫂和琴分给我,牛羊财物就给了爹妈吧!”说完就飞快地跑到舜家里,假装斯文地拿了琴在那里摆弄,梦想着能得到两个嫂嫂的欢心。殊不知,舜已用两把利铲把井凿通赶回家来。象见了舜大吃一惊,心中非常恼怒,过了一阵才吱吱唔唔地说:“我正在很愁闷地想念你呢。”舜丝毫没有生气的样子,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这样,你一定已经很懂得兄弟友悌情义了。”这样,瞽叟和象还不死心,他们又借陪礼之名请舜饮酒,想把他灌醉后杀死。不想此事被舜的同父异母妹妹㪙(guo果)手闻知,她同情哥哥的遭遇,连忙把这事告诉了嫂嫂。当象来请舜时,两个妻子分别送给舜一包解酒的东西,然后舜就去赴宴了。宴会上,陪酒的人都醉得不省人事,而舜却毫无醉意——这场阴谋又失败了。经过这几件事之后,舜待父母弟妹更加孝悌友爱,瞽叟和象这时才回心转意,一家人从此和和睦睦地过起日子来。尧帝对舜这种以德报怨的高尚品德极为赞赏。
尧见舜治家很有办法,于是把他召到朝廷担任各种各样的官职,以考验他的实际才能。结果舜举贤黜恶,把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为了进一步考察舜的应变能力,尧又让舜独自进入一个大山林。山林里毒蛇猛兽,张牙舞爪,但舜毫不畏惧,勇敢地向山林深处走去;不一会又飞沙走石,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整个山林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但舜却丝毫不为所迷,最后终于安全地走出山林。经过这些考验,尧认为舜确实能够担当重任,于是决定把帝位传给他。这时有人劝尧还是把帝位传给丹朱,尧深明大义地说:“把帝位传给重华,将有利于天下而只不利于丹朱;把帝位传给丹朱,那就将只有利于丹朱而有害于天下。我怎能做有害于天下而只有利于一人的事情呢?”于是尧举行隆重仪式把天下传给舜,这种让位方式,历史上叫做“禅让”。
舜代行天子之政不久,尧因年老而驾崩,天下百姓深感痛惜,为之举哀三年。三年期满后舜又请丹朱在南河南边即天子位,但四方诸侯却不朝见丹朱而朝见舜;天下诉讼的人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评断是非;当时的人们都不赞颂丹朱而赞颂舜。舜见此感慨地说:“这真是天意呀!”于是正式登上天子之位,国号为虞。
尧时朝廷人才济济,但却没有明确各自的职责,因此显得有些混乱不堪。于是舜征求四方诸侯的意见,任命鯀为崇伯,负责开治水土;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契为司徒,负责百姓教化;皋陶(yao姚)为大理,负责社会治安;垂为共工,负责管理工匠......其余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舜时刻注意督责官员,制定了三年一考功、九年陟优黜劣的考核升降制度。这样,政绩好的可以及时提拔,政绩平平不称其职的可以及时黜退,甚至处以极刑,可谓奖罚分明。于是百官都恪尽职守,勤奋治事。鲧因以围堵之法治水,致使水患愈重,因其治水失败,被舜杀之于羽山。后任命其子大禹为司空治理全国水患,大禹尽职尽责,以疏导之法治水,获得成功。他平治洪水功劳最大,且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献身精神,于是舜预先祭告天地,请求让大禹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商均继承帝位。
当舜百岁之时,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南方巡视苗民。到了湘水地方把娥皇、女英留下继续南进,结果在苍梧地方不幸染病身亡,就近葬于湖南九嶷山,后来人们把这地方称之为零陵。娥皇、女英闻听夫君驾崩,向南恸哭不止,晶莹泪珠抛洒在庭前竹丛,把枝枝翠竹染得斑斑点点,竟至永不褪化。现在当地仍出产这种竹子,名叫“湘妃竹”。
最后两人悲不自胜,双双投江而死,成了湘水的女神。舜的弟弟象闻听消息,亦不远千里来九嶷山祭扫坟墓。人们为纪念虞舜的感化之德,特意在舜墓附近建造了一座供奉象的亭子,因象受封于有鼻,故名此亭为“鼻亭”。
虞舜20岁以孝闻名天下,30岁为尧所知并娶其两女,50岁代尧行天子之政,至尧死后三年即61岁时方正式践登帝位,在位计39年。其时华夏族疆域扩大,政治清明,百姓安康。各种礼乐教化,都从虞舜时开始制定。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至此,情不自禁地挥笔赞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帝始。”虞舜所处的时代因此也就成为历代政治家和平民百姓最为向往的社会了。(注5)
《辞源》记:“明德,完美的德行。”《书君臣》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毛泽东在《七律·送瘟神》中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可见,古往今来的人们,无不推崇于尧舜时期的太平盛世。
2016年,与古兖州负夏城遗址古城村紧相邻的陈家村人,一个事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李治虢,在连续多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同时又在虞舜帝曾经“就时于负夏”的古迹上,注册创办了“礼煜明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在公司开设“华夏明德大讲堂”,旨在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宣传社会正能量,表彰为国家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有着完美德行的明德人。四千多年前虞舜帝开启的“天下明德”的思想与今人倡导表彰“明德人”的善行义举在此巧妙地结合,碰撞出文化强国的火花,这是古今“明德人”心灵相通的必然。虞舜帝虽然离开此地远去四千多年了,但是他开启倡导的“天下明德”思想仍然在此流传并发扬光大。
2019年初,礼煜明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兖州民间文史研究会达成合作意向,双方通力合作在《兖州春秋》一书编辑的“陈家村历史文化汇编”栏目中,从宣传陈家村的明德人开始做起,下一步再逐步推向全区、全市、全省、全国。用宣传“明德人”的名人效应,榜样的力量来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年3月4日,总书记在看望出席第十三届二次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时尚。”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情真意切,我们要将古代尧舜帝开启的“天下明德”与总书记提出的“用明德引领时尚”相结合,古为今用,以宣传弘扬“明德人”的文化理念,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民族五千年奋斗的历史进程。我们要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共同努力,使传统历史文化之花永开不败,让文化自信挺立不倒,夯实文化归属,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注释:
1、《济宁古代简史》第41页
2、明万历版《兖州府志》卷五《帝迹志》第3页
3、清康熙版《滋阳县志》卷之一第28页
4、《山东省兖州县地名志》第92页
5、《孔孟之乡名人名胜名产》第10页
观兖州 知天下
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