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做新冠疫苗,药企能赚大钱吗?
译者丨艾瑞莉娅
卖价受压,利润低下
和多数药品不同,疫苗并不是摇钱树。市场不大,能做疫苗的药企也不多。疫情之前,每年疫苗在全球市场的规模仅约240亿美元——和年收入1万亿美元的整个医药市场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举例来说,流感疫苗最大的生产商赛诺菲(Sanofi)在同行中市占率达到25%,但每年也仅有几十亿美元的收入。
而对新冠疫苗来说,为了能让全球人民都接种得起,公众一直施压,以期尽量压低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药企们放出的第一批疫苗如此便宜——最低3美元一针(AstraZeneca),最高也仅25至37美元一针(Moderna)。
相比于流感疫苗,新冠疫苗市场更广一些、利润率也更低一些。在病毒尚是全世界公敌的时期,新冠疫苗的年收入总规模大约是100亿美元。但相比之下,药企默克(Merck)仅Keytruda一种抗癌药每年就能挣超过70亿美元。
这种公众压力下的低价将在疫情结束或是接种需求得到完全满足时终结。我们无从得知后疫情时代会是什么样。也许近年病毒仍会传播,那么在世界范围内新冠疫苗仍会有一定需求;也可能疫苗的免疫作用足够长久,病毒的传播被抑制,因此疫苗需求大大降低。
尽管短期内药企可能没法将利润最大化,但当病毒传播能力弱化但未灭绝时,可能就是它们提价的好机会。无论后疫情时代持续多久,只要不再被全世界广泛需要,药企都更有周旋余地,容易将疫苗卖出高价。当疫苗需求量降低,公众对疫情的关注不再那么密切的时候,将会缓解压价的状况。
需求多样,市场广阔
目前市场上已知有效的疫苗在生产和运输上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比如辉瑞的疫苗需要极低温的冷藏条件(约零下70摄氏度);而莫德纳生产的疫苗只需要在零下20摄氏度贮藏,所以更符合医院现有的冷库条件。
这不仅意味着市场对于多种疫苗都有需求,而且它们大多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小的受众群体。
常春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的教授Christopher Snyder表示,即使在行业仅排五六名,药企生产疫苗带来的商业价值仍是无量的。
专利也是门生意
圣路易斯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的教授Ana Santos Rutschman说道,疫苗的专利权一般都不太挣钱。
一款疫苗可能附带有很多个专利,比如HPV疫苗就拥有81个专利。这些专利覆盖了配方、监管标准、生产过程。而当现在新疫苗面世时,已经很少有过去没申请过的专利了。Santos Rutschman说:“疫苗产业已经不剩多少未开发的知识产权了。”大多数疫苗的制作方式大同小异,或者依赖于某种已有技术来触发免疫反应。
当然,疫苗的配方各不相同,但对于新冠疫苗来说,生产商们已经达成共识,都不会去申请专利。就算去申请,在病毒变异性未知的情况下,疫苗有效期可能只有寥寥数年。
但莫德纳和辉瑞疫苗的意义远不止于预防新冠一种病毒,它们还成功引入了更重要的元素--采用RNA信使来激发免疫反应。
新冠疫苗研制方面的投资同时推进了领域内对于mRNA的研究。新冠疫苗是第一个运用这项新技术的,或许RNA技术不仅能运用在更多疫苗中,也能运用到其他疗法中。
这项疫苗中的新技术可能会拿到几项专利,但Santos Rutschman教授指出,在消息公开之前,药企将怎样运用RNA技术仍是未知的。也许mRNA技术能够在疫情之后仍持续为企业带来专利收入。
其实相比于“激发免疫的催化剂是什么”,企业更关心疫苗本身带来的效益。
文章翻译自QUARTZ,原标题为 How drug companies will profit from making Covid-19 vaccines,作者是Annalisa Merelli,由霞光社简单整理编辑后发表。
原文链接:https://qz.com/1938189/what-is-the-market-for-covid-19-vacc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