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右腮腺区肿物2年余,CT+MRI+临床思维,所想所思?

凌晨还是清晨,如约而至,只为陪伴你,一起观影。

天等

影像

牛年大吉

MR210127002,男性,44岁

主  诉:发现右腮腺区肿物2年余。

现病史:约2019年初无明显诱因下触及右腮腺区有花生大小肿物,无痛,无畏寒发热,无呼吸困难,无破溃流脓等现象。未处理。随着时间推移,见肿物逐渐增大,亦无疼痛、破溃等现象。于2020-02-11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医师行CT检查后诊断"腮腺肿瘤"建议住院治疗。当时因自身原因未接受,现再次来诊要求住院手术治疗。患者近期精神、睡眠、食欲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既往约8年前行右耳后肿物切除术,20余年前行右颌下肿物切除术,具体不详。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史及无过敏史。按时接种预防疫苗。余系统回顾未见异常。

个人史: 出生、成长于原籍。否认到过流行病疫区,居住环境无潮湿,生活条件一般。贫困户。少量饮酒,无其他不良嗜好。适龄结婚,子女健康状况良好。

家族史: 家庭其他成员均健康,无类似本病患者。否认有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诊断依据

腮腺整体体积增大

病灶位于右侧腮腺后下叶

形态不规则,上下及横径相差大

信号较均匀

压脂序列及DWI呈高信号影

增强明显强化。

其他:颌下腺增大、颈部多发淋巴结、右侧上颌窦炎症(化脓性)

MR诊断套路

检查所见 

右侧腮腺体积增大,后下叶见片状及结节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低信号,T2WI FS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影,边界不清,最大截面大小约18mm×40mm,上下径48mm,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右侧腮腺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异常。颈部见多发淋巴结,最大约12mm× 7mm,边界清楚,左侧颌下腺明显增大,大小约30mm×21mm。右侧上颌窦见斑片状压脂高信号影,增强呈多环状强化。

诊断意见 

1. 右侧腮腺占位性病变,考虑腮腺混合瘤可能大;

2. 左下颌下腺增大。

3. 右侧上颌窦炎症。

4. 颈部多发淋巴结增大。

临床分析

1.患者男性,44岁,病程较长;

2.约2019年初无明显诱因下触及右腮腺区有花生大小肿物,无痛,无畏寒发热,无呼吸困难,无破溃流脓等现象。随着时间推移,见肿物逐渐增大,亦无疼痛、破溃等现象。

3.既往约8年前行右耳后肿物切除术,20余年前行右颌下肿物切除术。

4.入院时检查发现,右耳后及右颌下分别见长约5cm及7cm创口瘢痕。右侧腮腺后下极见局部皮肤隆起,触及大小约3cm×4cm类圆形肿物,质中,边界清,活动度可,无触痛。张口无受限,咬合关系可,伸舌居中,舌活动无受限,各涎腺及导管口未见异常,挤压各腺体时相应导管未见异常分泌物,双侧颌下及颏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诊断依据:

1.发现右腮腺区肿物2年余。

2.体征:右侧腮腺后下极见局部皮肤隆起,触及大小约3cm×4cm类圆形肿物,质中,边界清,活动度可,无触痛。

3.辅助检查(2020-02-11)我院门诊CT提示:

右颈部占位,考虑来源于腮腺混合瘤可能性大,必要时增强或MRI检查;右侧上颌窦炎症。

临床考虑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及彩超结果,本病诊断未明确,考虑以下疾病:

1.腮腺混合瘤,腮腺混合瘤是一种临界瘤,早期为无痛性肿块,缓慢生长,病史较长。肿瘤呈球状、分叶状、大小不等,边界清楚,活动,一般不出现面神经麻痹,当肿瘤突然生长加速,出现疼痛、面瘫时,提示肿瘤恶变。

2.腺淋巴瘤  多见于男性,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可有肿块时大时小的消长史,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很少有结节,质地较软,有弹性感。肿瘤常多发,约12%病人为双侧腮腺发生,也可表现为一侧腮腺的多个肿瘤。腮腺造影可见肿瘤所在处多数分支导管排列紊乱、扭曲、不规则扩张和狭窄,末梢导管可见点、球状扩张,主导管可有腊肠样改变。B超检查可见病变内部低回声区被线状强回声分割成"网格状"。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3.腮腺区淋巴结  位于腮腺内,可为1个,也可为2、3个,大小在1cm以内,光滑、活动,当伴有炎症时可固定并伴有触痛及肿大。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发病年龄早,多见于婴儿。皮损为直径1~4cm的皮下结节,其表面皮肤可活动,但基底常粘连固定,质较软,有波动或面团样感。一般增长缓慢。最常见部位为眼周。

5.腮裂囊肿:鳃裂瘘一般发现早,症状典型,多为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见细小瘘口,挤压时可有少许白色分泌物,也可触及条索状物向深部走行。鳃裂囊肿生长缓慢。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偶然发现颈部或腮腺区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或时大时小。鳃裂囊肿上皮可癌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