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十九散文篇:沧州三记之 “大运河碑廊”记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十九散文篇:
沧州三记

“大运河碑廊”记

 郑熙亭

2006年四月,沧州市文联和南运河务处倡建大运河碑廊,汇萃本籍书家精品,弘扬中华文明,实为盛世修文之善举。
盖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发两河、两淮、江南三百余万众,督 工六载,开浚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运河。沟通江淮黄海四大水系。 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长达五千余里,造福人民千余年,形 成特有的运河文化。

此后,历代治世之君,皆有维修扩建。唐代开天宝河,绕过三门峡天 险。宋代清汴通航,引洛、黄济汴。元明清定都北京,格外注重河务。元初开挖济州河、会通河,划直水道,不再绕河南,整修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永乐九年于汶水下游筑坝拦水入会通河,以助运河水势。弘治年间,开挖哨马营、四女寺、捷地、兴济减河,减洪泄水入海。清雍正改天津兵备道为河道,专管南运河与臧桥以下子牙河。府州县镇专设管河官吏。汛期两岸驻河兵筑堤防汛,秋冬发夫岁修、以工代赈,人称铜帮铁底运粮河。乾隆五年开挖宣惠河、马厂减河;光绪六年开挖靳官屯减河;雍正四年在捷地减河建五孔闸;乾隆三十六年南巡阅堤,改闸为坝,题诗刻石,即今之乾隆碑。民国 二十二年复改建为今之八孔闸。

水是生命之源,国家命脉。大禹治水,华夏因之迈进文明门坎。秦汉兴 修水利致富强卒成帝业,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水利工程,垂范后世。百代兴亡,沧桑巨变,1949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运而生,揭开人类水利史新纪元。

沧州地处九河下梢,防汛除涝首当其冲。1963年大水后毛泽东主席号召一定要根治海河,数十万民工,十余年苦干,挖排河、修水库、建桥闸、打机井,改造数百万亩低洼盐碱地成良田。沧州人以艰苦卓绝之劳绩名垂河北水利建设史。

改革开放给沧州带来生机,反思既往,升华理智,人们毅然改变公社体制和单一粮食生产,实行联产承包,把目光投向商品经济,打开致富之门,终于走出困境。 时逢遇合,方兴未艾,和谐社会新风,感慨文人学子,乃以诗文言志,泼墨抒怀,发热忱,沥肝胆,倡教化,建碑廊,期有益于时下,亦存照于后人。

原载2006年9月《散文百家》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