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头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啥意思?年关将至不妨一看

生活中很多人都厌倦了大鱼大肉的饮食之风,反之对萝卜白菜等青菜情有独钟。按照现代养生理念来看,均衡营养、合理饮食、荤素搭配,才是身体健康的必备法宝。

或许大家只认为猪、狗、牛、羊、鸡,只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殊不知它们能与人和谷并列,背后其实蕴含了很大的深意。

距离牛年春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了,每当春节临近之时很多地方,都会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风俗。

俗语说“头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 数字之外到底蕴含了什么深意?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年关将至不妨一看。

“鸡日”顾名思义就是鸡的生日,古语有云:“五德之禽啼,福气满门来。”宋代诗人也曾做《宜章元日诗》:“避地逢鸡日,伤时感雁臣。”传说中女娲娘娘在“七日”中,每一日都创造出了一种生物,而正月初一则创造了鸡,所以又有“头鸡”的说法。

当然,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月初一这一天如果晴空万里,那么家里的鸡就会茁壮成长,进而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平安幸福、美满安康。

《韩诗外传》中曾记载:“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可见鸡不仅有“司晨报晓”的作用,而且还是一种寓意美好德行的动物。

按照鸡日的来历可以推断出,狗也是由女娲创造的生物,只不过它位列鸡后,在正月初二被创造出来。狗是第一个被人类驯服的动物,也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看家护院,但现在除了农村还养狗看家之外,城里的人早已将其当成了宠物。

这一天家家都要祭财神、吃馄饨,而在古代馄饨又称“元宝汤”, “喝下元宝汤,家家祭财神”说的就是正月初二的习俗。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出嫁女儿初二回门的习俗,按照这种说法初二亦称为“迎婿日”。

“猪日”是传说中猪诞生的日子,所以民间有正月初三不杀猪的习俗。如果大年初三的时候天气特别好,那么家里饲养的猪就会长得膘肥体壮。反之如果当天不见太阳,或者天空中灰蒙蒙的一片,那么就寓意今年的猪“体弱多病”,当然,这只是一种迷信说法而已。

正月初四是民俗中的“羊日”,由于羊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肉食,还可以提供鲜美的羊奶和奶制品,所以在初四这一天忌吃羊。

在民间传说中,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到了正月初四返回人间,所以很多地方都有迎财神的习俗。

正月初五又称为“破五”,民间有俗语云:“东南西北中, 路路遇财神。”正月初五相传是财神诞辰,所以很多商人为了争“利市”,所以都会在初四“接神”,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到了这一天就不用遵守过年的禁忌了,而当日也正”是女娲创造牛的日子,所以又被称为牛日,民间有“初五不杀牛”的说法。

大年初六是一年一度的“马日”,古人又将其称为“挹肥”,顾名思义就是清理室内外垃圾,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拜“厕神”,尤其是厕所内的粪便还要拉到农田中。初六又被古人称为“送穷日”,韩愈的《送穷文》曰:“结柳作车,引帆上墙”。

《岁时杂记》有云:“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虽然这种习俗感觉很迷信,但现代人却依然在坚守这个习俗文化。

顾名思义正月初七的时候,女娲终于完成了造人的重任,所以这一天是人类诞生的节日。南方有食七菜羹、带人胜等习俗,而北方人则会在人日当天,给孩子做一大碗面条,寓意让面条缠住他们的双脚,这样就可以健康成长了。

《太平御览》卷三十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可见人日的习俗不仅内涵深刻,而且也丰富多彩。

“谷日”一般都在正月初八,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庆祝丰收设立的节日。人们为了感念上苍赐予的谷子或其他粮食,所以在谷日有不食谷子煮熟食物的习俗。由于谷日又叫顺星节,相传这一天众星君下凡,所以最好待在自己的家中,否则很容易犯太岁。

《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可见这一天还有很多极具民族色彩的习俗。

传说中女娲就是造物主,世间的万事万物皆出自于她手,所以人们在崇敬女娲的同时,也对不同生物的诞生日充满浓郁的感情色彩。

从大年初一至正月初七,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可是女娲却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人、谷,对人们的生活都具有非常大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