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故事,有很强的时代感
中排右一,竖格衣服
母亲的故事,大多是她在生活中忆苦思甜中讲给我听。
姥爷的故事
姥爷这一生可能娶过三个妻子,第一个是大姨的母亲,后来去世,又娶了姥姥,生下二姨和母亲,后来在母亲三岁的时候,去了台湾,此后多年毫无音讯。
此后多年,听说在那里又娶妻,我童年时,同村的有回乡探亲的,但姥爷没有回来过,听说在那里有子女,多年后的我猜想,可能过的不是很好,所以没有“衣锦还乡”,小学时,姑姥(姥爷的妹妹)给我们寄来照片,看着照片中的老人,母亲并没有多么触动,因为缺失多年,甚至可以说从没有过父爱。
姑姥在北京,小时候每年会寄糖果,衣服等,我最喜欢的是果脯,村里买不到的,很是稀罕,后来姐姐长大了,去过北京几次。我也跟母亲去探望过,朝阳区,寸土寸金,他们住的房子60多平米,现在姑姥还在,快九十了。母亲这两年还念叨去看看,我说我可陪你去。
母亲得到的关爱,除了早逝的姥姥,也就是姑姥一直惦念了,这在我童年里是美好的回忆。
教书的姥姥
母亲经常对我说,你姥曾经是老师,但那时老师不如现在待遇好,所以拉扯三个孩子也不容易。
后来文革,母亲和姥姥被迫去要饭,名为“改造”就是让你尝尝穷苦的滋味,要挨家挨户去敲门要饭。
母亲说,当时家里不是地主,算是富农,母亲现在还有一些姥姥留下的遗物,首饰什么的,算是比较富有的当时,家里有地,也雇人帮忙,这在文革时是批斗对象,当时姥姥被带高帽,母亲说,那时姥姥都想自杀。
爱读书的童年
母亲从小喜欢读书,上学时学习非常好,二姨也学习很好,都是被成分(当时成分不好不让升学)耽误的,只有小学毕业。母亲经常说,要是当时能继续,她也是大学生了。
我偶尔回想,那我不就也许是城里人了吗?现在想想,如果那样,可能没有我了。
因为姥姥教书,母亲读过很多书,四大名著都有,后来不能上学了,也是有机会就看会书。
前几年给她买了智能手机,现在时常看网络小说了,也追剧,我的感觉是,喜欢看书的人也都爱看影视剧。
辛苦的少年和青年
瓜菜代,不知道有几个人听说过,我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说这个词,母亲个字比较矮,因为正长身体时挨饿,大姨二姨都是瘦高个,只有母亲矮,母亲说她正赶上挨饿。
瓜菜代,就是吃的饭粮食不多,掺杂其它的。比如红薯,红薯秧等等,那时的人们脸都是菜色。
那时要挣公分,家里有姥姥(母亲的奶奶)需要养,没有男劳动力,母亲每天拼命挣公分,后来也是因为要照顾家里,还有成分问题,嫁给就贫农出身的父亲,也因此方便照顾姥姥。
对姥姥(母亲的奶奶)我同年还有印象,活到六十来岁,头发花白。印象最深的是包饺子,她包饺子能忙活半天,特别细致,因为特别小,一口能吃两三个那种。
勤劳而慈爱的母亲
有慈母,童年就拥有整个世界,这是我的感受。幸福的童年能用来治愈一生,在那之后的几十年,它给了我足够的勇气,让我来面对人生,学习如何处事,反省不足,之后努力改变。
嫁给父亲后,母亲成了一生的农民,每天风吹日晒,去劳作,回家照顾我们,那时,我感觉母亲是全天下最累的女子,又要干农活,又要做家务,那不应该是她的命运,此刻想到这,泪流满面。
母亲特别有耐心,从不打骂我们,也因此,我们三个不会骂人,也轻易不和人闹矛盾,宽容大度,是母亲的言传身教。
那是我上学一年级,要借课本,当时借来一本特别破的,很多页被已撕破,那个午后,母亲和我坐在炕上,用那种医用白胶带,一页页的粘贴…虽然已过去三十年的时光,那一幕,记忆犹新。
母亲任劳任怨,在家里,父亲很少做饭,也从未刷碗做家务,我们姐妹三个都心疼母亲,甚至在心里上有点阴影,今后嫁人,一定要找个能帮忙做家务的人,这应该是我们对母亲的心疼吧。
——————————————————————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我的人生,到处有母亲的痕迹,我的言语,我的思想,我走的路…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每次回家,母亲的话不多,都是默默的给我们做好吃的,看着孩子们一起玩耍。母亲老了,是时候我们去包容和爱护她了。
每次和母亲聊天,母亲随意说出的一个愿望自己都会放在心上,有机会了,就去帮她实现。
这种本能的去爱,只有自己知道,对于最在乎的人,她的每一个心愿对你来说都是首要。
现在,我只知道,我比以往更想去爱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