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伤口 也是生命的窗口—8
生命的伤口
也是生命的窗口—8
那現在我們就開始我們的分享時間。哪一位有對剛才所做的內在小孩的冥想,想要分享你的感覺,或者是對今天的講座有什麼疑問,或者你的感想。都可以舉手來告訴我們。
麥克風準備好了嗎?
分享1:
我們臺灣有相親,這是我的回饋。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拖累症」這三個字怎麼寫。第二個問題,離開父母,包括前景的離開,事實上是有困難,對不對?
父母親年老,你不得不接他來跟你在一起,但是因為心理的創傷還沒有徹底完畢,所以,只要跟他對話,我們會吵架。但是,他不想又去住安老院。
還有其他的方法處理嗎?謝謝!
劉老師:
相親也不會把成熟度80的跟成熟度30的湊在一起。成熟度80的話,代表他有能力去處理他跟父母的關係,他有能力去處理他自己人生的命運。所以,他的婚姻不會被決定,他的婚姻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自己的選擇。所以,不會因為我父母叫我跟這個女孩子結婚,我就跟她結婚。如果她是一個不適當的物件,我可以答應我父母我一定會結婚。但是,我不需要答應我父母,我一定會跟這個人結婚,我就覺得說,這個人不適合我,我們再找找看。
相親,不是只有相一次就非得要成。相親不成,當當朋友也可以。但是,結婚的對象,那一定是你選擇的。我們認為不適合的對象,其實常常都很適合。所以,我就講過,有一次我跟我老婆吵了四個小時,然後,我很累,我就說我要睡覺了。我就跟老天爺說:「為什麼給我一個這麼難搞的女人?」上天在我心裡面跟我講:「因為你是一個很難搞的男人,所以這樣的女人最適合你!」
我大概就是那一匹野馬,他要找一個馴馬師。那我的老婆是最適合的,因為我是全世界最不喜歡被管的人,然後我老婆是全世界最會管的人。你看,不是最好的嗎?當然,她在管我,而我不被她管的時候,那段時間是很痛苦。非常的掙扎,每天都在那邊鬥爭。但是,現在回過頭去看,如果沒有那一段時間,沒有那段歲月,我不會成為今天的自己。我很感謝那個過程。我知道不是我老婆要整我,是上面那個,因為祂知道我需要。
「拖累症」這三個字,「拖油瓶」的「拖」,「很累」的「累」。「拖累症」是一個翻譯的名詞,它的英文名字叫做Codependence。這個詞有很多翻譯,一大部分的心理學都翻譯成「共依存」。有另外一本書,我看過,它翻作:病態互依症,另外一個翻譯叫「拖累症」。
你提到的跟年老父母的關係,這個是很多人到了四五十歲以後,一定要面對的一個問題。跟年老的父母,當然,如果我們離開了父母,我們有把自己建立好,在父母老之前,我們就跟他們重建了關係。我講過跟父母要重新建立關係,以成人的身份跟父母重建關係。如果沒有完成這個階段,不管你是六十歲也好,七十歲也好,父母九十歲,你把他接來住,那個小時候的問題還會再呈現出來。
永遠都不嫌太晚,即使我現在已經五十幾歲了,我跟我的父母相處還是很困難。那就是要去建立自己。所以,跟年老的父母相處,我上一次講過,有一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不改變父母,不要要求父母要改變。在不改變父母的情況之下,你怎麼樣跟父母相處得更好?
要求父母改變那個心,是折磨自己最大的部分。你怎麼會這樣?你怎麼還是這樣?你為什麼不能不一樣呢?爸爸媽媽你們講話,為什麼還是要這樣講?你知道你這樣講多難聽嗎?你這樣講讓人家多痛苦嗎?
所以,我們一直希望父母改變,來讓我們自己好過一點。我常講說這是不爭氣的人。爭氣的人就是你不用改變,你還是這樣,但是,我會更懂得怎麼來看待,怎麼來對待你的生命。我們開始會聽父母抱怨的話,我們開始會聽父母批評、指責的話。我們不會跟他對號入座,不會說你講的就是我,那我不是這樣,所以我很生氣。
我會說,你講的代表你。因為很多時候,如果父母對他們的人生不滿意,父母對他們的人生有太多的痛苦跟遺憾,他無法忘懷。那他到老年的時候,就會常常口出怨言。他在批評,他不是批評你不好。他是在告訴你:兒子,我不好,我這一生過得並不好。
父母如果是這樣,我們能夠怎麼辦?我們只能夠尊重。讓父母對他的人生比較可以心平氣和地去接受,我們成年的兒女,我們可以做三件事。
第一就是要對父母的生命表示「感恩」。不管怎麼樣,他們把我們生下來。不管怎麼樣,他們成為管道,讓生命可以經過他們。所以,才會成為你。所以,父母是你來到這世界上的一個管道。感謝他們把你生下來,感謝他們把你撫養長大。即使他們對你的成長貢獻非常少。但是,只要有貢獻,都是值得感謝的。如果父母曾經把他們辛苦工作所得的資源,他們花在你身上,你要表示感謝。因為他們的努力,因為他們的工作,所以,讓你吃、穿、用可以被照顧,讓你有機會,受教育,成長,表示感謝。所以,對父母的生命,我們有沒有曾經開口對他們表示過感謝。
第二,對父母的生命要表示「尊敬」,特別是受傷越重的父母,人生的經歷越坎坷、越痛苦的父母。因為他們活著不容易,他們活著當你的父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對父母人生的苦痛,我們做兒女的不是憐憫,不是可憐他,我們做兒女的要尊敬他。所以,要告訴父母:我尊敬你這一生所吃的苦,我覺得你是一個不容易的人,因為能夠吃那麼多的苦。
所以,一個人能夠活到五六十歲、七八十歲,他一生要吃很多苦。所以,他的苦有被兒女看見,他就覺得,他的吃苦值得。所以,人不是別人告訴他:你值得。而是要告訴自己:我值得!一個人怎麼樣到老的時候,要走的時候,能夠跟自己講:我這一生夠了,可以了。不管他這一生活得怎麼樣,他告訴自己:可以,那他心情就會平靜下來。
然後,第三個,只要是一個生命,尤其是跟我們這麼靠近的生命,成為我們的父母,他的生命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要跟父母講:我向你的生命學習。你這一生有哪些你的人生的經歷,你的智慧,你的一些作為是值得我向你學習。
所以我想,如果我們能夠在父母老的時候,對父母表示感恩,表示尊敬,表示學習。父母就會有一個管道去看見他自己,他會有一個力量去重新評估他自己的生命。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不被看見,不被珍惜。如果父母的一生他感覺都沒有被看見,能不能在他老的時候被兒女看見?看見他的努力,看見他的痛苦,看見他的不容易。
我想,我們如果有機會可以做,我們能夠把握機會。
謝謝!
主持人:
下一位,哪一位要跟我們分享?
分享2:
劉老師,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男女方的相處,常常會發生一個問題,就是想從對方的身上找到一個取代成自己的那個樣子,但是又常常會不能所願,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去取得一個平衡點,或是共識?
第二個,怎麼樣真正解除自己生命的情緒和壓力?
請老師解釋。
劉老師:
夫妻相處,我們常常會犯的一個問題,就是想從對方的身上去得到自己生命所缺少的。最大的問題常常不是來自於夫妻的關係,而是來自於跟異性的父母的關係。
所以,一個男人跟媽媽的關係,常常他會投射在跟太太的關係的上面。一個女人跟爸爸的關係,她會投射在跟丈夫的關係上面。這個問題要怎麼去解決?不是在夫妻關係上面去解決,而是要在親子關係上面去解決。
如果一個女人,她從小沒有得到父親的愛,或者父親陪伴她的時間不夠多。那她在內心裡面有所匱乏,這個部分她必須要去面對跟處理。如果她不去處理,她的夫妻關係,她常常需索無度,她經常跟她先生要那一份她從小沒有得到的父愛。但是,如果她自己能夠去處理,她也能夠去向他先生坦白,說我從我爸爸那邊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所以,對你的愛我有特別多的渴求,要求也比較多。或者說,因為我的爸爸他曾經背叛了我的媽媽,背叛我們這個家庭,所以,我對你有很深的不安全感,我常常感覺在我的婚姻裡面,我也會被背叛,所以,我會更多的猜忌,然後,你跟任何一個女人講話,我就會很不舒服。
這是難免,因為它來自於她的生命經驗。當她能夠去這樣講的時候,她就有力量去分別,它是一個真實的害怕,還是一種情緒性的害怕。
情緒性的害怕是因為小時候受傷了,造成你現在對某些事情的過度的恐懼,或過度的渴望所帶來的,一個人要能夠去分清楚。所以,如果夫妻之間常常對對方要求很多,相處的時候常常有很多的摩擦,這個問題它的真正的關鍵,常常是出在跟父母親的關係還沒有處理好。如果兩個人都能夠去面對這個部分的話,結果會好一點,可以好好的去談一談,彼此跟異性的父母之間的關係,然後也能夠去了解對方。
生命相愛,還有一種就是要承擔彼此的不完美,允許對方跟他的原生家庭,還有還沒解決的事情,然後尊重他要不要解決,什麼時候解決,用什麼方式解決。不要去介入每一個人跟他父母的關係;你可以提醒,你可以點到,你可以鼓勵,但是不能要求,不能要求對方一定要跟他的父母劃清界限,或者要求對方一定要跟她的爸爸解決問題。
我覺得說,這個要尊重,尊重對方,但是你要能夠看見,如果她沒有解決好,她就會造成你的壓力,所以,一個女人跟爸爸的關係沒有解決好,這個先生一定會有壓力,這個是一定的。
解決情緒的壓力,就是讓你可以感受情緒。感受情緒,我們有三個主要的情緒:恐懼、憤怒、悲傷,三個主要的情緒。
有些人,是由事件去尋找他的感覺,也就是說,你去想起小時候,對你影響重大的事件。你在講這個故事的過程,比如說小時候有一次我偷東西,被老師抓到,然後老師他怎麼樣懲罰我。當我在講這個故事的過程,我的感覺會跑出來。我的心裡的感覺,我的身體的感覺,會跑出來。當我們在上課的時候,當我們很進入狀況的時候,有些人的感覺有如身歷其境。那個痛苦是非常原始的,他會哭喊,他會痛哭流涕,這個就是讓情緒可以出來。
另外一個方面是由感覺去尋找事件,也就是說,面對害怕會讓你想起什麼事。面對憤怒,非常生氣,小時候哪一件事情會突然間跳進你的腦海裡面。你可以由事件找尋你的感覺,你也可以由你的感覺去尋找你的事件。但是很重要的就是,要去面對你成長過程中別遺忘掉的,或者是背忽視的那些,造成你有重大情緒的這些經驗。要去談它,要有機會談它,長大之後去尋找這樣的機會,是對自己生命是很健康的,所以,你要有一個對象,你要有一個場合,他們允許你可以去開放你自己的生命。你在那個地方談論你的很痛苦的經驗,人家不會覺得你很奇怪,人家也不會覺得說,你不應該這樣。他們會尊重你,不會給你批評,不會給你打斷。這樣的對象跟場合,對我們的生命來講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的話,要能夠去尋找。謝謝!
陳禎麗老師:
生命的傷口,也是生命的出口。我可以走得出來,相信在座每一位也可以。我可以做得到,我相信你們也可以做得到。好好的跟自己的生命的傷口相處,好好的去治療它,處理它。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力量。
最後,我們再一次熱烈的掌聲感謝劉仁州老師,還有今天的所有工作人員。謝謝大家,我們下次的演講是在九月十二號,同樣的場地。再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