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别人的眼里,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本文字数2416,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我侑来了,这是我的第27篇原创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成为一个好学生、好人。
追求「好」成为我们生活的目标。
很多人果然很好,他们是一个好老公、好老婆、好媳妇、好女婿。
但是可能「不快乐」!一个人要能够感觉到「快乐」,要能够感觉到「我是我,我是我自己」,要有能力及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感觉和需要,去追求内心真正想要的,才会有满足快乐的感觉。
——刘仁州
01
我认识一位亲子教育讲师,年近40的中年男子,外表风度翩翩、仪表堂堂,与人说话时的口气温文尔雅、和蔼可亲。
今天他结束了一场讲座,正在和学员们一一道别,转过身离去后,脸上的笑容逐渐凝滞并随着轻叹一口气而松垮下来。
他从事亲子教育多年,在外人看来,一位男士能从事这份工作,是很罕见的。
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收入,但从他经常跑活动、带学员、线上讲座和咨询的数量上看,应该也是颇为成功。
再加上平和的妻子和聪慧的儿女,总是能让人把和谐、幸福、成功、富足这几个词和他关联,而他似乎也挺热衷于这些追捧。
这场讲座我也在,等学员都走了后,我们找了个地方吃饭,他和我说起在家里和妻子的争执,说实话,我蛮吃惊的,大致内容是这样:
“这个月要再不把信用卡的钱还了,我们可就要被封停了。”
“我知道,你不要催了,这样并没有用,钱难道能凭空变出来吗?”
平和的妻子这次终于火了,开始吼道:
“你只顾忌你的名声和评价,但是家里有多困难你不知道吗?”
“你接活动,为了让大家觉得你好相处,就牺牲自己的权益,导致现在甲方对你予取予求、变本加厉,只要在你面前夸你一下,你就什么都好、好、好。”
“咨询也是,人家稍微哭穷一下,你就减免,线上讲座,你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成本,却只是为了满足你身边寥寥可数的粉丝。”
“这一切的背后,你有真的为自己考虑、为家庭考虑吗?”
“你的好!是真的好?还是做出来让别人说你好?!你还要装到什么时候?!”
写到这里,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认同妻子的说法。
但对我而言,只是选择不同而已,就如同面包和爱情、情怀和商业,每个人内在的需要不同,做出来的选择也不同。
听完他一通诉苦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曾有过烂好人形象,以及,我们到底要求“好”还是求“真”?
是不是也许不在那么执着于自己外在的名声,那么家庭的负担就能相对减轻?
要是能够更有原则,是不是不会让自己那么被动?或者不要那么在意自己的风评,是不是也才能开始照顾自己?
上述案例中,妻子也是一样,若是能早一点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再地忍让,退缩,也不至于此。
看似支持着先生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却不断压抑自己配合演出。所以当这位妻子爆发的时候,别说我了,估计我这位朋友也吓得不轻。
但是仔细想想,他明明很需要钱,但又那么在乎别人会看穿自己爱钱,所以一边想着法子的赚钱,一边又不停地剥削自己,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不贪图名利的好老师。
之前看到一段伊比鸠鲁的话,感觉可以用在这里:
“我们不该那么在意群众如何谈论我们,应该在意的是经由专注地思考及逻辑,在正义与非正义的思辨上,结论是什么。”
在我看来,能够正视自己,为自己负责,就是正义。
你有看过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人,带着一身正气去纠正别人的不良行为吗?
我们要对得起自己,就不要再欺骗自己。
02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有一个朋友很喜欢吃苹果,他每天见到你,都会送你一个苹果。
但是你不喜欢吃苹果,面对他每天送你的那一颗苹果,你要怎么办?
你是要接受?还是要拒绝?拒绝他,你可能会得罪他,但每天都接受,家里可能就会有一座苹果山。
你能不能平静的跟他说:「谢谢你每天送我苹果,只是我不喜欢吃苹果,我喜欢吃的是梨子。」
这样的表达,你说的出来吗?
有些人可能说:「这很简单,我每天都在做。」
但有些人可能打死也说不出来,因为他无法拒绝别人,无法表达自己。
「好」是考虑别人的观点;
「真」是考虑自己的观点。
我们现在长大了,要先求「真」再求「好」,要能够先做真实的自己,之后才能与人为善。
“没有一段关系,重要到让你失去自己。”——刘仁州
在关系里面一再的忍让、退让、委曲求全,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失去了自己,一点都不快乐,这样的关系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03
“人生的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割舍别人对你的认同,是一个人获得自由最重大的功课。”——阿德勒
所谓的「关系」,是包含和所有人的关系,不是只跟某些人的关系。
长大了,你和父母的关系、和伴侣的关系、和朋友伙伴的关系、甚至你跟子女的关系,都要弄清楚我们真正的感觉和需求,这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
很多人你问他们:「你的感觉和需要是什么?」,他们是茫然的,他们比较知道别人的感觉和需求,但是自己要什么却搞不清楚,因为他很少去感觉自己。
当一个人的时候,你不知道要去哪里走一走、可以去哪里玩,但是如果你带家人出去,你却都知道哪里好玩。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照顾别人是生活中最需要的。
但是反过来,如果很多人不关心你,不在乎你的需要,把你当作理所当然,你又觉得不舒服。
我们希望别人尊重我们也是有感觉、有需求的,我们也去尊重别人的感觉和需要,但是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让我们不能做真实的自己?
一个小孩子一但把自己的感觉和需要提出来,就会期待一定要得到满足。
而一个成人是:
“我让你知道我的需要,但是我不一定要得到。”
我的责任是表达我自己的感觉与需求,至于我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
——「有最好,没有也没有关系。」
遇到挫折没关系,看过电影《女人香》吗?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的人生碰到挫折了,当成跳错了几个舞步,绊倒了,Tango One,继续你的探戈,生命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