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有什么区别?

大家在购买药品时偶尔会听到处方药、非处方药这两个名词,那么它们究竟指什么,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需经过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为了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类药物必须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

处方药一般包括以下类型:

但要注意的是,2019年2月1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称,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的规定,经组织论证和审定,小儿退热颗粒,定坤丹,补肾润肺口服液等12种药品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具体品种名单如下:

什么是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生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这类药的标签具有国家制定的专用标识,即“OTC”字样。

OTC一般用于治疗不严重的小病小伤,由于主要靠自行判断使用,为家庭常用药,因此具有如下特点:

非处方药使用的误区

有些患者喜欢给自己当大夫,常常凭着自我感觉来诊疗疾病,往往选用过去曾经用过觉得有效的药物。

实践证明,如果反复选用某一种药,极易产生耐药性,使药物用量加大,不但效果不佳,毒副作用反而增强了,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致使病情恶化。

而且,非处方药还分为甲类和乙类你是否知道呢?

家庭用药不宜久存,不宜多备,在保管上要按照药物的理化性质,采取避光、防湿、低温、密闭等相应措施,经常查看、更换,确保家庭备用药品的质量。

老年人服用非处方药要谨慎

老年人服用非处方药要格外谨慎,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用,切不可自作主张。

① 药物使用“减量为宜”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处于逐渐减退的状态。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生物转化和排泄能力等各项指标较年轻时都有一定的下降。

有综合试验表明,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普通成年人更强,用药应当适当减量。

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标准是:老年人用药剂量是普通成年人的四分之三。

② 老人莫“恋药”

不少老年人被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困扰,认为自己身体不行了,多吃药对自己有好处,殊不知“是药三分毒”。

非处方药尽管安全性相对较高,但仍具有毒副作用,尤其是老年人肝肾代谢能力减退,药物容易在体内积蓄,对身体造成药源性危害。

因此,不要把药物当作“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法宝,要知道盲目“恋药”只会有害无益。

③ 用药要“有的放矢”

一些老年人并不完全相信医生,容易偏听偏信、自行用药,但这样的用药习惯危害极大。

用药前,要知道自己的疾病,也要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常感到头痛、腰酸背痛等,经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可选用一些解热镇痛类药物,但一旦有器质性病变,则切忌盲目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要及时就医。

④ 联合用药需留心

老年人患病时,易并发其它疾病,但在用药时要尽量避免过多品种的药物联用。

应谨遵医嘱,了解各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无不良反应。

如确有禁忌,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先使用急症的药物,待病情控制后再兼顾其它方面的药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