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尴尬爆红的她,竟如此有文化
济源位于河南西北部,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现下辖5个街道、11个镇,2019年常住人口73.37万,面积1931平方公里。与数百万人口的洛阳、开封相比,济源的确很小。在因济水而命名的城市中,济南济宁多被人熟知,却鲜少有人知道济源。有人说,河南再没有第二座城市,会像济源一样,给人造成巨大的认知错乱:看地名像是山东的,听说话像是山西的,实际上却是河南的。作为河南第18个也是最小的省辖市,即便在河南省内,济源也因人少市小且没有下辖区县,知名度并不高。但正是这小城济源,人均GDP位列河南第2,仅次于郑州,不容小觑。事实上,济源这座城市可以让人惊艳的,远不止于此。
想了解济源,必先认识济水。济水虽涓涓细流,却可与黄河、长江、淮河一起位列四渎,连唐太宗当年也不禁满腹疑惑问许敬宗缘由。许敬宗回答,渎和独是谐音,意指有独立的源头,济水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是它位列四渎的原因。唐代诗人白居易,也在《题济水》中,给出了他的解答,用“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称赞其顽强,以“一道截中贯,肯随浊河流”以及“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唯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赞美其高洁。在古人眼中,济水代表高洁。位列四渎而能波澜不惊,更是文人士子毕生追求的境界。
图片引自百度
王屋山、太行山、济水和黄河共同孕育了济源古老的文明。济源有超过4000年的文明史,夏少康建都原城,就在今天的济源境内。自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县,距今也有1400多年。济源保留大大小小的文物遗存、历史古迹25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处,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93处。其中,古代木结构建筑占比较大,共计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190余座600余间。
相传黄帝为战胜蚩尤,曾在王屋山顶祭天,最终统一华夏、形成中华民族;王屋山是道教圣地,更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仙山的代名词(请见下图1);济源还是我们语文课本中《愚公移山》主人公愚公的故乡。愚公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助者天助,这应该是愚公精神乃至济源精神的精髓。
图片引自济源摄影家公众号
一、济源古迹
(一)济源古迹之一:济渎庙
图片截取自《济源日报》发布的济源城市形象宣传视频,文字引自【《中原文化·济源篇》之济源古迹】
济渎庙位于济源市西北,全称济渎北海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是隋唐及其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钦定的祭祀济水神和北海神的场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布局最为复杂的水神庙。庙内现存木结构古建筑始自北宋,历元、明而迄于清,绵延千年而不绝,本身就是一座具体而微的中国古建艺术博物馆。这里既有河南省年代最早、形制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北宋济渎寝宫,也有世所罕见的“工”字形大殿与长廊,既体现了北方建筑粗犷豪放的恢弘大气,又包容了江南园林精雕细琢的幽微匠心。雕梁画栋与亭台水榭错落有致,淙淙流水与拱桥碑碣相映成趣,森森古柏与袅袅青烟中间传来的晨钟暮鼓,在幽幽诉说着一千多年间曾经的奢华与荣耀。1996年,济渎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济源古迹之二:轵国故城
轵国故城位于济源市轵城镇,总面积326万平方米。始筑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曾一度为韩都。周显王十年,魏惠王十二年(前358年),魏与韩交换部分土地,取得轵道,轵属魏国重镇。《盐铁论·通有篇》载,轵当时“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轵国故城现存的遗迹主要有:城墙遗址、制陶作坊遗址、护城河遗址、大明寺、关帝庙、聂政墓、钟公四冢、西留养遗址等。轵国故城重要出土文物有陶风车和陶都树。陶风车是国家一级文物,1969年11月泗涧汉墓出土。一俑作摇车鼓风状,一俑作舂米状,生动地表现了西汉的生产生活场面,同时也纠正了我国风车始于北宋的错误观点。陶都树又名扶桑树,国家一级文物,1969年11月泗涧西汉古墓群出土。对研究轵城当时的城市等级有重大价值。郭沫若曾对此进行过详细研究,并写入其作品《文物二三事》中。2006年,国务院确立轵国故城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1及文字引自【《中原文化·济源篇》之济源古迹】;图2由作者拍摄。
(三)济源古迹之三: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济源市区南部轵城镇涂沟河东侧,位于古轵国中心地带,原为古轵国祖庙。北宋时改为大明寺,成为著名的佛教寺院。中佛殿为院内主体建筑,建于元代初期,手法豪放,构建精美,是河南省建筑纯度最高的四座元代木构建筑之一。后佛殿梁架彩画,色彩华丽,栩栩如生,是河南省境内保留下来最为精美的清代中叶殿式彩画,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此外,还保留了金、元、明、清历代碑刻、经幢、石狮和千年娑罗树等附属文物20余件,弥足珍贵。2001年,大明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及有关大明寺建筑的描述引自【《中原文化·济源篇》之济源古迹】,但该文有关大明寺北宋以前的历史有误,阅读原文时需注意。
(四)济源古迹之四:阳台宫
古迹部分如不做特殊说明,图文均摘自【《中原文化·济源篇》之济源古迹】,
阳台宫,河南省济源市城区西北40公里“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华盖峰南麓,为王屋山“道教三宫”(紫薇宫、阳台宫、清虚宫)之一。阳台宫为唐代茅山宗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奉唐玄宗李隆基之命,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王屋山“自选形胜”而建的皇家宫观。道观落成后,唐玄宗御书“寥阳殿”匾额,又令其胞妹玉真公主入观学道。金正大四年(1227年),道士王志祐主持重建了阳台观,使之重整复盛,并改名为阳台宫。元、明、清各代,都对阳台宫进行过多次修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2006年,阳台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济源古迹之五: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
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东北五龙口镇沁河出山口,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遗址。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初创于秦,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古老的灌溉工程,与闻名遐迩的陕西关中平原的郑国渠创建于同一时期,也称秦渠。据清代《济源县志》记载“枋木为门,以备蓄泄”,故名枋口堰。其后,三国、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均有重新开凿完善和疏浚,时代脉络清晰,设施设备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暗渠”达到“隔山取水”的水利工程,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利用“水流弯道”原理取水的水利工程。是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历史见证,为豫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谱写了不朽的诗篇。现存广利、永利、广济、大兴利、小兴利、甘霖、广惠七条渠首和三公祠、袁公祠等石窟。另外保存有唐《白居易游济源枋口偶题石上》、北宋《文彦博再游枋口》、明代开凿渠首的记事和诗碣、明崇祯四年农民起义占领五龙口的碣石和清代重修各渠的重要碑碣等。2013年5月,国务院核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济源古迹之六:原城遗址
原城遗址位于济源市庙街村西,面积约75万平方米。夏代帝王少康及其子帝柕、周武王之弟原叔曾在此建都城。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与济源县文化馆联合对庙街遗址进行试掘。在遗址西部开挖探沟两条,一为东西向,一为南北向,均长10米,宽3米,发现文化层厚约1—3米。按土质土色将文化层划为四层:第一层为耕作扰乱层。泥质灰陶居多,夹陶灰陶次之。分属龙山文化至汉代多个时期。第二层为战国文化层。第三层为商代文化层。第四层为龙山文化层,年代最早,距今约四千年。另外还有夏文化罕见的卜骨、陶祖。1978年和1994年,省、市考古工作队又相继对原城遗址作了进一步发掘,出土物分属商周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四千年前,济源一带农业已进入农耕阶段,普遍使用石刀、石镰、蚌刀等收割工具;陶器制作普遍使用轮制技术,陶器质地坚硬耐用;箭镞除了狩猎之用外,主要用于战争;卜骨的出土,表明那时已出现了专职巫师,他们应属于贵族阶层。陶祖则是原始社会群体生殖崇拜的见证。原城遗址是济源唯一有史书记载且有夏文化遗存的夏代都城,对研究中国夏文化的分布及内涵特征有重要价值。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原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济源古迹之七:盘古寺
盘谷寺位于市区北15公里的太行山之阳,风景优美,文化厚重,是济源历史上重要的名胜古迹。始建于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是继白马寺之后中原地区创建的最早古刹之一。据碑刻记载,历经三次兴衰,以唐代与明清最为旺盛。明初古峰大和尚主持扩建寺院,法属寺院三十余座,遍布豫晋皖三省。唐代名士李愿隐居此处,其好友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为之作《送李愿归盘谷寺》一文,盘谷因此名扬天下,成为古代隐士文化的重要古迹。历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来此揽胜怀古,吟诗作文,络绎不绝。清代乾隆皇帝御制《济源盘谷考证》摩崖石刻,钦定盘谷为“名山胜迹”。现存古建筑依山势而建,有接官厅、大雄宝殿、钟鼓、东西廊坊等,均系清代建筑。2000年9月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济源古迹之八:沁园遗址
图文引自济源论坛【化村与沁水公主园】
五龙口镇化村,在汉代属河内郡沁水县。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永平三年(公元60年),明帝刘庄封皇女致为沁水公主。沁水公主在明帝时,属列侯级别,章帝时被加号为长公主,属于蕃王。沁水公主既有豪华的园林,也有肥美的田地,史称“沁水公主园田”,简称沁园。章帝期间,外戚窦宪依仗窦皇后贱卖沁水公主的园田,被章帝呵斥。唐代文人墨客以这段典故为题,在诗文中把“沁园”作为公主府宅的代称。据考证,《沁园春》词牌出现于晚唐,盛行于两宋。《沁园春·雪》更堪称该词牌的千古绝唱。沁园存世一千余年,据《济源文史资料》记载,沁园毁于金末战火。沁园荒废之后,渐渐有人来此居住,形成村落花园村,后演变为花村,因“花”与“化”音近,又演变为今天的化村。1978年和1984年,原新乡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与原济源县文物普查组先后实地考察,此一带文化内涵丰富,不仅遗存有仰韶、龙山时期的石器、陶片,还有大量汉砖、汉瓦残片,鉴定为沁园遗址,词牌《沁园春》的来源地。2006年6月,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济源古迹之九:奉仙观
奉仙观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荆梁北街,为豫北地区现存重要古建群之一,因主殿三清大殿用荆木作梁,俗称荆梁观。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奉贤观始建于唐代垂拱元年(685年)。现存两进院落,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东西配殿、玉皇殿、东西厢房和三清大殿,共计10座30余间。其中三清大殿为主要建筑,是河南省现存5座金代木构建筑中最重要者,也是全国重要的金代单体木构建筑之一。该殿重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面阔五间,进深七架椽,单檐悬山造,平面布局为减柱造,仅用两根后金柱,是中国减柱造建筑的最典型作品,实属罕见。1936年,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刘敦桢来奉贤观考察时,评价此殿“手法豪放与运思奇特,尚属初见”。观内还保留了唐代《太上老君石像碑》、北宋《宋真宗诗赐贺兰先生碑》和元代《卫公道行之碑》等附属文物二十余件。其中《太上老君石像碑》被清代金石学者誉为“唐代道家碑碣之冠”,弥足珍贵。
(十)济源古迹之十:龙潭寺(延庆寺)
延庆寺,创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因坐落在济水西源的龙潭岸边,又名龙潭寺。延庆寺坐北朝南,现存南北长111米,东西宽80米,占地面积约8880平方米。鼎盛时期,寺院建筑达二十余座。柴庄延庆利塔,位于延庆寺内西北角,又名千佛舍利塔、龙潭寺塔、文峰塔。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通慧禅院(即今大明寺)主持比丘法言为藏置舍利子与延庆寺主持省初、河阳念定寺僧教岸共建此塔。塔高28.16米,为六角形七层密檐式砖塔。延庆寺内还保存有北宋墓塔(残)一座、延庆寺山门、四令堂等附属建筑和唐至清十余件碑碣石刻等附属文物,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2006年,国务院确立柴庄延庆寺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济源名人
济源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与十三朝古都洛阳隔黄河相望。从公元三世纪开始,有河阳之城连接黄河两岸,唐代以后又增设河阳桥,为两岸的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经济和人文交流极为广泛,因此,济源产生过众多名臣贤相、志士仁人。
其中,有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侠肝义胆的聂政。从汉代流传至今的古琴曲《广陵散》就是根据聂政的故事创作而成。聂政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英雄事迹,还在抗日战争时期被郭沫若编成话剧《棠棣之花》搬上舞台,以动员全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打败日本侵略者。
有光大儒学的张禹,他把当时流行的多种《论语》版本进行第一次整理修订,定名《论语章句》,成为汉代儒学者必读之书。此书对汉以后儒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也是多种《论语》注释本的蓝本。
有秉公执法的徐有功,徐有功秉公执法、彪炳史册,喜欢读史的毛泽东对其事迹颇感兴趣,在新旧唐书中的徐有功传册页上,圈点多达数十处。毛泽东在读《新唐书·徐有功传》中“臣闻鹿走山林而命亲庖厨者,势固有然”这句时,在书页篇头写下了近百字的批语。徐有功节操贞劲、器怀亮直,堪称一代贤良。
有三朝元老张廷珪,唐代有两个首都,长安为京都,其500里范围内称为京畿;洛阳为东都,其500里内称为都畿。济源与洛阳隔河相望,相距几十里,属于都畿,加上秀美的山水和道教的鼎盛,便成为当时全国的一方热土,许多官宦要员、文人骚客纷纷在济源找一块地方修建别墅吉宅,或流寓济源,或迁居安家。张廷珪的祖上就是从江苏常州迁到济源的。
有善政惠民的温造,他不仅在唐代削弱藩镇割据势力,巩固唐朝中央集权方面功勋卓著,更在家乡兴修水利惠及后世而受人敬仰。
有晚隐王屋的孙思邈,药王孙思邈晚年隐居济源王屋山中,采药种药,为民治病,在王屋山区留下了很多遗迹和脍炙人口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景仰。他在王屋山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阶段,死后就葬在王屋山天坛峰下。清乾隆年间修编的《济源县志》记载:“王母洞洞南,峰水环秀者,孙真人茔也。”在孙真人坟旁,原有孙真人祠,毁于“文革”中。1996年,王屋山孙思邈研究中心申请济源市政府批准,重修孙真人坟茔,并勒石刻碑。在王屋山道教圣地阳台宫内,设立有孙思邈展览馆,旅游者多往凭吊。
有茶仙卢仝,卢仝对养育他的济源满怀深情。济源旧称玉川,卢仝自号玉川子。在他的代表作《月蚀诗》中,一再说“玉川子涕泗下”,“玉川子又涕泗下”。
此外,还有宋初的陈门四进士,清正廉洁的傅尧俞,兴利除弊的卫哲治等(详细请见《中原文化·济源篇》之济源名人)。
三、济源诗歌
唐宋以来,产生于王屋山下济水河畔的诗歌十分璀璨烂漫:唐玄宗司马氏诗文对答,王屋遂成道教名山;清乾隆读韩诗考证盘古,明君好学天下美谈;李白《上阳台》盛赞王屋胜景,留下墨宝成大观;杜甫《忆昔行》遗恨二十年,梦想无奈诉笔端;白居易《题红叶》撩动少年狂,古稀年情丝终难断;李商隐灵都作《无题》,博得情圣千古传……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天坛山的胜景,济水的悠长,还可以听到沁水园的风雨,龙潭寺的书声,济渎池的龙吟,化城寺的禅音……这些诗词成为济源文化中最具光彩和魅力的篇章。(请参见《中原文化·济源篇》之济源诗歌)
四、今日济源
(一)济源特产及小吃
王屋土馍:《本草纲目》记载,“壁土拌炒,借土气助脾”用于脾虚泄泻。《本草蒙荃》记载,“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多用于补脾止泻。王屋土馍由王屋山特有的白面土烘培而成,颜色似土,含有铁、钙、锌、钾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可醒脾健胃、逍滞化食、柔和肠胃。是济源市王屋山区的传统名点,在济源的各个土特产商店里都可以买到。
特产及小吃部分,如不做特殊说明,图片均来自百度。
不翻儿:不翻儿是济源的传统特色小吃,选用优质大米,将米打成浆、发酵,再加入各种特质调料,搅拌均匀,盛适量放入特质的不翻儿小锅(不翻鏊)中煎烤,可根据个人喜好决定是否加鸡蛋,因在制作过程中不翻即熟而得名。古代丈夫出船捕鱼妻子希望能太太平平,所以带上不翻儿也算图个吉利。记得以前每个居民聚集区附近,或者小巷子口,都会有一个不翻儿摊位,这许多年回家总是来去匆匆,不知道有没有变化?
图2来自《寻味济源》纪录片
锅盔牙:是济源独特的风味小吃。用发酵的小麦面粉团擀开、抹油、撒盐和调料后,制成中间厚四周薄的椭圆形饼坯,放入炉中烤成两面焦黄色,然后顺长平分,将新切面并排放在鏊上烙成焦黄色即成。其外观色泽焦黄,口感酥焦,内里饼瓤层层油盐调料相间,绵软可口,香味扑鼻。里面加上肉,就变成了独特的济源肉夹馍。
炸麻糖(tàng):济源特色美食麻糖呈黄褐色,由面粉、红糖稀和成面团,经油炸而成。长约18-20公分,宽约6-7公分,两头各分三块,中间有两缝崩裂,吃起来外焦里酥,香甜可口,逢年、过节、上供、走亲戚都会用到它。
黄河鲤鱼:2017年,济源获批“中国黄河鲤鱼美食之乡”。济源境内黄河鲤鱼以其金鳞赤尾、梭长健硕的优美外形和“甘、鲜、肥、嫩”的独特风味,令人赞叹。黄河鲤鱼在济源有糖醋、红烧、煎烧、清蒸等等多种做法,来到济源一定要尝尝看!
卤面:有点类似于北京的焖面,不同的是,面需要细如发丝(下图1为北京焖面所用的粗面,图2为卤面的细面),可卤可炒、可荤可素。可惜的是,在河南之外的地方买不到那么细的蒸面。来北京十几年,每次回家最惦记的永远是老妈做的那一口面。每次离开家,唯有蒸面是我行李箱里永远的主角。
冬凌茶:王屋山被孙思邈誉为“天然中草药库”,是闻名中外的冬凌草产地。冬凌草,味苦、性微寒,用其制成的冬凌茶,富含36种有效药物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及抗肿瘤之功效。在济源任何一家土特产商店都可以买到。
鸡头参炖牛肉:用同样产自王屋山的鸡头参炖制牛腩,不仅味道鲜美,还有美容养颜和健脑之功效。
图片来自《寻味济源》纪录片
肉丸子: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会炸肉丸子,有猪肉丸子、牛肉丸子、羊肉丸子、以及驴肉丸子,趁热直接吃,外焦里酥的丸子能瞬间勾起小时候有关年味的所有记忆。此外,放凉保存,还可以煮丸子汤用。一把肉丸子、一小撮香葱和香菜、加上一碗高汤,一碗美味的丸子鲜汤,是否让你垂涎欲滴?
(二)古迹之外的旅游资源
小浪底风景区:小浪底大坝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使小浪底具备了防洪、防凌、发电、排沙等多项功能。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下图2),气势磅礴,吸引无数游客。
此处图片来自天涯游侠
黄河三峡:因小浪底枢纽工程的建成,使得小浪底与王屋山一起,形成了北方少有的壮美三峡景观。
图片分别来自《寻味济源》纪录片和《济源日报》发布的济源城市形象宣传视频。
五龙口风景区:分温泉、盘古、沁河、愁儿沟、阳落山白涧沟五大景区,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猕猴、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图片来自《济源日报》发布的济源城市形象宣传视频
九里沟风景区:景点包含延寿台、卢仝茶社、九里飞瀑、猕猴保护区、禅堂古寺、金炉顶、东王母洞、奔月天桥、侍郎寨、水洪池避暑胜地、仙人桥、天仙洞天然大溶洞、冰瀑奇观等。
图片来自《济源日报》发布的济源城市形象宣传视频
小沟背景区:小沟背生态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济源邵原镇,为中山地貌,由银河谷地及其两边的山脉构成,包括银河峡、鳌背山、待落岭三部分。小沟背生态旅游区是华北地区典型壮观的火山岩地貌,记录了王屋山由海变山和华北古大陆裂解、拼接的过程。
图片来自百度
其他:附上由济源摄影爱好者天涯游侠航拍的景点全景图链接,包括王屋山秋色、娲皇谷、小浪底全景及张岭半岛、愚公路、世纪广场,以及一些街道(包含沁园路黄河路口、济源东站及南站高速路口)全景等。让您足不出户,领略济源风光。
https://720yun.com/t/a7vksmphOdy?scene_id=48937544#scene_id=48937544
(三)写在最后
今天的济源,共有矿种50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矿种共14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8种,其中,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5种,能源矿产1种。根据济源招商网2020年的数据,济源全市白银年产能3600吨,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铅金冶炼基地。济源是全国重要的铅锌深加工基地和电力能源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矿用电器生产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盐化工和特种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制造业500强,河南12家济源有4家。间接解释了济源人均GDP为何能多年位列全省第2。下一步,如何在重金属加工冶炼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也许是每一个济源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最后的最后,以白居易的诗作为结尾: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
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危磴上悬泉,澄湾转坊口。
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仙棹浪悠扬,尘缨风斗薮。
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锦坐缨高低,翠屏张左右。
虽无安石妓,不乏文举酒。谈笑逐身来,管弦随事有。
时逢杖锡客,或值垂纶叟。相与澹忘归,自辰将及酉。
公门欲返驾,溪路犹回首。早晚重来游,心期罢官后。
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唯盼疫情散,早日重归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