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养生:动静结合的修行方法
“书”就是书写。“法”就是法则。书法的大致意思就是:书写汉字的法则。这是书法的广义说法。换一种说法书法就是以书体的笔法、结构、章法等形式的书写,成为一种具有美感的作品。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艺术,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书法之事,涵养精、气、神。《黄帝内经》中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习书则合于「精神内守」、「志闲少欲」之因,自有「心安不惧,形劳不倦,气从以顺」「病安从来」之果。惟贵在坚持,日久功深,方臻佳境。
中国历史上有生卒年代可考的著名书画家152名,其中有109名活到70岁,享年80至90岁者亦不乏其人。著名的欧、颜、柳、赵四大书法家也都年逾古稀,自古以来,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这句话说出了书法和养生的关系。
“书以养性,书以养神”——书法可以修心养性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
养生重在养心,顺道而行,不治而致。柳公权从小接受《柳氏家训》关于「德行」的教导,于人生、书艺都具儒家风范,柳公权的「笔谏」,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一种「典范」,并留下垂范后世的至理名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身心本是无二,相辅相成,心正者,浩气存焉,正气在则立于天地,邪气生则祸患加身,气盈心虚,自然得体魄强健。练习书法,形神共养,使书者形神一体,心身统一,从而健康长寿。
“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书法可以健体
宋代诗人陆游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指出练习书法,笔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防治疾病,强体健身。
书法锻炼人的思维与心情,同时也是一种轻体力运动,因为练习书法几乎需要周身活动。古人云:“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练字看上去只是手在动,其实全身的气血都在运行,书写者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身安意闲,血脉通畅,完全进入了“练功”的境地,因此练习书法被许多人比喻为“练功”。
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不但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而这种运动是舒缓的、非剧烈的;是适度的,非超常的。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
“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动静结合消抑郁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主张:“养静为摄生首务”。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纯静、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在追名逐利的风潮面前,甘于清贫,恪守寂寞,使体内阴阳平衡,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体内气血在最低限度内变化,代谢相对缓慢。
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指出:“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他这里所说的“气”主要是指精神气、灵气,本就兼含精神与物质,能使生理机能调畅,手、腕、臂、身谐调,使呼吸、血液循环、脑神经谐调,整个运动过程都在生理、精神谐调一致中进行。
也就是说,若有某种心理性的或病理性的疾病,并因这些疾病使自己心理或生理失调,则写字有使失调的机制渐趋和谐之功能。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曾说,落笔前“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口不出言,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书法讲求调息、呼吸、练气,故作书者必须静心养气,运笔之前应调节情绪,抒发心怀,排除杂念,以便能集中精力进行书写(这尤其适用于篆、隶、楷这几种相对属于静态的字体)。从这一角度来看,书法与“心无异缘、意绝妄想、六窗寂静、端坐默究”(《宗门武库》)的佛家禅定功夫并无二致,又与讲究调息、凝神入静、以意导气,通过养气来调动人体内的本能力量的气功如出一辙。
如按照周星莲所说的写字“先须端坐正心,则气自和,血脉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是臂也、腕也、掌也、指也、笔也,皆运用在一心”。按这种方法去做,“自然之气机”便流行体内,精神与生理机制谐调,真进入这般境界,这和当代流行的“心理疗法”类似。
“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宅”——调节情智去宿疾
字与书体的形态反映了造字者对事物的艺术构思和精神情感的寄托。
唐·虞世南《书髓》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篆书形态古雅、质朴;隶书圆浑、秀美;楷书严谨、鲜明;行书洒脱、烂漫;草书飘逸、奔放。它们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表现出节奏化了的自然美。其正如《淮南子》中说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都使人感到美的享受。当你书写时产生的快感、创作时产生的欢愉、作品发表或展出时得到的回报,种种美的信息,会刺激大脑分泌良性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书法迷和书法家,他在《笔法诀》中说:“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去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即指习书者习书时心要完全静下来,排除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中。在姿势方面要「肩欲其平」,「身欲其正」,「两手如抱婴儿」,「两足如踏马镫」,这都有利于身心正常发展。长此以往,养生之功效日卓。通过习练书法,令身心都处于安详畅通的氛围中,很多宿疾不治而愈。
不同的书体保健作用也不同
楷书
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著稳重,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率紊乱患者的心理调节。
隶书
书体从容,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对于调节焦躁不安,固执偏激的情绪有帮助。
篆书
严正安稳、行笔缓慢,尤适合于焦虑、紧张和躁动者练习,有利于调节心理,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行书
字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对抒发灵性,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适合于忧郁症、有强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患者练习。
草书
体态放纵,笔势连绵回旋,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一气呵成。尤其适合精神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而不宜于焦躁者练习。
练习书法的正确姿势
坐姿:
写毛笔字以坐姿为主。一则练二三寸大楷字无须站立,坐着写就行了;二则坐着省力又利于凝神聚气,注意力容易集中。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头正
指书写时头要摆正,不可偏侧。
身直,指身体要平正、坐直,两肩齐平,当然直立不是要昂首挺胸,而应该肩背放松,自然下沉,身子略向前倾,胸口与桌面保持一拳多的间隔,切忌弯腰驼背,甚至将下巴枕靠在左手背上。
臂开
指手臂要往前伸开些,同时两臂的肘关节也要向左右撑开,两边基本匀称。有的人写字时手臂虽然悬起了,但紧挨着胁下,以身躯为倚傍,写坚画往往向右歪斜,没有起到悬肘的作用。因此,手臂在左右撑开的同时,左手掌心向下将纸按住,右手握笔悬起稍离桌面即可,毛笔尽量往中间靠拢,古人有笔杆要对准鼻梁的说法。当然不是绝对的,如果略向右移一点,也应该说是很正常的。只是不能偏得太过了。另外,坐着写毛笔字悬起右手时不能将肩膀抬起,肘部也不要高悬,因为一抬肩、一高悬,肩臂的肌肉就会紧张,手臂就僵死了,肩应该往下沉,肘关节放松,使手臂与腕在同一水平面上,甚至肘关节还可以比腕关节略低一些,即便衣袖在桌上揩擦也无所谓,只要不把肘枕死在桌上就行。
足安
是指两只脚自然地平稳着地,不可脚跷二郎腿儿不能双脚向前伸直,或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面,这些姿势均不可取。两腿左右略微分开,其位置与肩宽基本相等,肌肉放松。
立姿
站着写毛笔字身子可略往前倾,头部正直稍微有些下俯,左手掌按住桌面上的纸,右手近于伸直,执笔的姿势也要随着站立而改变,手掌下覆,手背与手臂几乎成一平面。两脚分开站稳,双足之间的距离与肩宽大致相等。书写时用手腕、手臂的运动来完成;如果写特别大的字,甚至要用腰部的运动来书写,两脚可再分开些,使书写动作可大一些。执笔方法也应随之而变化。因特大的字要用大斗笔,蘸墨后分量不轻,如果仍然五指执住笔杆,恐怕不堪重负,应该使虎口紧靠笔杆,五指整把抓住斗笔的圆形根部,书写要用腕、肘、臂、腰的联合协调动作来完成。
如何写好毛笔字,我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