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傅山(三)

拒为清臣

他出狱后,依然参与反清复明,曾为此到南方盘桓数年。未读傅山传记,从不知道反清复明的起义是如此之多,记载多得不能卒读。

康熙之时,反清的主要力量南明政权灭亡,台湾的郑成功死。清朝统一局面已然形成,政权进一步稳固。复明本无可能,终于渐渐地归于沉寂。

傅山与当时各名流交往频繁,顾炎武、屈大钧、孙奇逢以及许多我不熟悉名字的各界遗民学者。彼时傅山母亲逝世,傅山带着儿子傅眉,足迹踏遍半个中国,过着“十年无家”的生活,“常鬻药四方,父子共挽一车,暮抵逆旅,则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成诵,乃行。”这是何其励志啊!傅山已然名满天下,他没有坐享名誉为他带来的种种好处,还如此努力,一边周游天下,开阔眼界,一边为百姓治病,一边带着儿子一起读书。

康熙十八年,康熙皇帝开设博学鸿词科,取“学行兼优,文词卓越”的人,不论已仕、未仕、布衣、罢退的知名学者,都可经举荐,由康熙皇帝亲试录用。傅山、顾炎武,以及许多与他们多有来往的名流,都在名单上。据说被举荐有一百七十多人,而实到的才五十多人。这样的举荐,是具有强制性的,不需要经过本人同意。

那时候,傅山七十二岁了。两个孙子也已弱冠(20岁)。他们居住在太原,曲阳县。当时的曲阳县令戴梦熊接到诏命,来请傅山去京师应试,傅山称病推辞。戴梦熊职责在身,不得已强行把傅山“肩舆舁(抬的意思)入都”,儿子傅眉随行。傅山既行,内心做好了必死的准备,他在诗中写道:“生既须笃挚,死也要精神。”上京途中,他用锥子刺伤两腿,于是真病了。

入京城后,傅山病卧客栈。“满汉王公九卿、贤士大夫,下逮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就见者罗溢其门,子眉送迎常不及”。傅山概不见客,来访者依然络绎不绝,客人们见不到傅山也不见怪,甚至更加称道他的忠义。

尽管百官苦劝,傅山坚决不去应试。官员只得以病而不能前来奏陈于康熙皇帝,于是康熙额外加恩,准予免试,授封他为“内阁中书”。免试可以,但封了官是必须要亲往谢恩的。又是被抬着去往宫殿,他远远望见大清门,仆倒大地,大哭。

别人都以为殊荣,三跪九叩,山呼万岁。只有傅山昂首挺胸,直立不跪。官员们见状吓坏了,连忙上前把他摁倒在地,他顺势躺下,就是不跪。官员奏陈说,他病了,站不稳,摔倒了,他已经谢恩了。惊险的一幕这就算过去了。

我想康熙未必不知道傅山之不愿,总共就五十多个人在下面,一眼看下去啥看不清?傅山谢没谢恩他能不知道?也是内心深深地佩服他,顺势就过去了吧。世间忠义不屈之人,就连敌人都是敬佩的,何况傅山这样的一介名士,如今也算是他的子民。所以不但给他授官,还特旨“优礼处士”“着地方官存问”,就是要地方官多尊敬照顾他的意思。

第二天傅山就匆匆出城返回太原,大学士以下都出城送他。

傅山由京返曲阳后,地方诸官闻讯全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要在他家门楣挂“凤阁蒲轮”的额匾,傅山凛然拒绝。他避居乡间,不但自称为民,还自称“侨黄”,也就是侨居于清朝的意思。

天下人都赞叹他“权贵难移志,威武不能屈。”实至名归啊!

(0)

相关推荐